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以经典为名,塑造城市心灵

信息周末 2024-09-01 14:57:08

在宁波,以小见大,以柔克刚,已经成为柔性治理的脉络之一。宁波的文化资源和包容气质,恰恰为柔性治理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独特的土壤。通过共读一本经典,“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宁波在“动之以情”的基础上,更添“晓之以理”的认知基底。

文 | 梁小起

暑假,10岁的小丽在宁波第一次看到“海”。

小丽平时在河南老家读书,到了暑假便变成“小候鸟”,“飞”到宁波和妈妈团聚。周末,妈妈下班,母女俩就会到附近的海边。那里水面开阔,鹭鸟齐飞。

小丽领略到的广阔,不只这片滩涂。

在工作日,妈妈上班,小丽在妈妈单位组织的假日学校里上课。在这里,她第一次认识来自不同省份的同学,第一次了解国学、奥数、天文,第一次有了属于自己的梦想。

据宁波市公安局统计,作为制造强市,宁波市内登记在册流动人口总量超五百万,当中绝大部分都是劳动力人口。截止到2024年6月30日,宁波登记在册的流动人口中,有47.8万16周岁以下儿童。在这些孩子当中,不少是像小丽一样放假才能和父母在宁波团聚的“小候鸟”,除此以外,还有大量随父母赴宁波务工的随迁儿童。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近年来宁波推出多项新政,全面降低落户门槛,持续推动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家业转移人口举家落户。在“硬条件”以外,宁波的文化基因也正在显现其影响力。

据统计,2022年宁波市居民综合阅读率达到92.8%。在《宁波市全民阅读促进条例》指导下,近年来宁波市加强顶层设计,持续整合资源,增设公共阅读服务设施,创建全民阅读品牌,每年组织阅读推广活动超万场。

在宁波市委、市政府的号召下,家庭和社会力量也投入到全民阅读当中。“我陪孩子读经典”活动更是以体系化的组织部署,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为孩子提供丰富多元的阅读资源,让书香沁润得更深入、更悠长。阅读不再只是可以读、愿意读,更通过“陪读”,让未成年人在家庭和社会的引导下格物致知,培养阅读兴趣与阅读习惯。在普惠性的阅读服务下,随迁家庭不仅有安身立命之本,也有了心灵的安顿之处。

这座城市,正在以文化影响孩子,让孩子影响文明。

用书香拥抱孩子

“书藏古今,港通天下”,囊括了宁波的文化特点。

自8000年前河姆渡文化开始,这片土地一直在追寻文明,文人墨客相聚于月湖论学,世代名著珍藏于天一阁,王守仁悟道于龙场溶洞,传习于四海。

这片土地同时也是中国最为重要的港口之一,承载着中华文明与世界的百年对话,古今贯通,中外交汇,厚重而多元的文明得以在宁波碰撞、激扬。

进入21世纪,随着制造业和商业的发展,大量劳动人口从全国各地涌入宁波,宁波的文化特性却并未因此被稀释。

小丽的妈妈李倩是河南人,2023年7月来到宁波企业公牛集团工作。据公牛工会介绍,作为一家民用电工企业,集团14000名员工中,超过12000人来自省外,比例接近90%。

入职后,李倩深深体会到了宁波的书香气息。“跟我之前的一些工作经历相比,我们公司乃至宁波都很注重文化底蕴。”

2022年,公牛成立“知行乐学”读书社。在这个以阳明心学的“知行合一”为名的兴趣社团中,员工接触到各种中国传统经典。无独有偶,宁波另一家制造业企业中兴精密同样关注员工的精神生活,在日常开展《幸福人生》系列课程。

爱书重教的传统延续至今,已经成为全社会的文化自觉。2020年,宁波颁布了《宁波市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将每年4月定为“宁波读书月”,为浙江省首创。

而孩子成为宁波文化传承中最核心的一环。2024年,宁波市广泛开展“我陪孩子读经典”全民阅读系列活动,推出200本经典推荐书单,此外,宁波市各部门与市县、社会联动,举办“百万学生走读宁波”“百企万家读经典”“经典伴读”讲堂等多种活动。

