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可不必太注意今年北大选调生的数字,其实不走选调生的“特殊通道”,每年通过国省考、各种人才引进,进入体制内的北大学子也不少。
十几年前我在一线城市的执法机关实习,当年就有一个北大、一个上海交大的毕业生招录进入公务员队伍。和这位北大前辈交流,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说自己备考公务员花了3个月时间,我一直以为这种大牛都是裸考上岸的。
至于为什么走选调生途径上岸,只能说明,这些年随着公务员招录信息日渐透明化,清北高校学生学会利用学历的敲门砖,给未来的发展谋一个比较光明的前景。
为什么这么说?其实像北大、清华这两所学校的毕业生,走国省考上岸的路径,是比较吃亏的:1、国省考大部分是双盲面试(部委和银保监等单位除外),发挥不了简历的优势;
2、尤其是考国省考基层岗位,例如国考考税务、海关、海事等单位,省考考省厅以下单位,虽然不少地区的组工部门会相对重视,但缺少明确的干部培养政策,本质上还是跟二三本一起工作,像上文讲的那个北大毕业生,就和普通高校一样,考进来一样做窗口;
3、国省考笔试、面试竞争日趋激烈;
4、发达地区优秀人才多,如果上岸路径选错了,浪费学历。我去年接过一个清华硕士的咨询,他是考的苏南某地的县级执法大队,因为感觉屈才,特意找县委组织部咨询,能否特殊照顾。县委组织部的干部很耐心的解释,还特意让他看了本县高学历人才名录,甚至有不少国外名校的研究生也是从事基层工作。
如果选择选调生路径上岸,那就可以发挥学历优势:1、清北学生在选调生政策里独一档,有特殊照顾;
2、清北学生可以考定向选调生、中央选调生、普通选调生,尤其是定选和央选,有很高的学历门槛;
3、选调生相对于国省考千军万马的竞争,比较好上岸;
4、定选和央选有特殊的干部培养政策照顾;
而且这几年北大和清华就业管理部门比较给力,经常和各省组织部交流、走动,为毕业生谋求更好的政策,所以北大选调生人数增加,并没有大家想象的夸张。
不去搞科研浪费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