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特别喜欢发掘女性身上优势的一面,同时也倾向于挖掘男性的阴柔美。强势人格往往和内心的脆弱形成冲突,而弱势外表又会与内心的坚强形成映照,这些都是很有张力的。”
——吕克·贝松
时隔三十年,《这个杀手不太冷》在中国上映。我很兴奋。
于我而言,它就像存储进记忆中的相册。相信对很多从VCD年代一路走来的影迷,都是。
时过境迁,如果你对它的印象仅仅停留在“萝莉与大叔的不伦恋”上,那恐怕你当初就对它有些误会。
这是个彼此救赎的故事、一则这个时代不会再有、也不被相信的都市童话——就像开在丑陋、污浊尘世里的生命之花。今天不妨让我们以拉片的方式打开记忆中的相册,看看它究竟讲了些什么。
正文
俗话说“真人不露相,露相非真人”,真正的高手,都是神龙见首不见尾。于是在影片开场,我们只能看到莱昂的手和被墨镜遮挡的眼睛。
莱昂从经纪人托尼那接到一单新生意:跟一个“不听话”的胖子谈一谈:这人是个毒贩,他所在的大楼安保严密,除了遍布的摄像头还有无数的跟班。但这一切在神通广大的莱昂面前形同虚设。
如何诠释武侠小说中的“杀气”?吕克·贝松用一个镜头告诉我们:莱昂在大楼礼宾身上投下一道浓浓的阴影——它既告诉观众“莱昂来了”,又保持了莱昂的神秘感。莱昂是个能给所有人带来阴影的人,之后会有一个镜头和它呼应。
不到五分钟的时间,莱昂就干掉了所有人并把刀架在了胖子身上。他从黑暗中出现,又在黑暗中隐身。这时,我们终于见到了莱昂的庐山真面目。注意莱昂手上的这把刀,之后也会有一句台词和它呼应。
只用了八分钟的时间,吕克·贝松便为我们奠定了一个“冷血”杀手的初步印象,那是李白笔下的“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然而,接下来他用更短的时间反转了这一形象,仅凭几个生活镜头便营造出莱昂身手与生活、外形与内心间的反差萌。
杀手也是有自己的生活的:平日里,莱昂一个人买牛奶、乘地铁、看电影、浇花、熨衣服、锻炼身体......
从以上这组生活片段观众又能对莱昂得出两个印象:1、他很孤独;2、这个绝顶高手的心智似乎还不太成熟——莱昂长这么大居然还没“断奶”,他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待自己的植物万年青,还会在看《雨中曲》时露出孩子般的天真笑容。
和莱昂的不成熟比起来,邻居家的女儿马蒂尔达又似乎成熟过了头。二人初次对话,莱昂注意到了马蒂尔达脸上的淤青,此时小女孩儿聪明地垂下了头,以便让头发遮住脸上的伤——面对“异性”关注的目光,马蒂尔达格外顾及自己的形象。
正当莱昂准备回家时,传来一阵喧闹,一个男人从马蒂尔达家踱步而出。莱昂在关门前和他对视了一眼,我们看到这个男人戴着耳机、摇头晃脑听着音乐。按理说,这里该接一个男人的正面反打镜头,可我们只能看到他的背面过肩镜头,于是我们会猜测:这个男人看清了莱昂的样子——吕克·贝松为什么要这么设计?很快你就会明白。同时请记住这个镜头,它对影片的结尾亦至关重要。
男人叫史丹,是缉毒组的黑警,他藏在女孩儿家中的毒品有10%不翼而飞。这让史丹的同僚大为光火,他们警告马蒂尔达的父亲:如果再不承认私吞毒品,就要打断听音乐的史丹,让他来判断,而那是“很可怕”的。可惜,马蒂尔达的父亲死鸭子嘴硬,坚称自己没有中饱私囊。
手下无奈,将这一情况告知了史丹——当史丹回头时,我们终于明白为什么吕克·贝松要延迟这个人的反打及手下说他“很可怕”:这是张标准的精神病脸。
史丹像缉毒犬一样将鼻子埋在马蒂尔达父亲身上嗅来嗅去,一丝不易察觉的凶光从他眼睛里掠过,那是准备吃人的神情。他约好明天中午12点,会给马蒂尔达父亲“一个说法”。
再强调一下:拍电影当然要遵循一定的理论规范,但“理论”也是人定的,是为情节和主题服务,拍摄“对望”场景,通常做法是一个人的正面接一个人的反打,但为营造史丹的神秘感和压迫性,吕克·贝松宁可牺牲掉一个正常叙事中的反打镜头。就像“越轴”本来也算拍电影的大忌,但戈达尔绝对会认为那些规矩是狗屎,他偏要频繁越轴,还越出了名堂,发明了“跳接”。
第二天,莱昂与马蒂尔达再次在楼道相遇,眼看小女孩被打出了鼻血,莱昂掏出了随身携带的纸巾。这次,马蒂尔达不再掩饰自己一直身处家庭暴力中的事实,而是直言不讳地问莱昂:
“生活总这么艰难吗?还是只有童年如此?”
