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2024年的主要工作
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以来,在市委坚强领导、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力监督和最高人民法院监督指导下,全市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全市法院全年新收案件971593件,比上年增长10.6%;审结1010919件,增长12.4%。在审结案件中,刑事案件19749件,占比2.0%;民商事案件607389件,占比60.1%;知识产权案件67941件,占比6.7%;行政案件27062件,占比2.7%;执行案件262193件,占比25.9%;其他案件26585件,占比2.6%。
一、坚持服务大局,为新时代首都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紧紧围绕首都中心工作担当作为、履职尽责,充分发挥审判工作在保稳定、护发展、促创新中的作用。
一是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坚决维护政治安全和首都社会稳定。依法坚决惩治严重刑事犯罪,对危害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安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等挑战社会秩序和底线的恶性犯罪严惩不贷,审结杀人、抢劫、重伤害、危害食品药品安全、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等案件3252件,有力守护首都社会安宁。依法坚决惩治涉黑恶犯罪,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审结涉黑恶犯罪案件8件,追缴没收黑恶犯罪团伙非法财产3.8亿元,有力推动铲除肃清黑恶势力。依法坚决惩治群众反映强烈的犯罪,审结非法集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1367件,最大限度追赃挽损,有力守护百姓“钱袋子”。依法坚决惩治贪污贿赂等腐败犯罪,审结职务犯罪案件457件,坚持行贿受贿一起查,有力促进反腐败斗争向纵深发展。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依法判处缓刑5952人、拘役1805人,做到当严则严、当宽则宽,促进治罪与治理一体推进。
二是持续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强产权司法保护,依法维护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审结股东资格、出资人权益等公司类案件9900件,审结职务侵占、挪用资金等侵害企业财产权案件344件,依法惩治敲诈勒索、抹黑企业声誉等行为,有力保障企业安心经营。依法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秩序,审结合同类案件365612件,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审结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案件1258件,依法规制“内卷式”竞争、强迫“二选一”等行为,为企业公平竞争营造良好法治环境。着力降低商事主体解纷成本,落实“北京服务”意见,推出30项法治化营商环境改革举措,大力压缩商事案件审判周期,平均结案时间从上年的112.9天减少到80.2天。认真做好困境企业司法救治工作,创新中小微企业快速重整等审理机制,北京破产法庭办结破产、重整案件718件,通过重整和解程序挽救企业32家,引入投资74亿元,化解债务970亿元。依法防控经济金融风险,审结证券保险、金融借款、民间借贷等案件68750件,在金融街等四个金融发展重点区域设立金融巡回审判点,推进金融纠纷协同治理。依法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审结涉外案件11107件,审结仲裁司法审查案件98件,建立涉外仲裁保全、司法审查和执行衔接机制,有力助推国际商事纠纷解决优选地建设,数据法治实验室基地入选我市“两区”建设“三个一批”成果。
三是大力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服务首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围绕服务保障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建立专题调研、专班审理、专才培养工作机制,审结涉“卡脖子”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专利案件3514件,有力促进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着力提高司法救济的及时性,专利一审案件审判效率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保持领先。围绕服务保障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积极探索数据确权、交易、使用规则,在全国首次确认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证对数据持有的司法证明效力,为我市数据产权登记试点工作提供有力司法支撑;着力为新技术和新业态健康发展营造宽容规范的法治环境,在全国首例AI生成声音人格权侵权等案件中,依法保护数字化人格权益,合理界定侵权责任,促进技术向上向善。围绕服务保障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审结涉文化创意产业、博物馆图书馆数字化建设、老字号保护等著作权和商标权案件22514件,发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审判白皮书和典型案例,积极服务“演艺之都”“博物馆之城”“书香北京”建设,促进首都文化繁荣发展。
四是强化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司法支撑,有力保障中国式现代化先行区示范区建设。围绕坚定不移疏解非首都功能,持续落实完善“四提前”机制,在涉“疏整促”等案件中,依法监督支持行政机关规范执法,深入开展释法说理与矛盾化解工作,助力重点项目依法顺利推进,中轴线申遗相关征收纠纷无一形成诉讼。围绕京津冀司法协同,开展三地跨域立案、联合调解、委托执行等3.1万次,发布典型案例30个,推进诉讼服务事项跨省通办,协同开展长城、大运河、官厅水库等区域生态环境司法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司法协同机制入选京津冀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实践案例。
