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需”对涨跌真的无所谓吗?

蔡垒磊 2024-05-13 13:13:54

文:蔡垒磊

昨天看到一个帖子,说自己前年买的房子600万,现在同事400万买了,心里不是滋味儿。下面有捣乱的,说你200万卖了,也让他不是滋味儿;也有安慰的,说你是刚需的话,就不用在意涨跌,反正就一套房子,总要住的。

这种言论我听到过很多,什么孩子上学是刚需,老人住得舒服点是刚需,自己结婚要买是刚需等等,但凡是自己欲望起来了,那就是刚需,在他们眼里,只有不想住,只投资,才算非刚需。

但事实上当然不是,任何事情都有替代品,这个世上有无数的人做着替代的事情,他们照样在活,也不一定就比你活得差了。你不能说你的孩子要上这个非常好的学校你就是刚需,人家租房的人也有孩子,一样在上学,人家小夫妻没有房子也结婚,不是说你这边的丈母娘要求有房就天底下所有人都要求有房。我还看到有个孕妇想说服自己买房,说“难道你让一个孕妇被房东赶来赶去,整天搬搬抬抬的吗”,怎么说呢?你觉得值就值,但要记住这些都是为当下的欲望买的单,你这一辈子还会有无数的欲望,当你满足了这一个后,你的在意点很快就会转移,比如会转移到被裁员——原本没有大的房贷压力时,被裁员你就不至于很焦虑;比如看到想买的东西这也舍不得,那也舍不得等等,这个时候如果房价再持续下跌,你早就把当时作为孕妇是不是要搬搬抬抬这件事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怎么叫刚需?生存是刚需,其他都是改善,而只要是改善,它就涉及性价比的问题,即除非你的钱用不完,否则任何满足欲望的行为,都是以无法满足其他欲望为代价的——你以为你的其他欲望不大,但其实当你用这笔大钱满足了这个欲望后,其他欲望才开始成为新的问题。这笔大钱占你的总资产比重越大,你需要放弃的其他欲望越多,如果你竟然还是大幅贷款,那就不仅要放弃当下,还要放弃未来的几十年。

让我们来算一笔账,这位同学2年一共亏损了200万,看起来并不多,因为多年的房地产价格上涨,让我们对总资产的数字不够敏感了。我们来换算成收入,一个年入10万的人,其实收入并不算很低,很多重点大学毕业的学生也就8000到10000的月收入,但这200万的亏损,是他需要用20年不吃不喝的劳动去交换的,算上吃喝,这可能就是他一辈子的时光和自由。看到这里,你还觉得200万的亏损无所谓吗?跟一辈子的其他欲望加起来相比,这真的还是刚需吗?

让我们现实一点,亏了多少就是多少,跟直接把你的钱拿走并没有差别,并不存在“一套房子就无所谓亏赚”这件事。同理,赚了多少也是多少,正如疫情封控结束后上海人纷纷卖了房子移民,就算你只有一套房子,你买入100万现在1000万,那就是1000万,你可以自由支配这1000万,你可以去旅行,可以移民,可以用来投资,也可以去二三线城市躺平,你有很多它值100万的时候没有的选择,并不存在“由于上海的其他房子也涨了很多倍,所以你的房子约等于没涨”这回事。

所以不要再为满足当下的欲望而找借口了,你想抄底就抄,想消费就消费,敞亮点说话,别在亏损以后找自我安慰的理由了。当然你会说你可能就是想找理由,就是想在亏损的时候让自己没这么痛苦,可以,但你同时要知道,痛感,是人类趋利避害的核心机制,有天生没有痛感的人,把手放在火上烤也没感觉,在擂台上可以不断挨揍依然笑嘻嘻,看起来他们不怕疼痛很强大,但其实他们往往更短命。因为不管他们痛不痛,在断手断脚时,在内脏受到重击时,受到的实际损害程度是客观的,不会因为他们不痛,这些伤害就会小一点,反而因为不痛,更不懂得回避,于是受到的伤害往往要更大,所以才更短命。

同理,一个在投资中主动关闭了痛感的人,它的大脑是提前不痛了,可做选择的时候就会更加粗糙,更加不慎重,事实亏损的可能性当然就是更大的。

(完)

.............................................

我是蔡垒磊,感谢你的阅读。

0 阅读:74

蔡垒磊

简介:畅销书作家,著有《上行》、《认知突围》、《爱情的逻辑》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