莱昂思考片刻后说:“总是如此。”——这话体现出莱昂对人生的悲观态度。
为了报答莱昂的关心,马蒂尔达自告奋勇要去为莱昂买牛奶。这一设计合情合理:一个常年缺爱、被人漠视的问题少女,陌生人的一块纸巾,就能带给她莫大的感动。也正是出门的举动,救了马蒂尔达一命。
当马蒂尔达从超市回来,发现曾让自己不堪忍受的那个旧世界已经天塌地陷:史丹一伙恶警突袭并血洗了她全家,杀了她爸爸、后妈、姐姐还有四岁的弟弟。经历了巨大刺激和创痛的马蒂尔达强忍心头的恐惧,径直走过自家的门口,来到莱昂的门前。
她终于忍不住小声地啜泣起来,一面不停地按着门铃,眼前这道门,成为马蒂尔达的鬼门关:一头连着生,一头迈向死。
面对“救人”的要求,一直习惯了“杀人”的莱昂显得焦躁不安、手足无措。他不知道此时开门会不会给自己惹上麻烦,更不知道这一举动对自己的整个生命意味着什么。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史丹的手下紧紧盯着马蒂尔达瘦小的身躯,凶残的目光似要穿透她的皮肉。
正当马蒂尔达濒临崩溃之际,门终于开了。此时,屋内耀眼的阳光倾泻在马蒂尔达身上,劫后余生的她长须了一口气。
——那个总给陌生人带去阴影的男人终于为走投无路的女孩带来了光明。
马蒂尔达告诉莱昂:自己的家庭对自己很不好,父亲、后妈还有那个同父异母的姐姐一直在殴打自己,对这三个人的死,她并不伤心。她难过的是唯一同自己亲近、年仅四岁的弟弟也惨遭屠戮。
为逗马蒂尔达开心,“不成熟”的莱昂竟扮起了小猪说话。
莱昂喜欢小猪的理由是:“它们通常比人好”——这再次说明了莱昂对人生、人性深沉的悲观态度。
“猪”在影片中并非单一元素,后来莱昂在经纪人托尼的店里也在把玩一只陶瓷小猪。
更有趣的一幕是当马蒂尔达得知莱昂的名字后,“可爱的名字”,她喃喃地道。
——直呛得莱昂一口牛奶喷了出来。他怎么也不会想到:作为面无表情的死神,竟能收获一个“可爱”的评价。
“呛了一口”的设计全片共出现过两次,第二次来自马蒂尔达日后的突然告白:
“莱昂,我好像有点爱上你了”。
结果,莱昂的反应更剧烈了。他反问马蒂尔达:“你从没谈过恋爱,怎么知道这就是爱?”。
是啊,对小女孩儿而言,“不再胃疼”已经算是“爱的证据”,但莱昂并不这么想。
莱昂的家成了马蒂尔达在世上唯一的避难所。马蒂尔达恳求莱昂收自己为徒,说也“想做职业杀手”,莱昂起初坚决拒绝。因为对一个杀手而言:孤独就是他的全部,只有无牵无挂,才能出色的完成任务。
但莱昂经不住马蒂尔达几次三番的软磨硬泡,尤其当看到她二话不说、拿起手枪朝屋外狂扫以证明自己的“实力”后,久经沙场的老江湖也不由惊掉了下巴:看来,眼前这个弱不禁风的小女孩,的确不一般。
以下这个镜头大概是全片最著名的镜头了:一老一少走在街上、既似父女又有些暧昧的“杀手二人组”正式成立。
为方便完成杀手训练,二人搬进了一处旅馆。马蒂尔达凭聪明伶俐的外表和张嘴就来的谎话为不会读写的莱昂摆平了很多困难,同时也让不成熟的后者相信,她真的有十八岁......
