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前几年的“丧”、“佛系”还是如今进阶一步的“躺平”,从历史的长河中来看,其实都不算什么。“躺平”这件事,远比你想象的源远流长。一代文豪卡夫卡就曾说过,他“最大的能耐就是躺着不动”。所以今天,我们不妨讲讲古今中外那些特别能躺、以“躺”闻名的人。
刘伶,“竹林七贤”之一,221年-300年
庄子自比“涸辙之鲋”,即是一种躺平姿态。500年后的刘伶,更将与世道人心拼个鱼死网破的“死鱼”架势发挥到了极致:他常躺平在一辆鹿车上,车上载满美酒,走哪喝哪。还让一个仆从扛着锄头跟在后面,吩咐道:“死便埋我”。
“竹林七贤”中的另一位嵇康,在《与山巨源绝交书》中将不能睡懒觉列为“七不堪”之首。还有阮籍,为了逃避做未来国丈的“厄运”,居然喝到酩酊大醉、连躺60天。竹林七贤,真是一个赛一个能躺。而中国历史上,动辄躺平的文人雅士实在不少。
影视作品中的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就是李白躺平之后做的梦;“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躺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是躺平、“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还是躺平。陆游说:就算我躺平,一样可以爱国——“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王翰说:没错,谁说躺平了就不能上阵杀敌,为国捐躯?——“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影视作品中的柳如是
中国的文人能躺,外国的文人也不遑多让。如果说“诗人”是中国历史上最能躺的群体,那国外的“躺平一族”也往往头顶一份光辉耀眼的职业光环——哲学家。不论浴缸里的阿基米德还是木桶里的第欧根尼、菩提树下的佛陀还是瓦尔登湖的索罗、更不消说病怏怏的克尔凯郭尔和尼采,离群索居、不容于世的孤独宿命让他们比一般人更有机会享受躺平。
躺平的高危职业
下面这张壁画,想必每个人都见过——拉斐尔的《雅典学院》。这幅不朽的杰作以“穿越”的手法让属于“人类群星闪耀时”的古希腊先哲齐聚一堂。注意亚里士多德脚下的这个人,他的姿态跟所有人都不一样:在这一虚构的高谈阔论的学术场景里,唯一“躺平”的就是他了——大名鼎鼎的犬儒派哲学家第欧根尼。
雅典学院
如果将古希腊哲学家群体比作一个学术江湖的话,那犬儒学派无疑就是其中的丐帮:论泽被后世的学术贡献,其实拿不出手;但要论蛊惑人心的辣眼程度,绝对当仁不让。而第欧根尼——这位自称要“像狗一样生活”的疯疯癫癫的行为艺术家,就是其中名气最大的一位。
第欧根尼,约公元前412年-前323年
可能是父亲曾经制作假币的经历深深伤害了他,第欧根尼不但视金钱如粪土,还对“假”这件事变得非常敏感,逐渐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荣誉是假的、智慧是假的、幸福是假的、婚姻是假的、权势是假的......就连整个社会与人类文明也是假的。
哇塞,既然都假了去,那还有什么是真的呢?第欧根尼说了:只有“德行”是真的,而要追求“德行”,保持衣不蔽体的德性就够了......所以当他偶尔不再躺平的时候,就会大白天打个灯笼满街乱窜,逮着谁就拿灯往人脸上怼,当人问他是不是疯了的时候,他心平气和地答道:“我想试试还能不能找出个活人来”。
第欧根尼以“我不躺平谁躺平”的大无畏姿态很快吸引了大批吃瓜群众的围观。其中名气最大的,偏偏是当时地球上最有权势的那个人:亚历山大大帝。据说,未来的征服者好心好意、礼贤下士地询问第欧根尼“需要什么帮助”时,我们的哲学家傲娇地回了句:“你挡住了我的阳光。”为了找个台阶下,亚历山大随即对左右说到:“如果我不是亚历山大,也想像他一样躺平”......
亚历山大与第欧根尼
后来再次回想这个很像是用来满足文人虚荣心的故事时,我有了些别样的想法:或许,亚历山大的感慨是由衷而发的。一个“啥都想要”的人与一个“啥都不要”的人心有灵犀并不奇怪。而且“啥都不要”的人似乎就没想过这样一个问题:要是真的啥都不要了,会方便什么样的人捡走呢?
