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打开电脑中的诸多字体中,有一种叫“新舒体”,这种字体从形状上看点如坠石、顿如伏山,弯如张弓、提如拔钉;从美学上看雍容端庄、飘洒圆秀、笔走龙蛇、弯弓盘马;从内涵上看宽博端庄,内在含蓄,藏锋不露,浑圆有力。总之给人以愉悦的文化慰藉与审美感受。已经成为各种文书、媒体、招牌所广泛应用。
创造这一种字体的人,便是原中国工农红军历任红4军政治部秘书、红11师秘书长、中共赣东特委秘书长、红四军政治部宣传部长、红12师政治部主任、红一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部长、红10师政治部主任、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总部秘书长、晋察冀军区政治部主任、中央军委总政治部秘书长兼宣传部长,建国后任山东、陕西省委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的我军高级将领舒同。
近期,来到舒同的老家东乡孝岗镇后更名的一条叫舒同路的地方拜谒他的故里。孝岗镇在县治之前,有一方圆百里闻名之孝子,因其母葬于此山岗而得孝岗之名,此名一直延用至今,舒同,字宜禄,1905年出生于此镇。
舒同的父亲舒仁兴是剃头师傅,专门在乡村为人理发,母亲开了小饭馆,家境十分贫穷,就在他六岁那一年,父亲和亲人都说这孩子长得非常机灵,便在亲友的接济下,送进了东乡的私塾启蒙学堂。
当他开始认字时,就喜欢练字,但因家里穷无钱购买笔墨纸张,就捡来邻居织麻时丢弃的乱麻做土笔,将染布的蓝靛作墨汁,拿破碗当砚台。一张马粪纸,他要在上面写三次,第一次用黄栀汁写,第二次用红朱石浆写,第三次用蓝靛写。
当年,他的父亲舒仁兴有个好朋友梁翘先生,是前清秀才,因为清朝灭亡了虽然写得一手好字却无用武之地,便潜心研究书法,当他知道好朋友的孩子舒同酷爱习字,便将这个才10岁的小孩带到乡下读书,免收学费。
这梁秀才对孩子们的读书、写字要求极严,规定先学好书帖,练字从小到大,从简到繁,循序渐进。舒同在先生的传授下,临摹了一年多的柳公权体,而后又学颜真卿体。三年过去了,他练痛了手腕,熬红了眼睛,渐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这时梁秀才适时指点:“书法这门艺术,应先与古人合,后与古人离,取诸家之长,创自己风格。”舒同把这席话当作座右铭,牢记在心。从此省吃俭用,千方百计购买王羲之、何绍基、钱南园等名家字帖以及楷、行、草、隶、篆等各种字体的版本,认真学习琢磨。他决心练出自己的风格,独闯新路。为了写好草书体的“蛇”字,他多次冒险进山,仔细观察蛇的行(走)、游(戏)、卧(眠)、攀(登)等各种姿态,终于领悟到书写“蛇”字的秘诀。
就这样多年练下来,才十几四的舒同便写得一手好字,被当地人称为“神童”“东乡才子”。他系统地临过古代碑帖,师法颜真卿、柳公权、何绍基等名家,但师古而不泥古,尊法而求新变,并注意取其精华,大胆尝试,逐渐形成自己的书法风格,创立了著名的“舒体”,当年小有名气的他,乡邻请他写对联,写福、寿、喜等字,他都来者不拒。有个绅士操办寿诞,请他写“如松柏茂”匾字,得到好评,该乡绅盛赞少年舒同的字“刚健雄厚,大气磅礴,有开阔豪宕的风貌”,备受推崇。
后来,舒同考入省立师范学校,在校入了党,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遭到国民党通缉追捕,只好离开老家四处寻找党组织,因在路上盘缠用尽,他卖字赚点路费,辗转行程几千里,终于在1930年春夏之交重新找到了党组织,被派往家乡策应红军攻打抚州,继而以地方党支部领导人身份转入红军,开始了戎马生涯,成为红军、八路军的高级将领。
舒同在艰苦卓绝的战争环境里,舒同一手持枪一手握笔,在戎马倥偬之际,在枪林弹雨之中,坚持书法艺术的实践和书法理论的研究。无论酷暑或严寒,他总是很早起床,凝神静气,笔底流云,随带的各种名帖成了他最重要的“财产”。舒同揣摩这些名家的书法真谛,琢磨他们的特点和风格,进而融以自己的韧性、钻劲和对生活的体验理解,从而使“舒体”技艺日渐成熟,许多人看后都认为有“颜筋柳骨”的书家余韵。
他在红军中,连续参加一、二、三次反“围剿”战役,在紧张的战斗之余,始终寄情翰墨,潜心书法,甚至在行军途中也在马背上不停地比划字形,红军指战员亲切地称他为“马背书法家”。每到一处宿营,他都不顾行军疲劳,以熟练的书法艺术从事政治鼓动和书写标语传单。在长征路上,每到驻地,舒同就发挥他的特长,冒着严寒,亲自用红土、石灰在墙壁上刷写大字革命标语。
抗战时延安创办中国抗日军政大学,负责筹备的同志请求主席写校牌。此时主席正在忙于撰写《实践论》,一时抽不出空,便向来人推荐:“你们去请1军团的舒同写吧,他的字写得很好哩!我很欣赏。”就这样,时任红1军团第4师政治部主任的舒同奉命书写了“中国抗日军政大学”校牌,还写了大门左右两边的“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八字校训。从此舒同的名声便驰誉全党全军了。
舒同是创造自成一体的“舒体”,古人云:“字如其人”。“舒体”又称“七分半书”,即楷、行、草、隶、篆、颜、柳各取一分,何绍基取半分。他的书法艺术“大气磅礴、开阔跌宕,为革命宣传工作添了光彩,也展示了他的精神、胸襟、人格的魅力……很多人为他的书法倾倒,心灵受到陶冶。有人从中感受到革命家的胸襟与气势,有人从中体验到军旅生活的热情与活力,有人从中品味到淡泊宁静的传统文化底蕴,有人从中领悟到人生的丰富多彩、生活的千姿百态。我想,这也就是‘舒体’字的魅力所在。
新中国成立后,舒同担任党政军要职,他的书法尽管获得众多专家赞誉,但他从不自满,多次说,想在有生之年在书法艺术上进一步钻研,提高。一有机会他便向名师求教。经过不断学习、探讨,舒同晚年的书法艺术在原有的功底上又有飞跃的提高、发展和创造,进一步形成了结构端庄宽博、笔法内在含蓄、藏锋不露、浑圆有力的“舒体”特点。
建国后已经是山东省委书记的舒同第一次回到阔别数十年的老家孝岗,在块荒野草地里找到了父亲舒仁兴的坟墓,并用几枝松柏枝和野草、小花扎了个中型花圈他眼眶充满了泪水,沿着墓转了一圈,表达了敬意和哀思。当地人称续写新时代的孝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