观众需注意的是:从始至终,莱昂都以为马蒂尔达是个成年人。《这个杀手不太冷》跟“不伦”没有任何关系,它的主题是爱和爱的双向救赎。之所以强调这点,是我怕这个时代盛行的思潮,会误解乃至玷污这部永恒的经典。
莱昂从经纪人托尼那要来了杀手的启蒙工具:狙击枪。“它是你要学的第一件武器,因为它能让你和目标保持距离。当你越来越专业时,你离目标也就越来越近,所以小刀是你要学会的最后一件武器”。
——这也是属于莱昂自己的“进修过程”,还记得影片开场那把制服胖子的小刀吧,作为杀手,莱昂已经修炼到了顶级。
往后的日子里,莱昂将自己的一切倾囊相授,马蒂尔达学得很快,随着两人相处的时间愈长,先前内心如一潭死水、宛若行尸走肉的莱昂似乎找到了久违的生活乐趣。他们一起玩“猜明星”的游戏:前两次莱昂都失败了。可当马蒂尔达扮演起《雨中曲》中的金凯利时,莱昂终于说出了正确答案——这里又是一个呼应:影片先前铺垫过,《雨中曲》正是莱昂最喜欢的电影。
就在马蒂尔达跟莱昂说:“我好像爱上你了”的当天,莱昂照例出去“工作”,可这一回,从未失手的他却受了伤——这说明“爱情”的突如其来令莱昂方寸大乱,他在杀人时分了心。
也就是趁莱昂出去杀人的空档,马蒂尔达偷偷溜回自己家中,从地板中挖出爸爸藏的钱并取回了自己的兔子玩偶,正当她要离开时,碰到了正在接受调查的史丹。马蒂尔达一路跟踪史丹到警局,仇人的身份、姓名和地址都一清二楚了。
弟弟惨死的一幕始终在马蒂尔达脑海中挥之不去,她请求莱昂为她报仇。但莱昂这次拒绝了她:“一旦开始复仇,就不会有好结果的。相信我,还是忘了好。在你杀了人之后,一切都会不一样,你的人生将被完全改变。”
莱昂不希望马蒂尔达的人生像自己一样被毁掉。可惜他苦口婆心的劝诫并不被年幼的后者理解,马蒂尔达依然渴望复仇,甚至不惜以死相逼。
她要和莱昂玩一场“俄罗斯轮盘赌”的游戏——如果马蒂尔达赢了,莱昂一生都要陪着她,报仇当然也一起;如果马蒂尔达输了(死了),那莱昂就再次成为孤家寡人。
马蒂尔用枪指向了自己的脑袋:“我真希望在你内心深处没有对我一丝的爱,因为只要你对我有一丝的爱,几分钟后,你将后悔从没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千钧一发之际,莱昂出手使马蒂尔达打偏了方向。
马蒂尔达没死,她赢得了这场豪赌、赢得了一个杀手为她赴汤蹈火的决心。
以自己受伤、需要培养帮手的名义,莱昂说服托尼让马蒂尔达加入了自己的工作。二人配合默契、连战连捷。不过却在一次执行任务时出了意外:对方识破了马蒂尔达“美人计”的伎俩,直接一通机枪扫射过来,幸亏莱昂反应及时,将马蒂尔达拽到了一边。
眼见“口香糖粘猫眼”的把戏不再管用,莱昂使出了杀手锏:问对方要不要见识下“拉环把戏”。
这里是对结尾的铺垫:莱昂最终靠这一“把戏”为马蒂尔达报了仇。
还有一处细节值得留意:二人在干掉一个毒贩时,马蒂尔达顺手烧掉了桌上的海洛因——毒品是害马蒂尔达家破人亡的元凶,熊熊燃烧的火焰,象征着马蒂尔达内心的复仇之火。
莱昂和马蒂尔达圆满完成了一笔又一笔生意,莱昂对马蒂尔达的感情也越来越深,他甚至找到托尼,请他在自己“遭遇不测”后,把存在他那的钱都留给马蒂尔达。
说到托尼,吕克·贝松其实暗示观众这不是个厚道人。每当莱昂谈到钱的时候,他总是一面支支吾吾、岔开话题,一面又大肆标榜自己:“你的钱都是你的,我只是代管,我这比银行更加保险”——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托尼黑了莱昂不少钱。
