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犯在被行刑的时候,为何都非常听话?他们是真的忏悔吗?

从菡爱八卦 2025-02-04 15:26:41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文/慧心引力佳

编辑/慧心引力佳

能够被法律判处死刑的人,无一不是一个穷凶极恶之徒,可能在大家的印象中,这些人在被执行的时候,可能还是冥顽不灵,表现出非常凶狠的样子。

但实际上,绝大多数的死刑罪犯在最后的时候都非常配合工作,甚至可以说是服从,那么他们在执行死刑之前到底经历了什么,才能够让他们的精神状态这么稳定的离开这个世界呢?

只能认命

被判处死刑的人一般都是因为故意杀人、雇凶杀人、暴力犯罪和毒品犯罪等,像那些长期生活在犯罪环境的人来说,犯罪可能是家常便饭。

但是对于那些后期转变的人,在犯罪之后选择逃跑,他们无疑是害怕坐牢或者是死刑,但是当他们选择逃跑之后,他们的痛苦生活就开始了。

他们像阴沟中的老鼠一样,每天都不能见光,他们不能使用电子设备,还有银行卡、身份证等证明自己身份的东西,甚至如今在监控下面露面,很可能没多久警察就会找上门。

吃不好、住不好,并且还一直提心吊胆,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一般人都是非常难以忍受的,所以当警察找上门的时候,这些人可能还会松一口气,因为终于不用在这样生活下去了。

在被抓捕之后,他们又将面临选择,就是要不要坦白,因为他们总是会认为只要自己有所隐瞒,可能就会有活下去的希望。

但是刑警们可不会给他们这样的机会,眼看着就算自己隐瞒,铁证还是被摆在自己眼前,他再一次认命了。

罪犯也是可以对于判决结果上诉的,为了争取一线生机,这些人一般都会选择多次上诉,可一次次死刑判决下来,他们还得继续认命。

还有就是严格的监管,重犯一般都会带上脚铐,判处死刑后,脚镣就会变成铆钉铆死的那种,这样的脚铐不但会限制犯人的步伐,并且还非常重,足足有35斤。

一般脚铐上会有一个绳子会让他提到手上,不仅能够防止逃跑,还能防止自残,最后一夜,他的身旁还会有两个轻犯陪他,帮他做一些杂务。

执行之前还会有人验明正身,像代替行刑这件事情是不会存在的,他们只能按照步骤进行下去。

临终关怀和最后的体面

虽然这些这些人罪大恶极,但是中国的法律是有温度的,哪怕是罪犯也会安排一些心理疏导,也是临终关怀的一种。

心理疏导者会非常有耐心的倾听他们的悔恨,对于一些十分恐惧的人,疏导者会通过各个方面进行疏导,有些还会帮忙转达遗言、心愿等,让他们能够安心的离开。

甚至一些有宗教信仰的人,也会尽量为他们安排一些宗教仪式,让他们自己疏导和忏悔自己的罪行,有些还会安排亲属见面。

这些罪犯也是父母亲、也是他们的伴侣、也是他人的子女,在执行刑罚的现场,可能家人会到场,这也是他们的最后一面。

在家属的面前,他们也会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大吵大闹,不让父母那么伤心,不让伴侣牵挂自己,孩子到场也会给孩子留下好印象。

已经走到这一步了,已经回不了头了,所以与其给世界留下最后一个画面是失态的,还不如体面的离开。

死刑的方式

其实心理疏导师在疏导一些恐惧人的情绪的时候,通常都会给他们讲述一下行刑的流程,这样就会让他们没有那么恐惧。

我国目前死刑执行的方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就是注射死刑,这也是最近这几年最常用的一种方式,行刑的时候,犯人一般都会被绑在椅子上。

法医就会给罪犯在静脉按顺序注射麻醉剂、肌肉松弛剂和心跳阻滞剂,犯人一般在几分钟之内就会彻底死亡,整个过程除了第一针麻醉之外,全程几乎都没有任何感觉,法医在确认死亡之后,家人就可以领走遗体,自行火化。

还有一个就是枪刑,被执行枪刑的人更是罪大恶极,他们一般都是跪姿背对着行刑人员,一枪未死亡的就会再次补枪直到死亡。

但是尸体并不能通知家属领回了,只能就近火化,两种方式都非常的快,所以心理疏导者才会通过介绍流程来疏导那些恐惧、慌张的人。

结语

中国的法律是威严、公平、公正、人性化的,所以罪犯在生命的最后都会选择老老实实的配合。

参考资料

鸡冠法院【2018年8月29日】《中国的死刑是怎么执行的》

0 阅读:5
从菡爱八卦

从菡爱八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