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修水县桃里竹塅村,是赣北幕阜山腹地的一个小山村,此地处盆地边缘,山路崎岖,公路在山谷里穿行,山上的竹林、松杉林郁郁葱葱,显示出一种原生态的自然景观。村里有一幢老屋,依山而建,屋后林木繁茂,屋前是一片田垅,面积约有数十亩。三条小溪在村前汇合,是为“三水合一”,周围群山叠翠,从这个村子里,从晚清到民国期间,走出了陈氏一门五杰:陈宝箴、陈三立、陈衡恪、陈寅恪、陈封怀,而最为出名的,便是晚清时期曾经担任候补知府、湖北按察使、直隶布政使、兵部侍郎、湖南巡抚的一品封疆大吏陈宝箴。
桃里竹塅村陈宝箴故居
陈宝箴,早年是以镇压太平天国起家,就在他中举人获得做官资格时,满清王朝的统治正面临巨大威胁,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并建立太平天国。清朝的正规部队根本无法抵御,咸丰帝诏令各地创办团练以御太平军,陈宝箴积极响应,与父亲一起创办义宁州团练,与来到这里的太平军作战。后来又搞起了一支“果健营”,曾经打败过翼王石达开,为此,陈宝箴与“果健营”自此扬名,被两江总督曾国藩誉为“海内奇士”,并赠对联“万户春风为子寿;半杯浊酒待君温。”
陈宝箴的官职之所以往后能快速上升,是与太平天国的最后一战有密切的关系,当年,他是镇守赣南宁都一带清军首领席宝田的参谋长。此时,湘军攻陷南京城,太平天国被破,幼主洪天贵福出逃,根据陈宝箴判断与实地勘察,他认为天国幼主洪天贵福一行的必经之路是广昌、石城之间的崇山峻岭之中,于是向席宝田策划派重兵事先埋伏此处张网以待。
果然不出他所料,1864年10月初,一路奔逃的幼天王洪天贵福在干王、昭王、尊王等一班文武大臣的簇拥下,进入了陈宝箴事先设计好的伏击圈——杨家牌,席宝田对全军下达死命令“不擒幼逆(指幼天王,引者按),毋得收队”,随即向幼天王一行的驻地发起了猛烈的进攻,疲惫不堪的太平军猝不及防仓促应战,部队立即打成了没有建制,随后四处溃散,许许多多的太平军被割断长发,换掉战衣,纷纷逃命要紧,最终天国的首脑机关全军覆没,所有文武大臣被俘,经审供后全部凌迟。幼天王当时没有抓住,但十几天后抓获解押到南昌后凌迟正法。
是役,献策席宝田的陈宝箴自然是立下大功,况且他的长女陈石龄嫁与席次子席曜衡,儿女亲家的席宝田自然要论功行赏,并且对他委以重任,可以自行审理及处理一些抓获的太平军重要人物(王爷)以外的大小将领。
这一天,陈宝箴审理一名不到20岁的太平军将领,手下把他从牢房中解押到他跟前,他抬头一看,只见他身材瘦条,皮肤白嫩,俊美优雅宛如处子,眉宇之间又带有英气,富有英雄气概,一对真挚的大眼睛闪烁着光芒,声音甜美,彬彬有礼,说起话来有理有节有据,陈宝箴顿生怜惜之心,于是悄悄地释放了他,并把他带回修水老家,后来还将家中的一名不错的婢女赠给他做妻子,这样他就幸存了,其后改名换姓,安度余生,直到1891年安静地去世。此人可谓是人生的赢家。
对这件事情,《天国志》如是记载:“容发在赣,与众相失,为清江西布政使席保田麾下搜获。陈宝箴从保田在帐下,怜其年幼,惜其才具,私活之,携还义宁原籍,以婢妻之,光绪十七年辛卯,卒于家。”
原来,这名被陈宝箴私自释放了的李容发,是被称为太平天国后期“擎天之柱”忠王李秀成的义子,他是湖北武汉江夏人,是个孤儿,太平军打下武昌之后,李秀成收养了他。对李容发的记载,几乎都一致确定:李容发姿容俊美、眉清目秀,是一个标准的小帅哥、美少年。后来,李容发被封为“忠二殿下”。这是他的正式封号,并不是大家在底下的私自称谓。“忠二殿下”这个封号很有些古怪。既不是王,也不是侯,也不是什么“义”什么“豫”,就叫忠二殿下,意思是仅次于忠王的人。
按照清朝对付太平天国反贼后代,不仅是有这么大年纪了,即使是幼年的孩子,也如大臣的奏章中说“监禁,俟岁满后按例处置”。也就是说,先是收禁,年满十二岁之后,就阉割给功臣或者入宫为奴。况且这名李容发已经是带兵打仗了,要是不被陈宝箴放了,凌迟处死是无疑的,因此,李容发可以算是太平天国最幸运的“王二代”了。那么,李容发到底干了什么呢?
