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神2》的预告片出来了。实在是......一言难尽。
明年上映时我会去看,但还会不会像1那样写长评,我不知道。
倒是魔家四将和邓婵玉的形象掀起了不小的热议,那不妨先说两个有意思的话题:
1、魔家四将到底有多高?
2、邓婵玉有无历史原型?
在《封神演义》原著中,魔家四将的形貌特征和手中法宝是通过武成王黄飞虎之口转述给姜子牙的(第四十回《四天王遇丙灵公》):
“丞相在上:佳梦关魔家四将乃弟兄四人,皆系异人秘授奇术变幻,大是难敌。长曰魔礼青,长二丈四尺,面如活蟹,须如铜线,用一根长枪,步战无骑。有秘授宝剑,名曰‘青云剑’。上有符印,中分四字:‘地、水、火、风’,这风乃黑风,风内有万千戈矛。若人逢着此刃,四肢成为虀粉......
还有魔礼红,秘授一把伞,名曰‘混元伞’......还有珍珠穿成四字:‘装载乾坤’。这把伞不敢撑,撑开时,天昏地暗,日月无光;转一转,乾坤愰动。
还有魔礼海,用一根鋡,背上一面琵琶,上有四条弦,也按‘地、水、火、风’。拨动弦声,风火齐至,如青云剑一般。
还有魔礼寿,用两根鞭。囊里有一物,形如白鼠,名曰‘花狐貂’,放起空中,现身似白象,胁生飞翅,食尽世人。若此四将来伐西岐,吾兵恐不能取胜也。”
从预告片释出的内容看,乌尔善的设计还是挺还原的。当然原著中只对魔礼青的身高、长相有确切描述,我们可默认四兄弟差不多。
那么问题来了:“二丈四尺”是多高?
“丈”是我国古代长度单位,1丈=10尺。需注意的是:“尺”的大小在不同朝代不一样,甚至同一时期根据不同用途也有不同算法。总的趋势是越变越长。
在商代,一尺=16.95厘米。汉朝,一尺大概在23厘米左右。而到了明朝,一尺就变成32~34厘米,跟今天差不多(33.3厘米)。
所以若按商代标准算,“二丈四尺”就是四米——这从预告片来看远不止。那我们不妨按明尺计算(作者许仲琳为明朝人),则魔家四将的身高接近8米。
看起来似乎还不止......当然,改编嘛。《封神演义》本就是神魔小说又不是历史文献,导演喜欢,改成十米、二十米都成,没必要按文本来。但我想强调的是:魔家四将与普通人的身高差距越大,图层越难渲、光线越难打、打斗镜头越不好设计——这大概就是当以下这幕出现后显得“一眼假”并遭遇群嘲的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封神”是个巨人林立的世界,魔家四将的身高并不算什么。原著中最高的人应该是跟随袁洪迎战周军的邬文化,其具体身高比较模糊,书中说他“身高数丈,力能陆地行舟,顿餐只牛”、“丈二苍须加散线,尺三草履似行舟”(第九十一回《蟠龙岭烧邬文化》)。——想必邬文化的身高至少在三丈开外(因为两丈没必要说成“数丈”),毕竟他的胡子就有一丈二尺。
邬文化最辉煌的战绩是夜袭周营,仅凭一根排扒木就打死了二十万士兵、战将34员,令西周损失惨重。
而原殷商镇殿大将军、后来投奔西岐的方弼、方相俩兄弟的身高也超过了魔家四将。他们一个三丈六尺、一个三丈四尺(按明尺差不多12米),堪称恐怖的存在。可惜哥俩均为凡夫俗子,战力一般,连黄飞虎都打不过,方弼更是在“大战十绝阵”的“风吼阵”中沦为送人头的存在。
至于大家耳熟能详的雷震子,身高也达两丈,只比魔家四将“矮一头”。看起来,电影中魔家四将的身高有所放大、而雷震子有所缩小。
总之在“封神”的世界里,两丈以下的都算普通人。因为就连复活后的哪咤,也有一丈六: “只听得韾一声,跳起一个人来,面如傅粉,唇似涂朱,眼运精光,身长一丈六尺,此乃哪咤莲花化身,见师父拜倒在地。”(第十四回《哪咤现莲花化身》)
谈完魔家四将的身高问题,接着来说说邓婵玉。原著中,魔家四将和邓婵玉并非同一时间出场、四将更不是邓婵玉的下属。
魔家四将是佳梦关的总兵,是闻太师亲征前的先遣部队;而邓婵玉是三山关总兵邓九公的女儿,邓九公是在闻太师命丧绝龙岭后才携女出征的。乌尔善应该是将几场大战合而为一了。
若搁如今的标准,塑造出邓婵玉的许仲琳怕得被贴上“辱女”的标签,这不光是他让邓婵玉嫁给土行孙的问题,且看书中关于邓婵玉的外貌描写:
“一瓣红蕖挑宝镫,更现得金莲窄窄;两湾翠黛拂秋波,越觉得玉溜沉沉。娇姿袅娜,慵拈针指好轮刀;玉手菁葱,懒傍妆台骑劣马。桃脸通红,羞答答通名问姓;玉粳微狠,娇怯怯夺利争名......”(第五十三回《邓九公奉敕西征》)
我勒个去,这又是“金莲”又是“玉手”、又“羞答答”又“娇怯怯”的形象,可是与飒爽英姿、长枪策马的女将军相去甚远。
这还不算完,关键是众人对邓婵玉的态度。姜子牙听说邓婵玉叫阵时“沉吟半响”,因为:
“用兵有三忌:道人、头陀、妇女。此三等人非是左道,定有邪术。彼仗邪术,恐将士不提防,误被所伤,深为利害。”
哪吒看到邓婵玉后说:
“你乃五体不全妇女,焉敢阵前使勇!况你系深闺弱质,不守家教,露面抛头,不识羞愧。料你总会兵机,也难逃吾之手;还不回营,另换有名上将出来。”
这又改“厌女”了。不过......体谅一下吧,许仲琳毕竟是个明朝人。
所以说乌尔善很聪明很懂得与时俱进,就像他将妲己从“红颜祸水”的传统形象改造成“知恩图报”的大女主一样,他也知道原著中邓婵玉的形象是不行的——推陈出新的改编思路没问题,但鲜为人知的是:生活在明代的许仲琳就不理解自己笔下的邓婵玉,他是凭刻板印象和当时的社会经验在塑造人物,商朝的女将军,其实更接近乌尔善想象中与男性平起平坐的样子。
这话儿怎么说呢?