与只留下几个著名段子的第欧根尼不同,以下这位哲学家的历史功绩可就大了去了。他不但被誉为“近代哲学之父”,就连你初中要用的直角坐标系,也是他的发明创造——他就是欧陆“理性主义”思潮的开创者:笛卡尔。不过点儿背的是:笛卡尔和第欧根尼一样酷爱“躺平”,不过绝不是因为无所事事,而是身体不好(嗯,哲学家的身体就没几个好的)。
笛卡尔,1596年-1650年
由于自幼体弱多病,笛卡尔的最大嗜好就是睡觉:他每天上午11点才会起床。在这之前,他喜欢在床上挺尸,任由天马行空的思绪纷飞,以捕捉那那稍纵即逝的高光时刻。刚才讲到的直角坐标系,就诞生于这“躺平”中的灵光乍现。
要不怎么说天才的脑回路就是跟正常人不一样,就像掉落的苹果帮了“躺平”的牛顿大忙一样,眼前一只嗡嗡乱飞的苍蝇(还一说是蜘蛛)帮了笛卡尔乱飞的思路大忙。他想的不是如何将这只苍蝇拍死,而是:如何精准地给它定位呢?——得,伟大的笛卡尔坐标系应运而生。自从有了它,几何和代数之间有了勾连,所以初中的小朋友们再上解析几何这门课的时候,一定不要忘了笛卡尔和赐予他灵感的那只苍蝇。
平面直角坐标系
笛卡尔这一生,真可谓“成也躺平,败也没躺平”:对一个习惯了“躺平”的人来说,贸然改变多年的生活习惯是危险的。1649年,笛卡尔受年轻的瑞典女王克里斯汀娜之邀,风尘仆仆地赶到斯德哥尔摩担任她的私人讲师。高贵的女王求知若渴:每天早上5点就要求他的老师开始授课。倒不过时差的笛卡尔哪经得起这般折腾,居然很快就病倒了。第二年,54岁的哲学家永远“躺平”在了冰天雪地的瑞典。不知每天早上通往王宫的刺骨寒风有没有让笛卡尔感到一丝后悔:早知如此,当初继续躺平就好了。诶?这个故事有没有让你想到中国哪个历史名人?提示一下:他也只活了54岁。
躺平是一种战术
这个人,恐怕是我国最出名的躺平主义者了,因为他的绰号就与“躺”有关。怎么着,还猜不到?他还吟了一首诗来贯彻自己的躺平主义:
大梦谁先觉?
平生我自知。
草堂春睡足,
窗外日迟迟。
不过得澄清一点:这首诗虽然是诸葛亮吟的,却是罗贯中写的。大家千万莫拿《三国演义》当正史。
搁乱世躺平是需要条件的,《出师表》中的“臣本布衣”实乃诸葛亮的自谦之词:他爸诸葛珪,泰山郡丞;他叔诸葛玄,豫章太守;就连他岳父黄承彦的小舅子都是水军都督——就是《三国演义》中被周瑜用反间计杀死的蔡瑁,其实人家归降曹操后活得好好的,还被封了个侯。所以“诸葛村夫”其实来自妥妥的官宦世家,饶是如此,才能在隆中这么大块地方,养着仆从,日日躺平。
《三国演义》剧照
可从“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的政治智慧和“自比于管仲、乐毅”的政治抱负来看,“卧龙”先生的躺平只是暂时的。他一直在等待那个真龙天子的出现,以实现他“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的宏图伟业。直到“猥自枉屈”的刘皇叔三顾茅庐,“由是感激”的诸葛亮终于结束了“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的躺平生活,选择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地跟随先帝一起创业。可夙兴夜寐地玩命996、5+2的结果就是“食少事烦,其能久乎?”——最终他的老对手司马懿一语成谶,对北伐念念不忘的诸葛丞相生生累死在了五丈原。
《三国演义》剧照
其实,“躺平”作为奋飞前的一种战术,诸葛亮并非首创。不论是渭水垂钓的姜子牙或一鸣惊人的楚庄王,在施展他们的雄才大略前都不约而同地以躺平掩人耳目。同样将此招玩得贼溜的,还有刚刚说过的司马懿。
《军师联盟》剧照
由于“三马食槽”的噩梦和“鹰视狼顾”的长相留给曹家的印象实在太差,一心保命的司马懿在曹睿死后发觉大事不妙,立即“躺平”。面对曹爽派来的心腹李胜,司马懿展现出堪比奥斯卡影帝的演技:“去冠散发,上床拥被”不说,还一会儿装耳聋,将“荆州”听成“并州”,一会儿将汤食流到衣服上,表现出十足的阿尔兹海默病(老年痴呆)症状。
《三国演义》剧照
结果老实巴交、社会经验严重不足的曹爽真信了司马懿“衰老病笃,死在旦夕”的鬼话。前脚刚和小皇帝出城扫墓,后脚司马懿立即“诈尸”,发动兵变控制了洛阳,将曹家天下来了个“一锅端”——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高平陵事变”。
《虎啸龙吟》剧照
瞧瞧,同样是“假躺平”,诸葛亮是先躺再创业,司马懿是先创业再躺,最终不但熬死了诸葛亮,还熬到了“三马食槽”的预言成真。这个故事似乎教育我们:晚躺还是比早躺划算啊!
