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籍所载,茅姓源自周公旦,其六子伯翂获封于茅国,后世因而以国为姓。余姚茅姓之祖籍乃河南开封府郑州,尊茅三七为一世祖。三世祖茅百三七,曾担任朝议大夫一职,于南宋建炎三年(1129 年)护驾南渡,定居于绍兴云门之绕门山。元末之时,九世祖茅迁余迁徙至余姚龙泉乡(今慈溪横河镇一带),其子茅宁一再迁至黄山湖(亦称黄沙湖),世称黄山湖茅氏。
茅宁一生育三子。长子茅与立,其后情况无从考证;次子茅与延再生茅启琮、茅启珉二子,分别为西房、东房支祖;三子茅与名后迁于二灶廷字地,被尊为廷房支祖。在三个房支之中,以东房家族人丁最为兴盛,又衍化出良房、茂房、大房、二房、三房等五个房头。据浙江余姚市公安局于 2012 年 6 月的统计,全市户籍人口里茅姓有 2761 人,在各姓人口中位列第 65 位,主要聚居在低塘街道黄湖村,还分散居住于附近的上下河兜、头甲、垫桥、马堰、柘岙等地。
黄山湖茅氏自二十七世起,其排行字辈为:纲常伦理,忠孝廉友,经传修齐,嘉美宜守,依仁集义,步武章程,法贤希圣,振起家声。宗祠名曰“敬爱堂”,于清康熙年间由茅其蕙、茅廷凤父子相继构筑而成,有门屋与正厅两进,门口东西两侧各自竖立旗杆石一对。清光绪年间,于祠西增添侧楹五间以及庖舍二楹。民国时期,在祠内开设黄山小学,其后改称云山乡第二三保联合国民学校。
茅氏家谱始创于清嘉庆元年(1796 年),光绪六年(1880 年)、民国七年(1918 年)、民国三十七年(1948 年)三度续修。民国三十七年之谱亦称“戊子谱”,二十卷加之首尾各一卷,总计十册,由三十世茅可人主编。茅可人生于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 年),18 岁时以校刊身份参与民国七年谱之续修,曾历任中学教员、余姚县抗日自卫委员会委员、乐清县政府秘书、余姚县临时参议会及第一届参议会参议员等职。
“戊子谱”的最大特质,在于其独树一帜的创新理念。此谱将妇女、职业、配妇母宅、嫁女适所及各项统计图表等纳入谱中,于姚江乃至全国各姓谱乘皆为首创。为此,茅可人在《民国戊子谱序》中阐释道:“书女,期求平等也;书职业,警戒游惰也;书配妇母宅及嫁女适所,详明原委也。复为各项统计列表以明示之,洞察世变也。”尤其在图表内容层面,通常的家谱里,图唯有派系祠塚,表唯有仕宦科举,从未曾有将迁徙之踪迹、庐墓所聚列为表,族人流亡、出征、历任宗长、婚姻嫁娶状况等编排为表的。
茅可人如此行事的目的,乃是欲使族人“非仅明晰现代之所遭际,亦望其洞悉族党之概貌。使观家乘,不单为庚簿之精装,则庶几有益于时焉”。诸如《太平军之役各房流亡比较表》,由茅氏一族流亡 50 人之数,能够想见浙东太平天国战事之酷烈。再如《现代成年男子职业比较图》,当时全族有成年男性 649 人,其中务农 490 人,经商 101 人,务工 43 人,从事其他职业 15 人,由此能够推断在民国后期东南沿海依旧是以农耕为主,商业初露兴盛之态。
2014 年,黄山湖茅氏于“戊子谱”之基础上,展开第四次续修,修成《余姚黄山湖茅氏家谱》,新添“宗训”“黄山湖志”等内容。此谱在 2017 年 4 月举办的宁波市家(族)谱志评比里荣获一等奖,总分位居全市之首,同时斩获“十佳家(族)谱志”之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