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的尽头是双相?

安尔法 2024-09-17 14:44:46

一个心理咨询匠带你进入自己内心的世界,喜欢的关注吧!

文/老K

今天看到网上讨论了一个有意思的话题,很多抑郁症患者去医院治疗一段时间后,好多人都被开了稳定剂。

所以他们就觉得是不是抑郁到最后都会成为双相情感障碍?

对双相情感障碍的过度恐惧

很多人抑郁症孩子的父母当听说孩子可能有双相问题都特别害怕,因为他们查阅资料发现双相情感障碍属于“重性精神疾病”。

除了父母外,患者自己本身也是很害怕双相的,觉得患上双相后自己非但需要背负一个精神病标签,还可能更加难以治疗。

但事实来说,双相并非无解,只要能够按照医嘱服药那么都可以缓解甚至康复的。

可现实情况却是,人们对双相的恐惧和误诊的危害远远大于双相本身。

容易被误诊的双相

由于双相的症状表现特别复杂,所以患者自己很难准确描述出这些症状的特点。而且每个人的性格和状态都不同,所以双相很容易被误诊。

有统计发现,69%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最初被误诊,超过 1/3 的患者被误诊 10 年或更长时间。

双相诊断的泛滥

由于双相的表现中有个特点就是容易性情大变,冲动暴躁、过度激动等。很多精神科医生当看到这些特征后就会轻易把其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

但,就像上述我提到的,因为每个人的性格特点都不同,比如一些人可能本身性格特点就是容易激动的,完全标签化的诊断方式是有争议的。

更有甚者,一些医生在解释为何患者以前就是经常容易亢奋时表示这是因为好多年前已经是双相了,只是没有来诊断(对于这个解释我表示......)。

原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精神医学的颜文伟教授曾经讲过,轻躁狂或者躁狂发作的主要表现是“高兴愉快”、“欣喜若狂”这种样子的,这种特别高涨的情绪还能影响到别人。

他还说:

“有些医生啊,不管碰到啥病,只要病人发起脾气、冲动起来,就觉得那是躁狂,然后就给用上碳酸锂或者德巴金,还说这是情感调整剂,能够调整情感,这本来就有问题!”

其实,双相过度诊断问题就和当年过度诊断精神分裂一样,在精神医学落后的时候,一个人只要出现幻觉、幻听或者妄想症状后就会轻易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

但后来发现,一些焦虑症和抑郁症也会出现幻觉、幻听等症状。

过度诊断背后的思考

以医学视角理解精神心理疾病,很容易陷入标签化诊断的问题。

例如很多精神心理疾病都是在问卷调查方式中被确诊的。

所以患者和医生之间就像隔着量表诊断这一层,也难怪患者总觉得精神科医生太冰了。

如果说精神医学治疗疾病是为了“消除症状”,而心理治疗更多是“理解症状”。

这本身没有好坏之分,也没有谁比谁高尚,因为最痛苦的时候的确需要化学物理手段干预,能够快速缓解痛苦。但只以消除症状为目的肯定存在问题。

因为很多精神心理疾病就是用来解决痛苦的内在精神冲突所得到的结果。这也是一个人在保护自己免于受到能够意识到的烦恼和痛苦的最后手段。

比如我们熟悉的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一系列问题都是为了我们暂时和巨大冲击隔离一段距离,以至于我们不必被立马击溃。

可一旦没有了症状后,这个人就需要赤裸的直面痛苦,没人可以保证ta一定可以做到。

症状也许在你最脆弱的时候一直保护着你,在你没有成长出更健康和成熟方式之前,这可能是“暂时最明智的方式”。

所以心理治疗强调理解每一个症状背后的意义。心理医生也会不断和你探讨和提问,这个过程可不是一下子就能成功的,而是可能会经历好几次的倒退、走弯路。

为啥呢?因为通过觉察和反思得到的新体验,也是得不停地反复,不停地巩固,才能够把过去那些旧的、不合适的经验给替换掉。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挺常见又挺严重的病,咱可不能在病人还没出现符合诊断标准的那些症状的时候,就觉得人家得的是双相情感障碍,也不能接受那种有疑问的诊断结果。

最后作为病人,也应该阅读诊断标准,并和医生讨论他们的症状是否符合这些标准。以免自己被误诊或者过度诊断。

4 阅读:1112

评论列表

神级癫老

神级癫老

2
2024-12-25 13:03

这种情况下,不被理解,确实会发生冲动,这个医生就是导火索

fyzhe77

fyzhe77

2024-10-03 08:43

看八字,一眼即明了。这些人学医一辈子学傻了

安尔法

安尔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