美国芯片相继“暴雷”?我国大面积使用国产芯片,美芯穷途末路?

微观史纪 2024-08-30 14:09:13

文|微观史纪

编辑|微观史纪

16亿美元。 这不是一串简单的数字,而是悬挂在英特尔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这家全球芯片巨头,在2024年第二季度交出了一份令人大跌眼镜的成绩单:营收同比下降1%至128亿美元,净亏损高达16亿美元,市值瞬间蒸发320亿美元。

消息一出,舆论哗然。曾经的行业领头羊,如今却深陷泥潭,这无疑给整个芯片行业蒙上了一层阴影。

更让人担忧的是,英特尔的遭遇并非个例,在这场悄然打响的科技冷战中,越来越多的美国芯片企业开始感受到彻骨的寒意。

英特尔的股东们愤怒了,他们将矛头直指公司高管,包括CEO和CFO在内,纷纷遭到指责和诉讼。重组计划、裁员消息,更像是一把把锋利的刀,无情地切割着这家老牌企业的肌体。

根据计划,英特尔将裁员15000人,占工资总数的15%。如果不是营收腰斩,这15000名员工或许还能在自己的岗位上继续奋斗,但现实残酷,他们成为了这场风暴中的牺牲品。

为了自救,英特尔开始尝试各种方法,出售部分芯片业务、专利授权,这些曾经被视为“禁脔”的选项,如今也不得不摆上台面。但自救之路注定充满荆棘,这些举措能否真正帮助英特尔走出困境,仍是一个未知数。

另一家美国芯片巨头高通,日子也不好过。尽管二季度净利润达到了21亿美元,但其智能手机芯片业务却受到了严重影响。由于美国对华为的制裁,高通预计将失去来自华为的超过5.6亿美元的营收。

失去了华为这个大客户,高通的未来蒙上了一层阴影。他们试图通过专利谈判来弥补损失,但这更像是饮鸩止渴,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美国芯片巨头为何会走到今天这一步?原因是复杂的,既有外部环境的变化,也有自身发展的问题。

从外部环境来看,中国芯片产业的崛起是美国芯片巨头面临的最大挑战。近年来,中国在芯片领域持续发力,不仅在5G、人工智能等领域取得了领先,更是在芯片设计、制造等环节不断突破,对美国构成了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

从内部因素来看,英特尔等美国芯片巨头在先进制程芯片研发上遇到了瓶颈。尽管7nm芯片已经问世并投入生产,但在更先进的5nm工艺上,英特尔却步履蹒跚。而反观台积电、三星等竞争对手,却在5nm芯片领域一路高歌猛进,这直接导致英特尔在市场份额上不断被蚕食。

此外,全球芯片市场环境的变化也加剧了美国芯片巨头的困境。一方面,全球芯片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企业间的价格战愈演愈烈;另一方面,高端芯片市场需求旺盛,但中低端芯片市场却面临着产能过剩的风险,这使得美国芯片巨头在市场拓展方面举步维艰。

与美国芯片巨头的困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芯片产业正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

回首过去,中国芯片产业曾长期处于“缺芯少魂”的尴尬境地。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高端芯片依赖进口,成为制约中国科技和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

面对困境,中国没有选择退缩,而是迎难而上,开启了芯片产业的自主发展之路。

为了打破技术封锁,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从资金投入、人才培养、税收优惠等多个方面,为芯片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的设立,为芯片企业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高校芯片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为产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的出台,则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在政策的激励下,中国芯片企业也纷纷行动起来,掀起了一股自主研发的热潮。华为海思、中芯国际等一批优秀企业,在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华为海思,作为全球领先的芯片设计公司,其麒麟系列芯片在性能和功耗方面已经可以与高通骁龙系列芯片相媲美,打破了国外芯片巨头在高端手机芯片领域的垄断地位。

中芯国际,作为中国大陆最大的芯片代工厂,其在14nm、7nm等先进制程工艺上不断取得突破,为中国芯片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石。

2024年7月,中国政府发布了《关于促进央企高质量发展做好采购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央企带头使用创新产品,这被视为中国推动芯片国产化的一个重要信号。

该《意见》指出,要推动央企在采购中优先使用国产芯片等创新产品,并鼓励央企与国内芯片企业开展合作,共同推动芯片产业发展。

这意味着,未来中国将有更多的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使用国产芯片,这将为中国芯片产业的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中国芯片产业的崛起,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多年来坚持不懈努力的结果。从“缺芯少魂”到逐步崛起,中国芯片产业走过了一条充满荆棘的道路,但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中国芯的崛起,让美国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为了维护自身在科技领域的霸主地位,美国不惜动用国家力量,对中国芯片产业实施了一系列打压和限制措施。