全民阅读,也包含了外来务工家庭。一方面,制造业发展使得外来务工人员在宁波人口中占比越来越大;另一方面,“港通天下”的历史早已让宁波人拥有开放包容的心态。过去无数次对外交流让宁波人相信,当文化无分你我,才能让文明走得更远。

以宁波慈溪市为例,区域内外来人口数量几乎与本地人口持平,在本地形成了“移民文化”,无论是行政管理还是观念并不突出外来人口,在实际执行中不会刻意区分“小候鸟”群体,一视同仁、能收尽收、积极主办。

而在江北区甬江街道,假日学校的服务对象,还扩大到网约车司机、外卖员等新业态劳动者的子女。甬江街道总工会主席郑亚萍表示:“我们希望体现宁波作为第二故乡的温暖。”

对于企业而言,一线外来务工人员是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陪伴孩子,是企业福利的构成之一。

2013年,公牛集团梳理员工福利体系时,有员工反馈家庭两地分居、缺少照顾孩子的时间。有员工甚至表示,因为每年只有过年时才回家,孩子不记得她,只唤她为“阿姨”。为此,公牛每年留出20万元预算,为员工子女组织暑期班,提供团聚的机会,并不断改进、创新暑期班课程内容,持续至今。

公牛集团第十二届候鸟之家活动现场。

公牛集团“小候鸟”的手工作品。

在社会层面,宁波在2024年组织“我陪孩子读经典”期间,针对性推出“我陪小候鸟读经典”活动,各区假日学校成为活动的核心载体。

宁波市海曙区古林镇分布着大量的服装纺织业。每年暑假是工厂生产冬装的时候,也是工人们最忙的时候。为了避免产业工人子女“二次留守”,同时保障厂区人身安全和生产安全,2019年起,古林镇工会、村商会和村委会共同举办为期47天的“小候鸟”夏令营,并将经典领读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由宁波大学老师授课。

而在宁波江北区甬江街道的假日学校里,一堂朗读课上,班里二十余名孩子正在观看《闪闪的红星》的电影片段。假日学校的梁老师解释:“选择这部电影一是因为故事基于孩子的视角,更能让孩子代入情境,二是可以向孩子们展示相关革命历史。”除此以外,甬江街道也会通过参观企业、博物馆,及开展手工课等形式,进一步拓宽孩子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

甬江街道小候鸟夏令营文艺汇报演出。

在“移民文化”的熏陶下,宁波本地涌现出不少贡献力量的市民。在慈溪周巷镇,村民陈桂灿原本是浙江省特级教师、慈溪市教育局教研室教师。退休后的他,从2016年起担任村里暑期假日学校的执行校长一职。陈桂灿的女儿陈芳和外孙女施佳丽也先后加入,利用业余时间,为假日学校任课。

在陈芳看来,假日学校的目标不只在于授业,更在于传道。因此在她所负责的数学课上,她专注于培养孩子们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对于立德树人,假日学校比较灵活,能更多关注到每个孩子的发展,长远来看对学生做人、可持续发展还是很有帮助的。”

陪伴孩子,也是陪伴家庭

当全民参与到对孩子们的陪伴之中,课程处处都浸润着宁波文化的基因。作为阳明文化的发源地,宁波不仅关注“知”,更追求知行合一。家庭,成为孩子们实践真善美的田园。

中兴精密连续十二年的公益暑托班中,贯穿着内求、利他的企业文化。老师会让孩子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打菜、收拾餐盒等等,并对其行为进行测评。

建立孩子们的习惯,离不开家校联动。暑托班每天组织家长和孩子一起晨读。放学后,老师也会邀请家长们在群里分享孩子的行动。“当小孩子跟家长形成一样的习惯之后,家庭里面有读书的氛围、有自律的方法,能够促进他们亲子关系的共建。”中兴精密总裁办主任王成表示。

