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能做皇帝,全靠郭子兴给的第一桶金,他如何回报郭家后人?

楼哥看明史 2024-07-05 19:34:16

前言:大明王朝建国之后,一位名叫郭老舍的定远农夫,被特意召到南京,面见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依着老朱的意思,打算让郭老舍做官。但是马皇后深谋远虑,特意点了郭老舍一句,意思就是王法无情,这个官你做得长久吗?郭老舍很听劝,当即辞官不做,带着一头牛、十二匹马回到了家乡。

高后谓老舍曰:“皇帝法所不可无亲昵,今官尔,尔胜官乎?”老舍悟。—《名山藏·卷之四十三》

马皇后剧照

这个郭老舍,就是马皇后养父郭子兴的儿子。元末大乱之际,朱元璋本来只是於皇寺中的一个和尚,全靠着郭子兴的提携,才在这乱世之中逐渐成长,最终一统天下,成为了大明皇帝。

那么对于郭子兴的后代,朱元璋又给予了什么样的回报呢?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

二子惨死

郭子兴,定远人,元末天下大乱之时,在濠州起兵反元。此时军中一位悍将:千户汤和,向郭子兴推荐了自己的发小:蜗居在於皇寺的朱元璋大和尚。

马皇后与朱元璋剧照

而在面试的时候,郭子兴发现朱元璋不但阅历谈吐均异于常人(毕竟曾在外云游或者讨饭三年),长得还相貌堂堂,不禁心中大喜,当即将他收为帐前亲卫,又把养女马氏许配给他。

子兴喜,其次妻小张夫人亦指目太祖曰:“此异人也。” 乃妻以所抚马公女,是为孝慈高皇后。—《明史卷一百二十二·列传第十》

不管《明实录》也好,《明史》也罢,记录了郭子兴多少次对朱元璋起了猜忌之心,总体上说这位濠州红巾军领袖,是老朱人生路上不折不扣的第一大恩人。然而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三月郭子兴病逝之后,朱元璋和他儿子们的关系却迅速恶化。

郭天叙之死

郭子兴共四子,长子在早年的抗元斗争中牺牲,所以在他死后接管余部的是次子郭天叙。

郭子兴剧照

早在郭子兴还活着的时候,就已经在和淮北红巾军领袖孙德崖的斗争中落败,处境十分艰难。现在领头人去世,郭部之中的几位大佬:次子郭天叙、小舅子张天祐、养女婿朱元璋一合计,只能向刚刚成立的小明王龙凤政权求援。

经过张天祐的来回奔波,龙凤政权封郭天叙为都元帅、张天祐为右副元帅、朱元璋为左副元帅,正式确立了三人之间的排名次序。这里补充一句,元代以“右”为尊,所以张天祐的地位高于朱元璋。

在朱元璋的心中,郭天叙也好,张天祐也罢,都是草包。屈居于二人之下,对于雄才大略的老朱来说,是难以忍受的。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六月,义军渡过长江攻占了太平路后,将其改名为太平府(今安徽当涂)。方山寨民兵元帅陈野先,率领数万大军前来太平府平叛,却被义军大将徐达、邓愈、汤和击败,连其本人都做了俘虏。

朱元璋剧照

当年八月,郭天叙和张天祐二人留朱元璋守太平府,自己率领本部人马,连同陈野先所部民兵,浩浩荡荡直奔江南重镇集庆路(今江苏南京)而去。临行之前,陈野先秘密召见本部头目,告诉他们这一次去攻打集庆路,一定要“毋力战”。

然而朱元璋的态度很有趣,他明明已经掌握了陈野先通敌的证据,却依然不动声色地让他去集庆路带兵。从《实录》中躲躲闪闪的记载来分析,当时郭天叙和张天祐应该是战事不利,所以调朱元璋前来增援。但是在陈野先走后,史书中却这样记了一笔:“野先既辞去,我师亦止不行”,援军开始磨洋工了。

九月十七日,就在郭天叙率军与元军激战之时,陈野先忽然反水,以至于郭、张二人悉数战死。更为诡异的是,陈野先此后就被突然冒出来的一支“青衣兵”当场击杀。

己亥,天佑等至方山,攻破左答纳识里营,走之。陈野先遂叛,与元福寿合兵来拒战于秦淮水上。我师失利,天佑、郭元帅皆战死。郭元帅,子兴之子也。—《明太祖实录卷三》

郭天叙剧照

谁得利谁就是主谋,郭、张二人死后,朱元璋“独任元帅府事”,一举成为郭子兴余部的头号人物。

郭天爵之死

郭天叙虽然死了,龙凤政权的指示依然要完成,集庆路必须拿下。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三月,经过半年的充分准备,朱元璋亲自率军出征,一举拿下集庆路,改其名为应天府。

这么大的功劳,龙凤政权当然要有所表示,朱元璋因此被封为江南行中书省兼总省事平章,即龙凤政权江南行省一把手。但为了制衡朱元璋,龙凤政权皇帝韩林儿留了一手,将郭子兴第三子郭天爵任命为行省右丞,即二把手。

韩林儿剧照

此时的龙凤政权,正是蒸蒸日上的时候,刘福通率领的义军接连击败元军,一时间称得上是威震中原。朱元璋大树底下好乘凉,在江南一带猥琐发育,接连攻下长兴、常州、宁国、江阴、常熟、徽州、池州等地,一跃成为红巾军中举足轻重的力量。