二、坚持司法为民,增进民生福祉,增强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加强民生司法保障,以“如我在诉”的理念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一是依法保障群众安居乐业。保障劳有所得,审结劳动争议案件49930件,开展“安薪北京”专项执行行动,为劳动者追回薪酬8.9亿元;强化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合法权益司法保障,在涉外卖骑手人身保险合同纠纷案中,依法认定外卖骑手实际投保人的法律地位,让每一名劳动者都得到法律保护。保障住有所居,审结房屋买卖、租赁案件36300件,与相关部门共同做好“保交房”工作。保障学有所教,对未成年人犯罪坚持惩教结合,加强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审结涉未成年人案件12578件,完善社会调查、社会观护、家庭教育指导等特色审判工作,互联网少年法庭机制成为全国法院唯一入选2024年网络文明建设的优秀案例。保障老有所养,审结涉老年人居住权、赡养纠纷、养老服务等案件15230件,审结养老诈骗案件49件,促进老有所依、老有颐养。保障病有所医,审结医疗损害赔偿案件2423件,与卫健委等部门建立医疗纠纷调解平台,积极推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依法从严惩治医保诈骗犯罪,坚决维护医保基金安全,守好群众看病钱救命钱。
二是依法保障群众幸福生活。聚焦群众对网络时代个人信息安全和隐私保障的关切,审结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网络暴力犯罪案件454件。聚焦消费者权益保护,审结相关案件17281件,依法打击“职业闭店人”违规行为,审结首例“职业闭店人”清算责任案,促进防范预付式经营企业闭店逃债风险。聚焦依法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审结涉军案件526件,健全军地司法协作机制,完善涉军案件审判执行绿色通道,两个案例入选最高法院发布的涉军典型案例。聚焦弘扬法治精神,通过小案件讲好大道理,13个案例入选人民法院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就展,开展“京法巡回讲堂” 2078场,共设立普法驿站606个,实现全市街道乡镇全覆盖。
三是依法保障群众便捷参与诉讼。进一步完善诉讼服务,全面实现诉讼费、案款票据、司法专递面单电子化,网上立案率46.6%,在线庭审率65.5%,电子送达覆盖率85.1%。进一步落实“接诉即答”“接单即办”,全年人工接听群众来电236.4万个,联系法官到位率100%、回复率100%、满意率98.4%。进一步强化律师诉讼权益保障,开通辩护律师查阅电子卷宗渠道,完善律师服务平台功能,为律师提供开庭排期自动避让服务55.4万次。进一步落实信访工作法治化,坚持有信必复,健全院庭长常态化接访、包案化解信访案件等工作机制,向涉诉困难当事人发放救助金2024.9万元,切实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司法为民的温度。
三、坚持公正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切实提升司法公信力
牢记“公正是司法的灵魂和生命”,以改革创新、攻坚克难的精神全力提升审判质量和效率。
一是努力让公平正义可信可感。强化法律适用统一,严格执行审委会、合议制、法官会议、类案检索等制度,及时制定审判工作规范,发挥典型案例指导作用,市高级法院审委会制定修订审判指引8件,北京法院337个典型案例入选人民法院案例库供全国法院审理参照,数量居全国前列。强化审判权监督制约,认真做好院庭长阅核工作,全年经院庭长阅核结案394716件,院庭长办结案件407919件;依法接受检察监督,审结检察机关对生效裁判抗诉的案件112件,改判36件。强化释法说理,制定和落实加强裁判文书说理、开展判后答疑工作的规定,在为当事人提供在线诉讼便利的同时,对争议较大、案情复杂的案件实行线下审理,推进二审开庭、到庭宣判工作,当面讲清法理事理情理,生效裁判服判息诉率达97.8%。强化北京知识产权法院、金融法院、互联网法院、国际商事法庭等专门法院和专业法庭建设,审结一系列具有示范意义的典型案件,有效发挥总结裁判标准、明确行为规则的作用,有力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强化人权司法保障,严格落实罪刑法定、证据裁判等原则和制度,依法宣告无罪3人,免予刑事处罚29人。
二是努力让公平正义快速抵达。持续强化审限管理,年度新收案件审限内结案率93.8%,比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对违规延长扣除审限案件开展专项评查,一年以上未结案件数量比上年下降76.5%,为十年来最低;适用小额诉讼程序结案201995件,平均审理用时仅16.1天。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党委领导下主动融入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通过全市法院12368“一号响应”机制,响应全市各街道乡镇提出的司法需求17782个,推动大量矛盾纠纷在源头得到预防化解。持续深化“多元调解+速裁”机制,加强与人民调解、行业调解等各类调解组织的协调联动,吸纳180家调解组织和783名人民调解员参与法院调解工作,62.3%的民商事案件通过多元调解和速裁得到快速解决。
三是努力让公平正义及时实现。着眼于提升财产查控效率,健全落实财产线索接转中心工作机制,对当事人反映的财产线索,由接转中心统一接收核查,确保财产线索得到及时处理,被执行财产得到及时控制,终本案件及时恢复执行,共接收财产线索12686条,推动相关案件顺利执结。着眼于规范执行行为,建立交叉执行工作机制,办结交叉执行案件4834件,持续加强执行案款管理,实现案款应发尽发。着眼于执行财产加快变现,健全司法网拍工作机制,开展司法网拍1.5万件,成交金额291.5亿元,为当事人节约佣金6.3亿元。全市法院全年执行到位金额1594.7亿元,执行标的到位率提升10.3个百分点。
四是努力以技术赋能促进公平正义。强化审判大数据平台“智慧大脑”功能,全面深化电子卷宗随案生成和深度应用,研发审判领域AI场景应用模型12个,“数助决策”工作获最高法院司法大数据示范应用特等奖。强化一体化监督管理平台预警提示功能,对案件全部流程节点实时记录、深度分析、自动推送,进一步实现审判监督管理智能化。强化一站式在线诉讼平台服务群众功能,为当事人提供在线服务570万次。
四、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建强堪当重任的首都法院铁军
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院、全面从严管理,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过硬审判队伍。
一是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抓实全员政治轮训,高标准运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北京市司法实践研究基地,举办习近平法治思想“以案析理”宣讲56场。加强党建引领,深化党建实训阵地建设,发挥先进典型引领示范作用,开展“北京榜样·最美法官”主题活动,推出2024年度法治人物丁宇翔法官等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先进典型,61个集体和78名个人获得省部级以上表彰奖励。
