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欣赏:苏东坡架鹰飞马,壮观狩猎,豪情写下《祭常山回小猎》

无语者爱文化 2024-05-11 10:08:38

公元1071年,苏东坡因对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政见而自请外任,朝廷派他去杭州担任通判之职,三年任满后转任密州太守。

他在密州一共住了三年时间,而这几年正值密州连年饥荒,久旱无雨。

苏东坡勤政爱民,他除了组织百姓救灾以外,还曾到城南二十多里的常山祭天求雨。在归途中,他曾在一个叫“黄茅岗”的地方打过猎,并写了几首诗词来记载,其中就有这首七言律诗《祭常山回小猎》。

青盖前头点皂旗,黄茅冈下出长围。

弄风骄马跑空立,趁兔苍鹰掠地飞。

回望白云生翠巘,归来红叶满征衣。

圣明若用西凉簿,白羽犹能效一挥。

苏东坡是一位具有政治热情、有报国壮志的文学家,渴望对国家、对人民做出自己的贡献。在密州为官期间,他是寂寞和失意的,压抑越久,喷发越烈。

在这首诗中,苏东坡通过描写围猎的壮观场面,表现了他渴望驰骋疆场、为国效力的豪情。

青盖前头点皂旗,黄茅冈下出长围。 弄风骄马跑空立,趁兔苍鹰掠地飞。

诗的前四句写出了狩猎的全过程。青色的车篷前飘荡着黑色的旗帜,士兵们威风凛凛,在黄茅岗前组成了又长又广的狩猎阵势。骏马飞跃在秋天的劲风之中,马蹄立空扬尘。苍鹰追逐着野兔,擦地急速而飞。

在这里,作者首先描写了狩猎队伍的浩荡,狩猎场所的宽广,然后选取了狩猎场上的两个主角——马和鹰进行精心的描绘。

马是形体健壮、神采飞扬的骏马,“弄风”二字形象地写出了骏马在一腾一跃之间扬起阵阵劲风,写得神完意足,形象飞动。

鹰是训练有素、凶猛异常的苍鹰,它以“掠地飞”的惊险姿态,追捕逃兔,场面宏大,动态十足。

短短的四句话就让我们体会到狩猎场上紧张热烈、激情豪迈的气氛,可见作者笔力之深厚。

“回望白云生翠巘,归来红叶满征衣。”

狩猎结束后作者踏上归途,他回首眺望,只见常山白云缭绕,远远望去像是不断在吞云吐雾,低头查看自己,一路归来,火红的树叶已经沾满了外衣。

这两句描绘了作者狩猎归来,顾盼自如的风度神采,塑造了他自己踌躇满志的形象。

圣明若用西凉簿,白羽犹能效一挥。

在词的结尾作者一吐豪情,非常有力。如果朝廷能够委以重任的话,他一定会像晋朝的书生将军谢艾一样,轻摇羽扇,挥兵败敌,抒发了作者渴望驰骋沙场,为国效力的豪情壮志与激越情怀。

在这次狩猎中,苏东坡还写了一首著名的词《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这两首诗词所写的时代背景一样,题材一样,地点一样,所描写的出猎壮观场面以及所表达的豪情壮志也都是一样的。

诗注重于叙事性,而词更注重于内心情感的宣泄。从抒情方面来说,词比诗更充沛、更生动,能把作者当时的心情更为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0 阅读:2
无语者爱文化

无语者爱文化

爱文化,学文化,交流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