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做题家”原本是个别网友的自嘲,代指那些出生在农村、小城镇的学子,埋头苦读擅长应试,通过高考实现人生进阶,但是由于缺乏一定视野和社会资源,即便苦读多年,也难以追平原生家庭和出身带来的差距。
随着时间的发展,不知道怎么就变成了对这个群体的嘲讽,甚至是蔑视,尤其是这次明星考编事件中,更是有人极力贬低小镇做题家。
1、如果是美国的故事,恐怕很多人要高呼这是美国梦
到底该如何看待“小镇做题家”?其实我们往往是当局者迷,如果换一个视角,恐怕就会很容易得出结论,比如一个美国贫困家庭的孩子——汤姆,从小学习刻苦,不吸毒、不打架、不持枪,回家还能帮助父母做家务,假期还能到肯德基打工补贴家用。通过十几年的刻苦学习顺利考上美国名校。
那么汤姆的经历无疑是励志的,在出身低微时,没有向现实投降和躺平,而是十数年如一日坚持自己的目标,最终实现梦想,完成了人生进阶。没有依靠任何关系,没有特权,有的只是凭借自己的大脑和双手,这是令人尊重的!
如果美国有无数个这样的汤姆,那么这无疑就是一个美国梦,以前的美国之所以令人向往,不也是因为给了全球无数人这样的晋升通道吗?无论你是什么肤色,只要你勇敢、敢于付出、积极进取,就能在美国站稳脚跟,过上美好的生活。
现在美国还有没有这样的梦想我不知道,但是中国在持续不断地产生“小镇做题家”,这些人家境普通、甚至贫寒,但是他们刻苦学习,没有自怨自艾、没有认命,爆发出强劲的生命能量,这难道不是一种可贵的品质吗?
某些人喜欢以贵族自居,或者是以靠近所谓的贵族为荣,并且以一套生活方式来和其他群体区隔,在他们眼里,喝着咖啡就是与众不同,挎上品牌包包就是高人一等,对各种奢侈品如数家珍就是有见识,吃过西餐和日料打个嗝都显得特别有韵味。
这些人哪怕是有了社会地位和财富自由,面对西方贵族总是表现出一种虔诚的信仰,一个家仆用纸写下WiFi密码用托盘递给她就认为是贵族。
其实这种人内心是匮乏的、是贫瘠的,对生命的认知流于表面,追逐于表明的荣光,忽略了生命本来的意义。
2、小镇做题家背后的制度,是中国前进的基石
“考试”可以说是中国最伟大的制度之一,在以前叫做“科举”,在发明科举之前,如何选拔人才?是靠“举荐”,谁才能举荐呢?肯定不是在农田里种地的农民,也不会是小城镇的商贩,必定是和高管常有来往的人。
这种制度下就一定会产生士族和门阀,一个人做了官以后,有了地位和势力,那么就必定会举荐自己的亲人进入朝廷和地方任职,时间一久就形成士族,要想做官,就只能是这个士族内的人才有机会,最后的结果就是这个形成门阀,也可以说是贵族,就是世袭罔替,无论是财富、权力还是地位,从爷爷辈一直传下去,最后肯定是贵族,生活高雅,见识广阔。
但是中国的不同之处在于,很早就知道这种制度是落后的,是阻碍社会发展的毒瘤,所以必须打破,于是就有了科举制度,在唐朝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不用依靠任何关系,所有人平等,只要你通过考试,那么就能在政府任职。
给了无数寒门学子机会,让社会阶层流动起来,真正能够做到能者上、庸者下,不用去拼爹,不用去拼钱,考试制度是这个国家的基石,78年改革开放前第一件事情就是恢复高考!如果没有一个公平的制度选拔人才,那么这个国家还有希望吗?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但是《周易》是绕不过去的,里面就有中国文化的基因,这种基因是刻在骨子里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这不正是中国文化的内核吗?阳光、刚健、积极进取,小镇做题家不正是这种精神内核下的结果吗?
《离骚》有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不仅仅说的是追求真理的道路漫长,要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追求和探索,更是一种有态度、有韧性的对待生活的态度!
《论语》有云: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小镇做题家代表的是一种品质和态度,哪怕是你出身卑微,哪怕你身处劣势、身处逆境之中,你也不能放弃自己。你得往前看,迎着光行走。道路漫长,突破重重困难。坚守无数孤独的夜晚,数十年如一日,如种子一般,破土而出,终成参天大树!
正是无数的小镇做题家汇聚成强劲的动力,推动这个国家在前行,每当这个国家还有小镇做题家源源不断产生的时候一定是这个国家最有活力和希望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