当然这是玩笑话。历史上更多人躺平不是为了入仕,而是出仕。典型如“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在漫长的封建时代,很多恃才傲物的文人怀才不遇,不得已才选择了躺平这条路。“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似乎是无奈而注定的结局。他们不求生前荣华,只望作品流芳百世。那么,除了躺平的作者外,有没有描写“躺平”的传世之作呢,当然有!
躺平也能成就佳作
《唐伯虎点秋香》剧照
一部《唐伯虎点秋香》让所有人都记住了“世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世人看不穿”这几句话,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唐寅的《桃花庵歌》还为躺平竖起了一面文学大旗,这首诗之前有这么几句:
酒醒只在花前坐
酒醉还须花下眠
花前花后日复日
酒醉酒醒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
不愿鞠躬车马前
大好的功名不去争取,为啥非要“老死花酒间”的躺平呢?与电影中那个拥有八位夫人的风流才子不同,历史上的唐寅虽自幼聪明伶俐、诗文书画样样精通,却是一个十足的悲情人物:其祖上虽然做过官,但到了他这代,已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商人家庭。在唐寅24岁那年,父亲唐广德去世。屋漏偏逢连夜雨,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他的母亲、妻子、儿子、妹妹居然相继离世,给他造成了巨大的精神打击。后来唐寅虽一度高中解元(科举制中乡试第一名),但在第二年就被卷入了好友的科场舞弊案,被罚终身不得为官。心灰意懒的他自此告别仕途,纵情于山水之间,靠贩卖诗画和好友接济为生,最终在贫病交加中走完了一生。
唐寅,字伯虎,1470年-1524年
如果说唐伯虎的饮酒作乐和得过且过是时局所迫,那下面这位彻底以“躺平”为毕生追求的人多少算主动出击。他睡出了常人难以想象、难以企及的境界。由于其躺平的程度和躺平的时间(活了118岁)超过了上文中的任何一位,因此必须让他压轴登场。以下这首《对御歌》。就是他的大作:
“臣爱睡,臣爱睡。不卧毡,不盖被。片石枕头,蓑衣铺地。震雷掣电鬼神惊,臣当其时正酣睡。”
这个连雷公都叫不醒的人是谁?陈抟老祖是也。能成为“老祖”的(比如孙悟空他师傅),就可想而知了。陈抟生于唐朝末年,是中国道教的代表人物,被宋太宗封为“希夷先生”。他幼时的经历堪称神奇:据说有次陈抟在岸边玩耍,被一青衣老妇哺育,从此便过目不忘,智慧超群。可跟唐寅相似的是:他在科场上栽了跟头,多次考进士未果。遂不再热衷官场,而是退隐山林,研习道法,以活成“神仙”为最大目标。
华山陈抟雕塑
想当活神仙,首先自然得长寿。陈抟的嗜睡与其养生观密不可分:“我生性拙唯喜睡,呼吸之外无一累”。传说他曾学得一门“锁鼻术”,可以一睡三年......
又传他在武当山辟谷二十年,顶多就喝几口酒......看来,“老祖”深谙后人炒作出圈的真谛。
在那个没有互联网、没有饭圈文化的时代,陈抟的炒作是极其成功的:周世宗对他的方术很感兴趣,陈抟把他批评了一通;赵光义向他询问养生之道,他劝皇帝别做白日飞升的美梦。屡弗圣意却愈发被器重,每个皇帝不但任其来去,还允他“复返自然”——关于这点你信不信,我反正是不信的。
“睡仙”陈抟,871年-989年
唯一可信的大概是:陈抟这辈子,大半时间在睡觉。漫漫青史中,“但愿长醉不复醒”的,还有大把人在。但真正做到长睡不醒的,恐怕只此一位。对此,冯梦龙在《喻世明言》中赞道:
昏昏黑黑睡中天
无暑无寒也没年
彭祖寿经八百岁
不比陈抟一觉眠
但我们必须了解的一点是:这些被传得神乎其神的古人不是因为“躺平”了才被历史记住,而是被历史记住后,我们才知道他们“躺平”过。他们之所以能躺平、敢躺平,面对的往往是“做官”的选择,而非“活着”的选项。要说活着什么样,还得看看清朝董恂写的这首诗:
米凭转斗接青黄
加一钱多幸已偿
二月新丝五月谷
为谁辛苦为谁忙
这才是现在的《喻世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