英国人呤俐在书中写过李容发的成长过程:他不仅容貌俊秀,而且机警聪明、胆大心细,李秀成因此着意培养,将他时时带在身边,亲教骑马射箭,并授以行军战阵技术,他触类旁通,心神意会,尽得养父真传,迅速成长为一员杰出战将。打了不少胜仗,受封为“忠二殿下”,赐金牌、金颈圈、雉翎、金印,时年14岁。
李容发成为太平天国的“童子军”的首领,这支队伍平时纠察间谍、运送粮草物资、下乡征粮,关键时刻要当“敢死队”,执行诸如突击、断后等军事任务。他凭借自己过人之胆识与谋略,很快就充当童子军指挥,在天京城里缉拿叛徒。1854年初,原清朝知县张继庚混入革命阵营,充当奸细,策动“三江两湖”籍士兵暴动,挑起太平军内部“地域冲突”,两湖、两广籍士兵相互仇杀。此外,张继庚还暗地里联络“江南大营”统帅向荣,试图里应外合,一举拿下天京,灭亡太平天国。然而,这逃不过这童子军之火眼金睛,他搜集到张继庚之情报后,并协助抓捕行动。张继庚事先得到消息,躲藏在深山里,丝毫无音信。此时,李容发率十余名童子军进山搜查,恰巧遇到张继庚及其同僚,一顿厮杀过后,成功将张继庚抓获。如此,李容发名声大噪,成为童子军新一任首领,也日益受到太平天国领导层的重视。他从此也开始出头露面。
《天国志》记载李容发攻找六合的战役,当真是少年英雄了得:“容发年幼而骁勇,善洋短枪,怒马驰突,所向无前,尝攻六合,为李兆受所围,麾下仅数十骑,仍大呼驰突,当者披靡,旋拔鹿角,溃围而出,敌不敢阻。貌绝俊美,平居,与人语,恂恂温文,无傲慢之色,从父转战江东,声名渐著,虽仇雠亦啧啧赞叹之。”
在太平军著名的常州之战中,遭到淮军、“洋枪队”联合攻击,太平军死伤惨重,李容发率2万精兵救援常州,截击前来增援的戈登洋枪队,直接攻打淮军大营,虽然失败了,但他伏击“洋枪队”还是取得重大战果。《天国志》称:“自戈登统常胜军,以船炮犀利,洋枪精新,鲜有败绩,而华墅一战,两团精卒三百,悉为容发所歼,戈登大惭怒,而苏南皆震。”
风景无限好,毕竟东流去。李容发虽然凭借自己的勇猛善战,击败了戈登“洋枪队”,也只是局部的胜利,依然无法挽回失败的大局,最后天国覆没,他的义父忠王李秀成被俘虏,最后杀害。而李容发则率亲兵血战湘军,掩护幼天王洪天贵福突围,前往湖州找堵王黄文金。到湖州后,李容发又护送幼天王去湖北找扶王陈得才,希望能前往关中建立根据地,保存太平天国精华,而后东山再起,结果到了江西还是全军覆没。
要是按照清朝对太平军的惯例,对于叛军首领,尤其是被俘虏的首领,一般都是处以凌迟,割千刀,以儆效尤。李容发,童子军首领,信念坚定,不愿投降清朝,骨气十足。幸运的是,李容发落在陈宝箴手里,年纪轻轻的他不但不被凌迟,能顺利脱身,还迎娶了陈宝箴漂亮的婢女为妻,从此隐姓埋名,归隐田园,终老家中。后来陈宝箴教育后代有方,陈家五杰都是栋梁之才,特别是培养一个好孙子——清华国学四大名师,教授中的教授,陈寅恪先生。
不过,到了晚年的时候,陈宝箴因热衷于变革维新,结果有人把他以前的事情都抖露出来,慈禧太后给他安了个罪名“滥保匪人”罪“着即行革职,永不叙用”。随后下谕,“封疆大吏滥保匪人,实属有负委任。陈宝箴着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伊子吏部主事陈三立,招引奸邪,着一并革职。”将陈宝箴、陈三立父子革职。
陈宝箴墓前的一对大石狮子
去官之后的陈宝箴父子俩回到了老家,居于南昌西山“崝庐”,不问任何政事,然而,慈禧还是不肯放过他,他在这里居住了一年多之后,据记载:“光绪二十六年(庚子)六月二十六日,先严千总公(名闳炯)率兵弁从巡抚松寿驰往西山岘庐宣太后密旨,赐陈宝箴自尽。宝箴北面匍匐受诏,即自缢。巡抚令取其喉骨,奏报太后。”从他爱才而释放太平天国忠二殿下李容发这件事来看,虽然他早期升官是镇压太平天国起家,也许后面是良心发现,陈宝箴还是很有人性的清廷官员,算是一个好官,就这样被慈禧密旨赐死,走完了其悲壮、惨烈的人生历程,的确令后人为之唏嘘不已,感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