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权女儿想考哈军工却政审不过关,陈赓看后:你多填了个社会关系

历史小记性 2023-09-10 23:06:36

左权是谁?

可能大家对这个名字不太熟悉,左权出生于湖南省一个贫苦家庭,18岁投笔从戎参加革命,曾是黄埔军校一期学员,1930年任红新12军军长,在过去与朱德,彭德怀合称为“朱彭左”,我们所熟悉的开国大将陈赓是睡在他上铺的兄弟。

黄埔军校毕业后,左权被派到苏联留学,此后几人都鲜有联系,直到1930年才重回国内。留学归来后,左权被任命为红军军官学校第一分校的教育长,毛主席对这位老乡可谓十分看好。

抗日名将左权

事实上左权确实是一个很有骨气的人,据悉他10岁时就在家里的墙壁上刻下“勿忘国耻”的警示语。

长大后他不止在黄埔军校学习,还先后前往莫斯科中山大学、莫斯科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军事知识,是非常优秀的军事人才。

年仅25岁的他就当上了红新12军军长,前途可不限量,如果能走到最后最少也要是个大将。

1939年左权在朱德老总和康克清的介绍下与刘志兰结为夫妻,刘志兰也是革命女同志中的佼佼者,两者相结合可谓天造地设的一对。

左权刘志兰结为夫妻

刘志兰早年丧父,左权对她不但是丈夫,更是兄长,照顾良多。两人婚后很快育下一女,取名为左台太北。

35岁的左权中年得女十分欢喜,尽管平时的工作十分繁重,可每当回家后还是悉心为女儿换尿布,喂饭,宠爱有加。

可战场的生活很不适合孩子生长,每天炮火连天,营养还跟不上。纵然心中十分不舍,左权还是把刘志兰母女送回了后方。

临走前左权给他们准备了很多礼物,还请摄影师为一家三口拍照留念,一家人其乐融融好不令人羡慕。

左权怀抱女儿

可谁能想到此次分别竟再无相见之日。

刘志兰母女到达延安之后,左权还经常与之写信诉说思念之情。可到了1942年下半年日军开始推行第五次“治安强化运动”,面对日军的多线夹击革命队伍只能且战且退。

战士们想要撤退较为容易,可当地的百姓怎么办?眼看背后的日军就要追上来了,情急之下左权选择垫后阻击敌军,让老百姓们和大部队先行撤离。

故事的结局想必大家都已经猜到了,为了指挥群众们撤退左权不顾危险登上最高的山口,很快日军的飞机发现左权,无数炮弹接踵而至。

左权不顾危险登上最高的山口

那一天,左权37岁的生命被永远定格。

消息传回延安后,刘志兰悲痛欲绝。两人结婚不过两三年,之后又因为工作,女儿的原因长期分居难以相见,怎么突然就没了呢?

对于女儿左太北来说则没有多大影响,左权去世时她才两岁,对于别人口中的英雄父亲她没多少概念,甚至不太记得父亲的容貌。

后来刘志兰在朱德的开导下再婚,由于家庭和工作的原因只能放下左太北前往外地。彭老总听说此事后主动将左太北接回自己的家中,细心照顾。

彭德怀老总

来到彭家后,彭老总没事会和左太北讲述父亲左权的故事,因此左太北虽没见过父亲却对他的事迹很是了解。

随着年龄的慢慢增加,左太白俨然已经长成一个大姑娘了。由于父亲和彭家的缘故,他在1960年高考选择报考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希望未来也可以为国效力。

她的学习成绩在高中时期一直名列前茅,外加父亲是烈士的情况下想来是不成问题的,可谁知道最后竟然落选了。

彭老总知道此事后找到了当时的校长陈赓,询问原因。陈赓当时是不知情的,听说此事后同样很意外,随后他询问了负责此事的工作人员,最后的到的回答是左太北把他二伯也写进了个人资料中。

左太北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左太北的父亲是烈士不假,可他的二伯却是一个国民党人,因为他把自己的二伯写进个人资料之中才导致政审未通过。

左太北的二伯名叫左棠,左棠与弟弟左权同是黄埔军校的校友,军校毕业后两人走了不同的道路,左棠选择加入国民革命军,左权则加入了红军。

当然左太北对这个二伯基本上没有了解,只是听过这个名字,甚至都没见过面。在了解完事情的经过后,陈赓找到左太北询问她为什么要把左棠的名字写进个人资料?

陈赓大将

左太北说:“我不想欺骗任何一个人,他本来就是我的二伯,我没必要藏着掖着,我要做一个诚实的人,这样才不会给父亲抹黑。”

听完这番话陈赓很是感动,确实在当时的社会中有很多兄弟分属于不同阵容,他们或许站在了我们的对立面,可在国家大义面前仍是统一战线,这一点是没错的。

在了解完事情的经过后,陈赓找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招生办的老师说明了情况,声明左太北并未见过自己的二伯,且他们两家早就没了来往,此事才算结束。

最终左太北成功进入哈军工学习,并选择了与导弹相关的专业。

哈军工

上学前彭德怀像老父亲一样对左太北不停叮嘱,还从兜里拿出一叠崭新的钞票交到他的手中。这是他刚刚取出来的,作为烈士和好友的后代,自己怎能让她受委屈呢。

左太北本想拒绝,可看着彭老总那坚定地眼神他最终收了起来,最后含泪跪地拜别夫妻二人。对于左太北来说,彭老总虽不是亲人,可这么久的照顾和生活在一起,胜似亲人。

入学后左太北奋发图强,于1965年顺利从哈军工毕业。因为在学校成绩优异,毕业后直接被分配到航天研究所工作。

工作之后,左太北与母亲刘志兰就很少联系,毕竟她已经有了新的家庭,且在外地工作,自己也不好打扰。

北京航天研究所

不过好在她结识了不少好姐妹,在姐妹的介绍下认识了同革命先辈子女的沙志强。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沙志强身上穿着旧军装,膝盖上还有两个大布丁,看起来十分朴素。

这是她印象最深的一点,后来两人试着交往一段时间,过程中左太北发现沙志强不仅知识渊博,对她也十分照顾。没过多久,两人就携手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上世纪60年代左太北被安排到三线建设工厂工作,当时正值工厂搬迁,她深入多次进行基础调研,成功解决企业搬迁问题。

到了八十年代,歼-10立项为“十号工程”是国家十分看重的重点项目,可因资金的问题却迟迟得不到有效发展。

歼-10战斗机

左太北这个时候果断抓住机遇,成功拉来大量投资,这为当时乃至之后的航天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此后他在这个行业为之奋斗几十年,成功当上了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综合计划司副司长,并在这个岗位一直工作到退休。

1982年退休在家的左太北收到母亲寄来的信,信中包含了父亲曾经的11封家书,如今交到了左太北的手上。

看完这些信件后,左太北深受感动,到这里他才懂得父亲的爱竟然如此深厚,自己这些年竟然都没感觉到。

左太北参观父亲毕业的黄埔军校

1992年母亲刘志兰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临终前她唤来左太北:“你父亲此生为国,什么都没有留下,唯有这些信,你一定要好好保存。”

2019年79岁的左太北在北京长辞,100年里左家满门忠烈,令人敬佩。

5 阅读:2513

历史小记性

简介:一壶热茶,一个故事,不论事世,只为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