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问心中愁多少,恰如春水向东淌。”他可说是最有才华的帝王,然而也是对皇位最不上心的诗人,后人将他称作“千古词帝”。
一首《长相思》出现后,六百多年来竟然没人敢仿写。
作为南唐后主,他的人生经历了从贪图享乐到国家灭亡的巨大起伏,也亲眼看到了自己心爱的美人被别人传唤所带来的耻辱。
【避世求安,命运转折】
李煜,原叫李从嘉,在现今的江苏省南京市出生,乃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个儿子。据史料所述,李煜的长相很特别,额头宽阔,牙齿重合,还有一只眼睛里有两个瞳孔,因此字为“重光”。在古时候,“重瞳”被当作是天子的象征。虽说李煜是中宫皇后亲生的嫡子,可他前面还有个同母的大哥李弘冀。为了不让身为太子的大哥心生猜疑,李煜决定远离政治上的纷争,沉浸在书画和诗文的天地里。那个时候,太子和叔父李景遂为了争抢皇位,斗得不可开交。
18 岁那年,李煜娶了南唐司徒周宗的大女儿周娥皇做妻子。周娥皇很有文化涵养,对音律十分精通,歌舞方面也很擅长,弹琵琶的技艺更是无人能比。她和李煜兴趣相投,两个人相处得非常和谐,常常在月光下轻盈地一起跳舞,共同度过美好时光。要是命运的发展没有被改变,李煜可能会作为一个有钱有地位的王爷,和周娥皇相互扶持,一直到头发都白了。
命运常常充满了戏剧性。那些拼命想得到皇位的人往往难以达成心愿,而对皇位没心思的人却被命运推到了权力的高处。李煜在二十二岁的时候,太子李弘冀把叔父李景遂给谋害了,接着自己就被废为庶人。李煜就这么阴错阳差地被立为了皇太子,他的名字也正式从李从嘉变成了李煜。然而这个时候的南唐,就像快要落山的太阳,一天不如一天。面对后周柴荣的不断逼迫,李璟只得不停地退让,不但自己去掉了帝号,割地向人家称臣,还得给中原政权进贡,没多久就在忧愁恐惧中去世了。二十五岁的李煜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周娥皇自然而然地被立为皇后,史书上称她为“大周后”。
在李煜登上皇位的前一年,中原地区又一次改换了朝代。赵匡胤搞了陈桥兵变,穿上黄袍当了皇帝,建立宋朝,还放话要消灭各方势力,统一整个天下,南唐自然而然就成了宋朝统一大业的一个目标。李煜对宋朝那是特别恭顺,想着用忍气吞声的办法,让南唐能暂时保住一方平安。然而,志向远大的赵匡胤,怎么可能准许南唐一直保持割据状态呢?在这样的形势下,李煜这个江南国主的皇位还能坐多长时间呢?
【痛失至亲,沉溺温柔】
李煜在 28 岁的时候,他和大周后的儿子意外受到惊吓后不幸夭折,大周后因此悲伤过度,卧病在床。就在这时,大周后的妹妹进宫探望,结果和姐夫李煜互生情意。大周后知晓此事后,病情愈加沉重,最终因病去世,到死都没再看妹妹一眼。李煜既后悔又痛苦,创作了许多悼亡的诗文。他流传到后世的 18 首诗词里,有相当一部分是为了悼念大周后和儿子写的。在《昭惠周后诔》中,李煜极度悲痛,连续用了 14 个“呜呼哀哉”来表达自己的哀伤。这些悼亡诗文写得很出色,感情也特别真诚,让人听了都忍不住掉泪。
即便这样,这也没妨碍李煜后来把大周后妹妹立为皇后,也就是“小周后”。小周后比李煜小十三岁,长得漂亮,也很懂音律,李煜对她的宠爱比大周后还多。这个时候,北方的宋朝发展得特别好。赵匡胤按照“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办法,先后把荆湖、后蜀、南汉给消灭了,南唐就变得特别危险。可是,作为南唐皇帝的李煜,却跑到后宫里享受,根本不管国家的事情。为了能保住自己,他竟然下令去掉帝号,改叫江南国主。并且,降低礼仪规格,对宋朝进行避讳,把臣服的样子表现得特别彻底。
【国破家亡,屈辱余生】
不过对赵匡胤来讲,南唐那是必须要拿下的,“自己的床边,怎能让别人呼呼大睡”。赵匡胤好几次给金陵下诏书,让李煜到大宋的首都开封去进贡。李煜心里明白,这一去那是危险得很,要是去了就回不来了,所以就想尽办法找借口不去,甚至说愿意接受宋朝封个王爵,可赵匡胤态度坚决地给拒绝了。
公元973年,赵匡胤因李煜不肯朝贡,派出十万兵马攻打南唐。南唐跟宋朝相比,力量差距极大,南唐的军队在宋军面前完全没有抵抗的能力。第二年春天,宋军把金陵围住了,可金陵的城墙坚固,宋军攻打了很久也没打下来。一直到冬天,城里的粮食都没了,百姓死的死伤的伤,数量很多。主将曹彬让使臣给李煜送去最后通牒,要求他在十一月二十七日之前打开城门投降。李煜刚开始没答应,发誓要和南唐的江山一起存亡,还在宫里堆了柴火,打算城被攻破时自己点火烧死自己。不过到了最后,李煜还是决定暂且保命,打开城门投降了,南唐也就这样
南唐的宗室成员被押到了开封,赵匡胤下令把李煜封为违命侯。没过多久,赵匡胤去世,他的弟弟赵光义登上皇位,将李煜改封为陇西郡公。在元明时期的野史里大量流传着赵光义曾强行占有小周后的说法,然而在宋朝的时候并没有这方面的记录。李煜到了宋朝后的日子挺艰难的,宋朝虽说封他做郡公,可他的物质条件跟在江南当皇帝的时候相比,那可是差得太多了。常言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李煜跟赵光义讲自己家里穷,赵光义虽说一下子赏给他三百万钱,后来又给他涨了俸禄,但这可不意味着赵光义信得过他。赵光义这人疑心特别重,比他哥哥赵匡胤还厉害得多。
公元978年,满心愁闷的李煜创作出了他此生的最后一首词《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里面写道:“小楼昨夜又起东风,那故国让人不堪回想,尤其在这明月照耀之下。若问我心中有多少愁苦?就恰似那滔滔东流的一江春水。”此词把赵光义彻底触怒了,他命人给李煜送去一杯毒酒,在七夕这个日子将李煜毒死,当时李煜42岁,死后被追封为吴王。而小周后也为情自尽,给这段既传奇又凄惨的人生落下了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