恰如莱昂死后,他对马蒂尔达也是同样的说辞:“在你长大之前,我先替你保管,这里有100,你先拿去......”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莱昂对人是何等的轻信、何等的单纯。
在一次执行任务时,莱昂没有带上马蒂尔达,他给出的理由是:“这一单太大了。自从遇见你之后,所有事都不同了。我想独处一会儿。”
莱昂说的是实话,因为他这回要杀的,恰好是史丹的手下:警员迈基。
“你需要一些时间成长。”
“我已经够成熟了,莱昂,我只会变老”
“我正好相反,我已经够老了,但我还不够成熟”
——这组对话真是对这一老一少的绝佳概括。同时,它也表现出莱昂对自己与马蒂尔达感情的态度。
但马蒂尔达却会错了意:他以为莱昂想抛弃自己,于是选择莽撞地单干。她把枪藏在食品袋子里,以送外卖为名混进了警局,一路追踪史丹到洗手间,结果可想而知。
这幕有个史丹嗑药的细节(抗抑郁类药物):这是吕克·贝松第二次详尽展示这一准精神病人的服药流程,第一次用药后,他就杀了马蒂尔达全家——这让观众的心提到了嗓子眼儿。
正当史丹想对马蒂尔达痛下杀手时,手下突然来报:迈基被杀了。失去得力助手的史丹急于处理迈基被杀一事,只好先将马蒂尔达关进了办公室。
在刺杀迈基的一场闪回戏中,莱昂又变回那个神出鬼没、来去无踪的绝顶高手形象。我们又只能看见他一闪而过的身影和半张脸。这似乎在说明:孤独,的确是杀手最有利的武器;而牵挂,对一个杀手来说是致命的。
莱昂看到马蒂尔达留下的字条后,火急火燎地赶到警局,他如入无人之境、三拳两脚、只放两枪就救出了马蒂尔达。
以下两处镜头设计堪称经典:“我是老板你不是”。是他一拳打翻门卫时桌上的杯子特写。
还有这个拥抱——以身高来显现这场错位和无望的“爱情”。
深夜,终于尝到“爱情”滋味(因为莱昂独闯龙潭救她)的马蒂尔达特意穿上莱昂送给她的红裙子,但莱昂拒绝了她的献身。
他向马蒂尔达讲起了自己的经历:出身贫贱的莱昂曾喜欢上一个名门望族的女孩儿,可女孩儿的父亲为了阻止两人交往,竟开枪打死了自己的女儿并仰仗社会地位逃过了法律的制裁。19岁的莱昂用狙击枪结果了他的性命,这才不远万里逃到美国,投靠在托尼门下。自此莱昂再也没离开过这座城市,也再没有交过女朋友。
直到这时,我们才真正看清这个“冷血”杀手的内心,明白他当初何以会向素不相识的女孩儿伸出援手,原来总遭家庭打骂的马蒂尔达让莱昂想起了同样生活在不幸家庭的初恋。
因为职业和没有文化的关系,身处异国他乡、别无所长的莱昂这么多年始终无法开展一段正常的感情,所以也无法经历真正的成熟。
自从认识了马蒂尔达,莱昂身上的人性逐渐复苏,他重拾起爱一个人的能力,而马蒂尔达今晚要教会莱昂的事是:像个正常人那样睡觉。在此之前,莱昂都是坐着睡觉。
那一夜,两人相偎在一起,什么都没发生。马蒂尔达说:莱昂睡得像个婴儿一样鼾甜。
在史丹的威逼下,托尼出卖了莱昂,吐露了后者的藏身地点。
隔天一大早,一大群全副武装的特警蜂拥而至,他们先是抓住了外出买牛奶的马蒂尔达,想对莱昂来个出其不意的瓮中捉鳖。但马蒂尔达很聪明:她告诉了特警假的敲门暗号,让警察的第一波进攻全军覆没。
听闻消息的史丹彻底抓狂,他朝手下狰狞地咆哮:“把所有人都调来!”
