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古代人的休假是如何规定的吗

闲时花又开 2023-03-03 13:29:22

最近,网上讨论最火的一个话题,就是假期应该怎么设置,应该安排几天。随着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的议案的提出,广大网民也积极展开了讨论,足以说明国人对休假的渴望。今人如此,那么,你知道古代人是如何休假的吗?

古代人的休假制度主要针对从政的官吏而言,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前,春祭(二月初一)、秋祭(秋收之后的一日)这两个节日,官吏各休假一天。从战国到汉以前,仍然沿袭春祭和秋祭这两个假期,只是秋祭改为每年腊月的一天。

到了汉代,对休假制度开始有了明文规定,凡政府官员,每五日可以休假一天,称为“休沐”,即休息和洗浴。同时,一些重大节日,国家也规定放假不办公,像腊日、伏日、至日等重大节日,官吏都放假回家团聚,至日前后放假五天。

到了唐朝,休假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规定凡各级官员每十天可休假一天,称这“荀假”。此外,还享有各种节令假,如春节、清明、冬至各放假七天,中秋、夏至、腊日各放假三天,另外还有21个节令假各放一天。

宋朝官吏的休假制度更加宽松。所休的各种节日假天数较多,节日较繁,全年的实际休假达到了98天。例如,元旦(春节)、清明、冬至等都休七天,夏至、腊日休三天,立春、春分、立夏、立秋、重阳等30多个节令假都休一天。同时,宋朝还有封印规定,各级官署,每年腊月二十“封印”停止办公,官吏回家过年,到次年正月二十返回衙门“开印”办公。

明朝的休假制度较之宋朝比较苛刻,元正五天,元宵节十天,冬至三天,再加上每月的月休假三天,每年休假只有五十多天。同时,明朝的年终封印假期只有四天,除夕到正月初三。

清朝前期的休假制度基本上沿袭明朝。到清朝后期,休息制度开始发生了变化,逐步采取西方的方式,每星期休假—天。时间一长,基本上实行了星期天为公休日的制度。

3 阅读:67
闲时花又开

闲时花又开

回味经典影视,乐享多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