中兴精密“小候鸟”课堂。

慈溪“我陪孩子读经典”活动现场,受访者供图。

有时候,最好的教育就来自于家长。在甬江街道,假日学校的其中一门常设课程是“劳模工匠进小候鸟”,他们分享地铁屏蔽门、自行车脚踏板、火车等等背后的故事。还有一位生产牙科钻针的工人向孩子们科普如何保护牙齿。据街道总工会主席郑亚萍介绍,不少前来讲课的劳模本身就是班里孩子的家长,这让孩子们颇感自豪。

当孩子在经典之中探索、成长,孩子就成为了树立文明规范、带动家庭融入宁波文化氛围的“引航员”。

在古林村的“小候鸟夏令营”中,其中一项要学习的行为规范是进行垃圾分类,在此之前,许多孩子并没有这类意识。夏令营发起人、古林村商会秘书长徐爱军收到家长们的反馈:回到家后,孩子们会主动指导家长进行垃圾分类。除此以外,孩子们也按照学校传授的内容,督促家长们骑电动车时要戴好头盔。

这也使得暑托班以经典为契机,实质上推动着孩子和家庭的变化。作为家长,李倩最直观感受到这一点。

一天,小丽上完课之后突然跑向李倩,抱住了她,对她说:“妈妈我爱你。”

这是小丽第一次对李倩有这样直接的语言表达。在此之前,小丽在家乡读书时也有过关于孝顺、感恩的实践内容,但主要集中在简单的日常行动上。到了暑托班,亲情教育和其他历史、国学等知识相互交融,孝道之“知”,有了厚度,而后促使“行”的变化。

为了促进外来务工家庭的和谐,在甬江街道,工会除了提供暑托班等服务,还根据企业的需求,为企业员工提供家庭教育相关的夜间课程。

一切“小家”的改变,都构成了“大家”的一环。“读经典”系列活动的实质,是以书会友、以文育人,帮助每个家庭融入当地。对于社会而言,刚到宁波的务工人员,何尝不是学习如何适应和融入新城市大家庭的“孩子”?

万能电子“慈达未来之星”暑假爱心托管班。

当企业托住了员工们的未来,而社会托住了家长们的后顾之忧,人们渐渐开始从中感受到宁波本地的开放与温暖,并以实际行动给予回应: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4年,宁波市流动人口居住五年以上的人口连续六年持续增长。

李倩的哥哥嫂嫂是定居宁波的家庭之一。李倩也正在考虑定居。她能感受到,小丽对宁波有了感情。过去,小丽的梦想来自于家族里一位当医生的叔叔。来到宁波之后,小丽发现世界还可以有更多职业等待探索。

李倩感觉“这一趟来得真值”:“孩子的见解和眼光都不一样了,放开了。”

随着宁波更多亲子活动深入发展,独特的城市治理思路正在成型:当一座城市为孩子敞开更广阔的天空,孩子可以照亮整座城市。

柔性治理,从一米高度开始

宁波对孩子的关注与滋养,正在成为从“小家”推动“大家”的重要节点。

北仑区富春社区建立于2015年8月。据社区前期调研,社区内的人群包括住在人才公寓的高知双职工群体、制造业的产业工人家庭,还有少数居住在工厂宿舍的单身人士,共同点是青年人占多数,且以家庭形式居住为主。

为此,富春社区聚焦于亲子家庭服务,以补充区内教育培训资源,解决产业工人缺乏时间陪伴孩子的痛点。在社区居民的建议和策划下,社区首先以夏令营形式试水,并以此为契机,建立起外来人口社区的社会治理探索路径。

一方面,社区持续分析居民的需求。除了常规的调研走访,开展社区亲子活动的过程也是一次次走近居民、倾听居民心声的机会。

另一方面,基于洞察,社区积极孵化本地的社工组织,并以项目机制运营,不断梳理活动的目标、预期效果、需求群体等,部分项目结束后,还会进行满意度调查。近年来,富春社区先后孵化了三个在地社工机构。