商朝的女性地位之高,是秦汉以后的中国社会无法想象的。商朝贵族妇女可以拥有自己的土地、奴隶,还能担任官职。有邓婵玉(虽然这一人物是虚构的)这样女承父业披挂上阵、独挑大梁的将军并不奇怪。
以商王武丁(约前13世纪)的王后妇好为例,她就是甲骨文上记载的一位女性军事统帅,曾多次受命代武丁征战沙场,参与过针对土方、巴方、夷方、鬼方(匈奴)的重大作战,为商王朝的开疆拓土立下汗马功劳。
甲骨卜辞记道:“贞,登妇好三千,登旅万乎伐羌”。(妇好征集三千战车、军队一万人征伐羌人)。国家一级文物后母戊鼎的主人正是妇好。可以说,邓婵玉的历史原型可以上溯到她。
妇好是真实存在过的历史人物,与花木兰这种源自诗歌、不知道有没有过的文学形象完全不同。
那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女性别说率兵打仗或享有什么政治权力,就连抛头露面都不可以了呢?
——恰恰是西周。
所谓“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是儒家经典里的话(“三从”来自《仪礼》;“四德”出自《周礼》),始作俑者都是周公姬旦(姬昌四子,姬发的弟弟)。
从周代开始,女性的社会地位开始降低,至宋明,终于失去独立的人格,彻底沦为男性的附庸。所以许仲琳才能写出那样的话。
具体演变就说来话长了。但当我们了解到这点后会发现:武王伐纣并非单纯的正邪之战,这两个国家的施政理念和文明形态有很大不同。除了一个是商业文明、神鬼文化,一个是农耕文明、礼仪之邦外(这在《封神1》中有所体现,注意下两张截图),还体现在对女性或“妇人干政”的态度上。
历史上武王伐纣所列举的纣王的四大罪状是“惟妇言是用,昏弃厥肆祀弗答,昏弃厥遗王父母弟不迪,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意即纣王听信妇人之言,不关心祭祀,不重用贵族兄弟,反而提拔逃亡的罪人)中的第一条“惟妇言是用”——也就是“妲己干政”在殷商看来完全就是扯犊子。
商朝妇女本来就可以干政,且一贯干政、干军。
至于其余三条,也和政治因素息息相关。纣王不关心祭祀和不重用皇亲国戚有其巩固权力的考虑。
就不展开详说了。
我对《封神2》的唯一期待就是打斗。以文学价值和主题思想论,《封神演义》实难堪“名著”之名,它和《红楼梦》这样的旷世杰作压根不在一个档次。好的地方就是作品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仙人斗法、法宝相克一类。譬如魔家四将、十绝阵、三霄、五色神光、诛仙阵......(后两个应是《封神3》的重头戏)
只要能将这份想象力还原在大银幕上,就算成功。神马剧情不剧情的,我不在乎。毕竟原著的战争戏,写的就相当套路。
然而,从预告片来看想象力似乎......等上映再说吧。
坦荡
土行孙鸟小不中邓用
意志力城堡
他们的粑粑什么样?
用户17xxx42
现在好像对妇好有不同的解释
海阔天空
这个电影拍的太烂
森林熊
当心花木兰协会(河南的)找你麻烦[得瑟]
用户15xxx09
呵呵呵,神话小说故事本就不讲逻辑,你怎么想都可以的
用户15xxx06
封神之战,传统文化的重要一部分,几千年的信仰,许多人物现在还活跃在三山五岳之颠
用户10xxx85
本来1就改得乱七八糟了 2再咋改也无所谓了[大笑][大笑][大笑][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