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首尔清溪川复原工程并不是一个新项目,其主体工程于 2005 年就已竣工,然而十几年过去了,它依旧焕发着活力,仿佛闹市里的一片绿洲,成为人们日常休憩娱乐的好去处。也正因如此,对于当下正如火如荼进行着的城市更新,它才更有借鉴意义。
清溪川复原工程通过创造持续水流和恢复本土植被,辅以建筑设计,清溪川展现出蜿蜒曲折的河道和宽敞的步行道,同时也充当了展览空间。尽管该举措总体上产生了积极影响,但并非所有人都对此表示支持。十多年过去了,许多人仍然避免使用“再自然化”一词来指代这条溪流,因为有些人认为这个项目是一个人工的城市滨水区,而不是生态恢复的溪流。尽管如此,到 2020 年,研究已经表明,在恢复性治理后,物种丰富度普遍增加。溪流中已经出现了 260 种植物、20 种鱼类、10 种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以及 33 种鸟类,这些都是该地区的新物种。同时,该地区的昆虫种类增加了 35%。
© huaban
© Elizaveta Galitckaia
清溪川(韩语中称为清溪川)自东向西穿过首尔市中心,流经韩国首都四个区的 13 个街区。这条溪流在历史上扮演了不同的角色,直到 20 世纪 70 年代被一条高架公路覆盖。30 多年来,这条自然动脉一直隐藏于地下。直到 2003 年,市政府才启动了一项恢复项目,旨在将这条城市河道重新融入城市肌理,振兴当地经济,并复兴该地区的历史和文化。此次复兴工作由金米京设计公司主导。自 2005 年项目完成以来,它迅速成为首尔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此外,它已成为众多城市研究的焦点,许多研究都对其对首尔城市、经济和生态背景的影响给予了积极评价。
© Efired
© trabantos
清溪川的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可追溯到 14 世纪的朝鲜王朝时期。在此期间,首尔成为韩国的首都,清溪川作为居民的水源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二阶段始于 20 世纪 60 年代的朝鲜战争之后。这个时代的特点是沿着溪流两岸形成了棚户区,人们利用溪流排放污水,造成了严重的污染问题。
这种情况为第三阶段埋下伏笔,当时人们在溪流上浇筑混凝土,修建了一条宽约 50米、长约 6 公里的道路。最后,1976 年,在这条道路上又修建了一条高架公路,以缓解这个从战后贫困走向现代工业强国的国家首都的交通问题。
60 年代清溪川岸边的棚屋区 © Seoul Metropolitan City History Committee
70 年代溪流上架起的高速公路 © Seoul Metropolitan City History Committee
尽管取得了这样的进步,但覆盖溪流却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20 世纪中叶的首尔城市规划以经济增长为重点,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封闭自然水道所带来的生态影响。到 20 世纪末,清溪川已成为首尔环境问题的焦点。20 世纪 80 年代,人们开始担心路下污染水带来的健康风险、交通造成的空气污染以及高速公路结构日益恶化的稳定性。混凝土覆盖不仅掩盖了城市自然遗产的重要部分,还恶化了居民的城市生活质量。缺乏开放空间、空气质量差和交通拥堵使得该地区对居民和企业都不具有吸引力。到了 21 世纪初,城市官员认识到需要解决与埋藏的溪流相关的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问题是:在如今被混凝土和汽车主导的城市中,如何振兴这条城市河道?
因此,2003 年,首尔启动了清溪川河道治理项目。该项目目标不仅仅是激活这条溪流;这一项目还旨在使这条河道重新自然化,使城市与其环境和历史遗产重新链接,并促进可持续的城市发展。这个为期 27 个月的项目包括拆除溪流上方的混凝土道路和高速公路,以及恢复溪流水质和该地区的生态。
© Erik Moller
由于土壤高度渗透,原始的清溪川是一条季节性河道,只有在下雨时才会流动。因此,向其供水以确保持续流动成为最具争议的问题之一。溪流两侧都进行了渗透处理,以防止水渗入下面的土壤。为了找到水源,决定每天供应 12000 立方米的水,这将确保平均水深达到 40 厘米。新安装的净化系统部分水源来自 15 公里外的汉江,其余部分则来自通过电动泵从地铁隧道抽取的地下水。该项目的另一个目标是恢复溪流的滨岸生态系统,即指河流或水体边缘的土地,它们维持着各种生命形式并提供关键的生态系统功能。
© 501 room
© Nghia Khanh
© 王宇同
© 谈丽丽
从社会角度看,这条复兴的溪流成为了居民和游客都喜爱的公共空间。溪流的线性公园设计提供了一个宁静的环境,供人们散步、娱乐和放松,在繁华大都市中成为了一个自然的避风港。该项目还通过增加绿地可进入性和促进户外活动,对居民的心理健康和福祉产生了积极影响。
© woori.88
© keaitupian
清溪川项目作为可持续城市更新的一个范例,说明了在平衡城市发展与环境目标方面所涉及的复杂性。随着世界各地的城市面临类似的挑战,清溪川项目为如何在追求城市发展的同时实现环境可持续性、将城市基础设施重新融入城市肌理以及强调在城市环境中为水体和湿地生态系统创造空间所带来的积极影响提供了宝贵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