至正十八年(公元1358年)五月,刘福通攻破汴梁。以“大宋”为国号的龙凤政权,相当于光复了旧都,刘福通随即宣布“易正朔”,废除元朝历法。然而就在这大好局面之下,当年七月,朱元璋却以谋反的罪名,突然诛杀了郭天爵。此时龙凤政权一心想着消灭元廷,江南行省的这点异动,根本没人放在心上。

夫人张氏生三子,长战殁,次为降人所陷,幼与群小阴谋,伏罪。—《国朝典故卷之十·敕赐滁阳王庙碑》

一子一女

郭天叙、郭天爵死后,再也没人能威胁到朱元璋的地位。大明王朝建立之后,老朱自然要开始树立自己的光辉形象。

朱元璋剧照

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二月,郭子兴被追封为滁阳王,立庙于滁州。郭天叙、郭天爵的画像都供奉在庙中“从祀”,只不过不知道朱元璋看到以后,会不会心中有愧。

癸未,追封故元帅郭子兴为滁阳王,妻张氏为滁阳王夫人。立庙滁州,仍绘其三子从祀。凡生卒之日及节序,皆命有司致祭。—《明太祖实录卷四十九》

郭惠妃

老朱是个讲究人,虽然杀了郭子兴两个儿子,但他老人家认为应该对恩人的女儿好一些。怎么个好法呢?封她做妃子吧。

郭惠妃剧照

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五月,朱元璋大封后宫。当年十分看好朱元璋的小张夫人,现在收到了回报,她的儿女郭氏被册封为惠妃。

次夫人张氏生女一,为妃,生蜀王、豫王、如意王,女二。—《国朝典故卷之十·敕赐滁阳王庙碑》

蜀王朱椿,朱元璋第十一子。豫王朱桂,第十三子,后改封代王。如意王朱橞,第十九子,后封为谷王。二女:皇第十二女永嘉公主、皇第十五女汝阳公主。

从生育了三子二女来看,郭惠妃应该在宫中非常得宠。然而很可惜,由于史料匮乏,郭惠妃何时去世,我们无从得知。

郭老舍

说起来郭老舍究竟是不是郭子兴的儿子,甚至于到底存不存在,是有异议的。根据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所作的《敕赐滁阳王庙碑》上的内容来看,郭子兴只有三子一女。这三子就是早年战死的长子,以及郭天叙和郭天爵二人,且都没有子嗣。

郭子兴与朱元璋剧照

对于这个疑问,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进士,曾任刑部尚书的著名史学家郑晓,在其所著的《今言》一书中给出了解释。

洪武四年旨云:“说与郭老舍,再三留你不住,实要回乡守祖。你旧有二所庄田,我就赐与你耕种,教户部官开除粮草。”十一年,邻人贲童九诖误出走。十七年,上谕张来仪撰王庙碑文,遂云王无后,令滁州卫千百户王杰等二十二人供祀事庙。—《今言卷四·三百二十九》

原来当年郭老舍回家之后,竟然在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受邻居蛊惑而离家出走,直到朱元璋为郭子兴立碑之时仍然音讯全无。对洪武皇帝来说,这事就很尴尬了,难道在碑文上写恩公的儿子下落不明?岂不是要贻笑大方?

郭天叙与郭子兴剧照

好在碑文的作者,太常司丞张来仪水平很高,对郭子兴的后人,他洋洋洒洒地写道:“夫人张氏生三子”,“次夫人张氏生女一”。但郭子兴总共有多少子女呢?没有提。什么叫会写文章,这才叫高手。

根据《今言》的记载,郭老舍生子郭谦,郭谦生子郭昇,郭昇生子郭信,郭信生子郭琥,郭家世代都会来京朝觐。我们翻一下史书,确实可以在《实录》中找到相关记载:

己亥,赐孔、颜、孟三氏子孙孔克勋及滁阳王之亲郭昇等钞,嘉其来朝也。—《明宣宗实录卷十三》

明孝宗朱祐樘弘治六年(公元1493年),朝廷正式认证郭老舍的玄孙郭琥为郭子兴后代,赐予他冠带,并让他“奉滁阳王祀事”。

明武宗朱厚照剧照

然而孝宗驾崩后,滁阳王庙世袭庙户王杰的后裔王玺,却跳出来指控郭琥并非滁阳王后裔。经过吏部和礼部的复核,采信了王玺的说法。明武宗朱厚照于是革去郭琥奉祀之职,仅仅让他“冠带荣其身”。

下吏、礼二部议曰:“王奉祀典礼,定于圣祖敕谕,非所敢更。其曰无后,见所制碑,非可攀附。先帝假琥以祠职,由覆议者失详。今乃求请不已,宜夺其职。”上是之,曰:“王祀礼悉遵皇祖所定。琥仍如先帝初命,以冠带荣其身。如再奏扰,当重治之。”—《明武宗实录卷一百二》

结语:郭子兴对朱元璋有大恩,但他四个儿子,被老朱搞死两个,说起来确实有些难堪。甚至于仅剩下的第四子郭老舍,在大明王朝朗朗乾坤之下,居然能够失踪流浪达十七年之久。即使在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重返家乡,还被人押去黑窑场打工。

郭子兴并无兄弟,既然《宣宗实录》明确记载郭昇是“滁阳王之亲”,何至于在谱系明确的情况下,还斗不过滁阳王庙的世袭庙户?只怕是大明朝廷压根就没把郭老舍这一脉的子孙,认认真真的当一回事。

不过郭惠妃三子之中,朱椿的蜀国、朱桂的代国,都传承到了明末。他们所有子孙的体内,都有着郭子兴的血统。

0 阅读:468

楼哥看明史

简介:主攻明史,希望能用不同的角度,看不一样的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