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万起家,吞下12家国企,如今手底下6万人,一年干出2400亿

灰鸽胡侃 2024-10-09 14:00:38

刚重整完半年多,从国企变民营的西宁特钢已经重新焕发青春,上半年相比去年同期大幅减亏8个亿,眼看就要扭亏为盈了。

西宁特钢的这一大逆转,要归功于钢铁业的“并购王”北京建龙重工集团,背后的老板张志祥,就以专收国营钢企闻名。

从2000年到现在,张志祥已吞下12家国企,算下来平均每两年一家,关键是,每一家国企还都被救活了。

于是,张志祥的资本版图也就犹如滚雪球一样,不断地变大,当初起家的5万本金都是借的,如今资产已1900亿,当初只有兄弟两人,如今手底下6万员工。

2023年,建龙集团营收2400亿,在民营企业扎堆的北京能排在第六位,还登上了财富世界500强榜单,排在458位。

对于亏损的国营钢企,张志祥何以能一直妙手回春,前半场肯定要感谢时代,而后半场则更多是实力和手段的体现了。

2023年10月,浙江工业大学校史馆新馆举行揭幕仪式,张志祥应邀参加,他是1985年入学的资深校友。

实际上,不仅毕业于浙江,张志祥本身也是地道的浙江人,出生于绍兴上虞,骨子里满满的浙商基因,父亲就是搞养殖种植生意的。

张志祥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物资公司工作,在那个还是计划经济的年代,像钢材这些物资都是靠“批条子”分配的,物资公司可以说是吃香喝辣。

不过,从1993年开始,计划经济开始向市场经济转变,作为重要生产资料的钢材就是最先放开的。

一切由市场做主后,物资公司的好日子就结束了,不过,钢材如何从钢铁厂流通到需求端,还是要通过渠道这个环节,张志祥就嗅到了这其中的商机。

1994年,张志祥辞职下海,拉着弟弟张伟祥一起借了5万块,开始从事钢铁贸易。

张志祥的优势是5年的物资公司人脉资源积累,上游有熟悉的钢材厂,下游有熟悉的客户,他们之间互不认识,张志祥就利用这种信息差做中间商。

90年代我国钢材消费量每年都以超过20%的速度增长,张志祥完美地吃下了时代的红利,短短几年时间就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

1997年,一个关键转折出现了,亚洲金融危机波及全球,使得钢材需求锐减,钢材价格大幅下滑,相比90年代初已经“腰斩”。

价格低,还没人要,国营钢材企业普遍亏损严重,迎来了第一波钢企出售潮,不少钢材贸易的私人老板就是在这个行业低谷时期豪赌跨入实体经营的。

巴菲特有句名言,别人恐惧时我贪婪,其实,这是商人群体的统一画像,巴菲特不过是做了个总结。

1998年,张志祥抱着几千万的资金找到了当时已经连职工工资都发不出来的河北遵化钢铁厂,提出了租赁合作的方式。

所谓租赁就是,张志祥按合同每年付给遵化市政府租金,然后张志祥自己拿钱经营钢企,并负担所有职工的工资。

对于当地来说,这无疑是个大好事,亏损的设备资产得以盘活,每年还有固定的租金收入,同时,职工工资这一头疼的问题也解决了。

张志祥为何敢逆势接盘,赌的就是一个周期,仅仅一年过后,亚洲金融危机结束了,钢材价格开始企稳回升,张志祥赌赢了。

首战告捷,张志祥对之后的行情更有信心了,干脆买下了遵化钢铁厂,更名唐山建龙钢铁总厂,建龙的名号由此在钢铁行业打响。

张志祥把并购的旗子刚竖起来,就有英雄好汉来投了,2001年,吉林市明城钢铁找到建龙洽谈合作。

明城钢铁可不是亚洲金融危机才开始陷入亏损的,钢材价格放开后就一年不如一年,到2001年已连续6年亏损,累计拖欠员工工资5300多万,甚至有800多员工签了请愿书,准备到北京集体上访。

张志祥开出了同样的药方,先租赁后买断,临危接下这个烂摊子,拖欠的工资一次性补齐,并承诺给员工涨工资500,工厂一个月之后就重新开工了。

之所以能开工,因为张志祥带来了销售渠道,生产出来就能卖出去。

然后2002年,张志祥买断了明城钢铁,更名吉林建龙钢铁,2003年,吉林建龙钢铁实现利润5.6亿,缴税1.5亿,排在吉林省民营企业第一位。

其实,与吉林建龙同时推进的,还有吉林磐石钢铁厂、承德钢铁厂、黑龙江钢铁厂,张志祥都以相同的先租赁后买断的方式给他们换上了建龙的名字。

为何总是先租赁、后买断,那个年代国企并不好卖,员工反对意见太大了,只能先以租赁的方式让员工先认可买方,然后就没有什么买断的阻力了。

对于这种方式,也有人质疑是国有资产流失,怎么说呢,就像一坨肉烂在锅里,不能吃了扔掉,大家啥也不说,然后有人提出与其扔掉不如卖给我,大家就叫起来了。

前面提到张志祥的前半场要感谢时代,一方面是国家大力支持国企改制的国退民进政策,另一方面就是中国加入WTO后迎来了钢材的新一轮行情。

从历史数据来看,中国钢材的平均市场价从1999年的2000元/吨,上涨到了2007年的4500元/吨。

而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后,中国4万亿的基建计划,又继续刺激着钢价,张志祥手握渠道,由此成就了前半场的荣光。

而后半场,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老药方不能用了,要靠实力和手段。

别人是碰上了并购的机会才是做尽调,张志祥则是未雨绸缪,在公司内部专门成立了一个部门,主要工作就是研究分析可并购对象。

也正因为有如此先手准备,张志祥每次出手都胜券在握。

当然,张志祥不仅研究国企,也研究民企,2014年,山西第二大钢企海鑫钢铁停产的时候,张志祥就已经开始筹划出手了。

海鑫钢铁你可能不熟,但当年豪取车晓的山西富豪李兆会你肯定听过,就是他把父亲留给他的海鑫钢铁玩砸了。

2015年,海鑫钢铁破产重整,面对巨额债务,只有张志祥的建龙钢铁一家有意愿,最后是豪掷37亿,把海鑫钢铁变成了现在的山西建龙。

除了研究国内企业,张志祥还研究海外企业,2018年,张志祥把马来西亚东钢公司也收入了囊中。

就在这样的一次又一次并购中,建龙钢铁已成中国民营钢铁第五号种子选手。

7 阅读:3437
评论列表
  • 2024-10-14 09:51

    建厂容易,销售难,能将产品卖出去的就是大老板…!

  • 2024-10-14 23:39

    为啥国企都赔钱,卖给私企就赚钱?

  • 2024-10-10 22:03

    [点赞][点赞][点赞]

灰鸽胡侃

简介:看到舒服或者不舒服的,都想说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