从 2018 年开始,美国就将华为列入“实体清单”,限制美国企业向华为出售芯片和相关技术。随后,美国又将制裁范围扩大到更多中国科技企业,并试图联合日本、荷兰等盟友,共同对中国实施芯片出口管制。

美国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通过“卡脖子”的方式,遏制中国芯片产业的发展,维护自身的科技霸权。

面对美国的打压,中国企业没有屈服,而是选择迎难而上,积极寻求突围之路。

华为在遭到美国“断供”后,迅速启动了“备胎计划”,推出了自主研发的鸿蒙操作系统和麒麟芯片,并积极扶持国内芯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努力实现芯片的自主可控。

中芯国际等芯片代工企业,也在加快技术研发和产能扩张,以满足国内市场对芯片的巨大需求。

此外,中国政府也在积极推动芯片产业的国际合作。例如,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信息技术协定》(ITA)的扩围谈判,并与欧盟、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签署了一系列芯片产业合作协议。

中国深知,在芯片领域,单打独斗是行不通的。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共同推动芯片产业的健康发展。

然而,美国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仍然 试图通过打压中国来维护自身的地位。

这种做法,不仅无助于解决问题,反而会加剧全球科技产业的分裂和对抗,最终损害的是全世界的利益。

面对中国芯片产业的崛起和美国的打压,英特尔、高通等美国芯片巨头陷入了两难境地。

一方面,他们不愿放弃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但另一方面,他们又不得不遵守美国政府的禁令,这使得他们的业务发展受到了严重限制。

为了应对困境,这些美国芯片巨头也在积极寻求自救之路。

出售资产和专利,成为了不少企业的选择。例如,英特尔就传出要出售部分芯片业务,以筹集资金和精简业务线。

寻求技术突破,也是一些企业努力的方向。例如,IBM 就宣布在 2nm 芯片技术上取得了突破,并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将该技术应用于量产。

加强与台积电、三星等企业的合作,也成为了一种趋势。例如,高通就将部分芯片代工订单交给了台积电,以缓解自身的产能压力。

此外,一些美国芯片企业也在积极游说美国政府,希望政府能够调整对华政策,不要“误伤”美国企业。

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美国政府似乎并没有放松对华科技打压的迹象。

2024 年 9 月,美国商务部又将 11 家中国企业列入“实体清单”,其中就包括一些芯片相关的企业。

这表明,美国政府仍然将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并试图通过打压中国科技企业来维护自身的霸权地位。

面对美国的步步紧逼,中国芯片产业的未来充满了挑战,但也充满了机遇。

挑战在于,美国的技术封锁和打压,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中国芯片产业的发展速度。

但机遇在于,美国的打压,也让中国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芯片自主的重要性,并激发了中国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创新活力。

可以预见,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美之间的芯片之争将会持续存在。

这不仅是一场科技实力的较量,更是一场意志和耐力的比拼。

最终谁能胜出,取决于谁能够更好地把握时代机遇,谁能够更加坚定地走自主创新的道路。

芯片,作为信息时代的基石,已经成为国家实力的重要标志。

中美芯片之争,是全球科技竞争的一个缩影,其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芯片产业本身,关乎着未来全球科技和经济格局的走向。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没有旁观者,每个国家、每个企业都身处其中。

面对挑战,合作共赢才是唯一的出路。

中美两国作为全球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在芯片领域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只有加强对话,携手合作,才能共同推动全球芯片产业链的稳定和发展,才能让科技进步更好地造福全人类。

参考资料

环球时报 2024-03-30 《美方新禁令将冲击全球芯片供应链》

观察者网 2024-07-31 《美国被曝将出台对华芯片限制新措施,“日韩荷企业获豁免”》

台海网 2024-06-22 《吆喝盟友上“贼船”,美国推行芯片禁令阻碍重重》

中国信息化周报 2023-03-27 《一文读懂国产芯片发展现状》

2 阅读:1388
评论列表
  • 2024-09-01 13:08

    只要我们能生产的芯片,如果国内哪家公司敢用外国芯片,就是叛国。

  • 2024-09-01 12:32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微观史纪

简介:苦忆君家好巷坊,无多岁月已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