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间歇性的敌人。
德国的贝尔伯克成了现身说法,日前还在发表对华强硬言论,2月14日已经与王毅分坐谈判桌。
关税战、贸易战成了着重强调,没谈美国,却字字关乎美国,万斯与特朗普这一副一正总统,慕尼黑会议期间,可是给了全世界一个大惊喜。
嘴硬和嚣张的前提,有一个稳定的国情,德国显然不符合。
选择党支持率升到21%,与基民盟-基社盟联盟的30%虽有差距,却也呈上升趋势,蓬勃的年轻力量,更加恐怖值,关键,魏德尔还提出了一项非常有竞争力的政策。
保持与欧洲邻国的关系,同时发展与俄罗斯的关系,力争良好,因为能源上的制裁,最大的受害方是德国本身。
或是极右翼的崛起,或是特朗普的一锤定音,让贝尔伯克这个强硬的反华派都出现了态度上的松动。
就在2月13日,特朗普最终拍板,决定征收“对等关税”,最快4月实施,涉及186个国家和地区,不属小事,国际专家更发警告,听起来无甚可怖的“对等关税”,将会给全球贸易秩序带来巨大的冲击和不确定,消极影响是唯一结果,一个龙头拒之门外,德国必须迅速反应。
中国成了最理想的选择,与俄罗斯,因为制裁,还有嫌隙,故慕尼黑会议期间,贝尔伯克主动约见王毅,消息刚传出,还有点不敢置信。
2023年为例,贝尔伯克自己对华强硬不够,还想拉上澳大利亚,警告其不要依赖中国,还将德国对华政策的变化,强行归咎于中国变了。
再见面,态度好了太多,高呼奉行一个中国政策,未来也想和中国坦诚沟通,目的也很明显,德国反对搞关税战、贸易战,希望能和中方一起维护自由贸易。
打的算盘无非就是想与中方共同对抗来自美国的“平等关税”,知中方是可靠且强劲的队友,毕竟,除却“平等关税”的冲击,拜登昔日还算看重的欧盟,在特朗普执政下的美国,反倒成了错误的典型例子。
慕尼黑安全会议,万斯也发表了讲话。
以为他的炮筒无外乎集中在中俄,未曾想,倒霉的会是整个欧洲。
就民主、移民、未能履行国防承诺等问题对27国展开轰炸,朔尔茨率先跳出,定调美国是外人,而外人,不能干涉欧洲的民主。
可什么是民主?美国理解的,和欧洲奉行的,完全不一样。
以盟友自称却将自己放在上位者,以一敌27,贬低欧洲正在放弃一些最基本的价值观,还指责一些欧洲国家领导人审查社交媒体、干涉选举,这些行为,都是摧毁民主的最好方法。
奇怪至极的演讲,万斯足足说了20分,言必,会场沉默,疯狂如万斯,自己身为一个外人,不也在试图影响德国的走向?
美国的副总统,却发表支持德国选择党的言论,僭越之举,莫非,这正是美国民主的内容?
欧洲与美国渐行渐远,乌克兰危机、贸易政策只是小头,最重要的,还是防务支出上的谈不拢,特朗普不在防务成本上松口,欧洲,又拿不出这么多钱,也不愿拿出更多的钱,平白为美国的野心买单,自己办了一件错事,却吃两次亏。
试图示弱,换来了得寸进尺,谨慎的外交手段已非欧洲主选,对美国,选择更加强硬,也清楚,自特朗普再入主白宫,双方关系,已非福祸相依的盟友,寄希望于旁人不成,欧洲必须停止抱怨,自己掌握命运。
德国已经采取行动,法国也严厉斥责了万斯,偏一个英国,如沉溺在梦魇中一般,还在呼吁与美国保持团结。
糊涂至极,是否团结的决定权,不在欧洲,若干国家,充其量所有,只是一个选择权,想划清界限的,是美国。
斯塔默替英国发声,会努力使欧洲与美国团结一致,这个劲,不如省一省,太过被人拿捏,到最后,别说民主,连自主,可能都成了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