富春社区书吧,受访者供图。

“小板凳故事会”正是在这样的路径下“发育”而成。在富春社区,大部分孩子都没有接触过绘本。在组织活动的过程中,社区了解到,一些居民形成了小范围的互助“搭子”,下班后接力给各个家庭的孩子开故事会。社区志愿者们认为,绘本读物更容易培养孩子对阅读的兴趣,值得推广。“既然家长没有时间陪孩子玩或者阅读,我们就让社区或者社工爸爸妈妈们一起来陪伴孩子。”

2016年起,富春社区通过志愿者和社工机构,将故事会形式推广到全社区。

参照“小板凳”的经验,富春社区还根据社区的需求特点,陆续形成了一系列围绕阅读开展的亲子活动,甚至包括了未成年人性教育、社区规划、抗逆力提升等主题。而“故事妈妈”们作为最早一批参与者,也成为了社区的“种子志愿者”,这些“种子”激发了社区的亲子互动,并让这片土壤萌芽出新的力量。

富春社区“我陪孩子读经典”文化墙。

随着“小板凳故事会”持续举行了几年,父母们逐渐习惯了每周五晚上带孩子来故事会,进而成为了故事会的志愿者之一。为了营造良性可持续的志愿者体系,富春社区还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荣誉和培养机制。

“我们社区的居民来自五湖四海,对社区没有归属感,通过开展不同的活动,能够将大家凝聚起来。”富春社区书记张孝英介绍,社区的义工群最近招募了28位居民报考养老护理员资格证,其中18位都是平时参与过亲子活动的家长。

“原先这些家长可能只是在公司埋头上班,当社区引领孩子们读经典、读绘本,这种氛围也会带着家长们融入,去追求更高的学历或者职称。”张孝英总结,“我们用优质的活动去吸引居民,当他们参与多了,他们就会从参与者慢慢转变为一个活动的组织者和策划者,最后会成为一个项目的带领者。”

据介绍,“小板凳故事会”的第一批参与者中,一位“故事爸爸”成为富春社区义警巡逻队的队长,从2019年开始,每周日晚他都会风雨无阻地带领十多位队员在周边巡逻,宣传反诈等安全知识。

而亲子活动也变成了社区与居民柔性沟通的渠道。张孝英在故事会期间,曾经遇到过一位居民询问她有关小区维修资金的问题。“当家庭的服务做好了,居民们对社区产生黏性和归属感,一般居民有问题的时候,在故事会间隙碰到了我,正向沟通一下,就能解决问题。”

华东理工大学社会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何雪松曾指出:“社区工作的发展趋势应是‘传统群众工作+现代社会工作’。”也就是说,“社区工作专业化方向是社会工作。”这一观点或许概括了富春社区的成长史。随着亲子活动的深入,社区内不同背景的人们相互融合、无分彼此。“第二故乡”有了家的温暖。这不仅降低了社区形成共识的阻力,也储备和培育了一批在社区中成长起来的中坚力量,带领社区街道前进。

“我们很多时候需要走在居民的前面,引领他们走。”张孝英总结,“亲子阅读是我们社区治理的一个小切口。服务好了‘小家’,‘大家’就没有问题了。”

如今,富春社区将社区的工作理念提炼为一句话:“从一米高度看世界”。这句话同样也可以概括更大的范围:富春社区所在的北仑区,是全国儿童友好城区创建先行先试区。在全社会对儿童的关怀和爱护下,2023年4月14日,宁波市列入第二批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名单。

富春社区阅读活动,受访者供图。

在宁波,以小见大,以柔克刚,已经成为柔性治理的脉络之一。宁波的文化资源和包容气质,恰恰为柔性治理的创新与发展提供了独特的土壤。通过共读一本经典,“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宁波在“动之以情”的基础上,更添“晓之以理”的认知基底。

而政府“领读”、民间“畅读”的方式,也让政府的科学规划和动员能力,与民间文化自治的活力有机结合,围绕社会共同关心的下一代,牵动社会的情感与期盼,将社会的视线聚焦于共同的未来,从而集聚智慧、激发行动、促进创新,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

从阅读开始,以共识为终,宁波用人文的双手,将天空向人们敞开,当这片天空照耀越来越多人,终将生长出越来越多的幸福与安定。

(专题)

0 阅读:0

信息周末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