二是锤炼过硬素质能力。强化法官专业化能力建设,市高级法院举办各类培训班132期,与九所高校合作举办金融审判等高层次人才培训班,持续开展“京法精品课堂”案例教学。强化“四大高地”建设,组织60名干警到特色人才高地跟班培训,开展审判业务专家评选、司法业务技能比赛,北京法院全国审判业务专家人数居各省区市法院首位,在最高法院组织的裁判文书、典型案例、调查研究、法治宣传等各类评比中,北京法院均名列前茅。优化审判资源配置,遴选员额法官125名,选派42名骨干力量到审判压力较大的基层法院帮助工作,推动审判资源向基层一线倾斜。
三是锻造优良纪律作风。加强对干警的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常态化开展以案为鉴、以案促改警示教育,严格执行防止干预司法“三个规定”,深入落实法官干警预警记分、党风廉政监督员、亲情廉政监督员等制度,做到抓早抓小、防微杜渐。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以零容忍态度惩治司法腐败,全年查处违纪违法30人。
过去一年,全市法院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认真落实市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法院工作报告时提出的意见建议,向市人大常委会专项报告申诉信访案件评查工作情况,对申诉信访案件开展全面评查,回应人民群众关切;向市人大常委会备案审判业务规范性文件1件;认真办理代表建议,加强全程沟通、跟踪督办,高质量办结代表建议34件。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结委员提案32件。开展代表委员联络活动430场,通过邀请代表委员参加调研座谈、庭审观摩、见证执行等方式开展监督1306人次。
过去一年全市法院工作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在首都法院生动实践的结果,是市委坚强领导、人大有力监督和政府、政协、监委及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的结果,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高度关心支持法院工作,积极建言献策,有力推动了法院工作新发展。在此,我代表全市法院,向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监委和社会各界,向各位代表、委员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清醒认识到,全市法院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学习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法院工作的能力还有待提升,审判质效与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期待相比还有差距,高素质专业化审判人才培养还不完全适应首都高质量发展的需求,全面从严治党压力传导还不完全到位。对此,全市法院将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坚决改进和解决。
2025年的工作任务
2025年全市法院工作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政法工作会、市委全会、全国高级法院院长会精神,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抓紧抓实审判执行工作提质增效,抓紧抓实审判监督、规范行权,抓紧抓实守正创新、深化改革,抓紧抓实矛盾纠纷预防和实质化解,抓紧抓实法院党的建设和队伍建设,努力为首都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司法服务。
一是持续加强政治建设,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在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持续用力,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的绝对领导,牢记“看北京首先要从政治上看”,确保案件办理“三个效果”有机统一。
二是持续提升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水平,更好保障首都高质量发展。坚决维护政治安全和首都社会稳定,依法严惩各类严重刑事犯罪,健全落实风险研判处置机制,认真做好风险防范化解工作。依法服务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持续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将依法平等保护落到实处。依法保障京津冀协同发展,持续落实完善“四提前”机制,提升司法协同水平。依法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化涉外审判机制改革,支持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建设。加强民生司法保障,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
三是持续深化改革创新、推进审判管理现代化,不断提升审判质效。认真落实各项司法改革任务,坚持公正司法,着力规范裁量权行使,健全落实案例指导、二审开庭、裁判说理等制度,确保司法各环节全过程在有效制约监督下运行。积极融入综治中心建设,持续深化多元调解和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化解,进一步推动“抓前端、治未病”。依托全国法院“一张网”,持续深化数字法院建设,以科技赋能促提质增效。
四是持续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建设忠诚干净担当的首都法院铁军。突出抓好党的政治建设,深化党建实训阵地功能,更好发挥干警“身边党校”作用。深化“四大高地”建设,加快实施北京法院人才培养规划。认真落实常态化长效化纪律教育机制,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确保司法清正廉洁。
各位代表,全市法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市委领导、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和最高人民法院监督指导下,凝心聚力、奋发进取,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北京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文刊载于2025年1月26日北京日报第3版
本文编辑:刘宇航
本文审核:张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