加里·奥德曼演活了一个疯狂的躁郁症患者。他面部肌肉的每一根线条都在颤抖。同款疯魔请参考《席德与南茜》和《一级谋杀》。
智勇双全的莱昂用人质换回了马蒂尔达,可面对警方强大的火力,纵使天下第一杀手也束手无策。他在通风管道上挖了个大洞,让马蒂尔达先走,可誓与莱昂同生共死的马蒂尔达坚持要留下。她怕此刻的分别将成永别。
为了让马蒂尔达安心离开,莱昂终于放下一切顾虑,说出了压抑在心中很久的话:“是你让我体会到生命的真谛,我想要做一个快乐的人,能睡在床上,不再漂泊,我不会再让你孤单一人。”
生死一线之际,莱昂终于正视了自己对马蒂尔达的感情:
“我爱你,马蒂尔达。”
“我也爱你,莱昂。”
——你认为这是狭义的爱情么?不,这只是两个孤独无依、痛苦无助的人对彼此的爱。吕克贝松想说的是:在钢筋水泥的都市丛林中,哪怕是天差地别、囿于原先各自生活轨迹的原子化的陌生人之间,是会产生爱的。爱可以改变人,为着这份爱,人愿意活着,也甘愿死去。所以我才说:《这个杀手不太冷》是这个时代不会再有的都市童话。
对。这个故事的本质是:童话。就像《剪刀手爱德华》。
马蒂尔达钻进了通风管道,莱昂也伴着一声爆炸发出了最后的怒吼。
受伤的他穿起特警的衣服,小心翼翼地一路走出,居然没人发现。
——假扮警察逃出生天这一幕,我们曾在《沉默的羔羊》中的汉尼拔博士身上见过。
可惜还是有一个人认出了莱昂——警察史丹。
史丹怎么会知道莱昂长什么样?
这就要回到文章先前提到的关于史丹“少个反打”的高明伏笔:其实史丹第一次亮相时就已经见到了莱昂——他当时正从马蒂尔达家出来,看到正在开门准备回家的莱昂。
——我们只能默认史丹记清了莱昂的长相,否则不能解释影片的这一结尾。
急于和马蒂尔达见面的莱昂失去了作为杀手最起码的警觉,正当他满怀憧憬地走向大门时,史丹在他身后开枪了。
光明的大街近在咫尺,可莱昂却缓缓地倒下。这是一个莱昂的主观视点镜头,观众的视线随莱昂一道歪了下去,真是极高明的共情手法:我们和莱昂一道感受触手可及的幸福如何在瞬间被毫不留情的撕碎。
与此同时,一直移动跟拍马蒂尔达的摄影机也突然定住,之后缓慢上升,那代表莱昂注视的双眼:他不能再陪马蒂尔达一路前行了,只能目送她渐行渐远。
弥留之际,莱昂送给史丹一个“礼物”并特意嘱咐道:是马蒂尔达送给他的。
那是先前出现过的“拉环游戏”。史丹才刚看清,就尸骨无存。
马蒂尔达从托尼那确认了莱昂的死讯,悲痛不已。在城市无依无靠的她最终还是回到了学校。
她将莱昂生前爱不释手的万年青种在了学校旁的大树下。
莱昂曾经说:他就像这株植物,没有根。而马蒂尔达对他说:如果你真喜欢它,就该把它种在地上,让它落地生根。
如今,这个杀手在爱人的帮助下终于有了自己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