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新中国成立两个月后,毛主席受邀访问苏联。毛主席的这一次出访,引起了国内外的密切关注,尤其是国民党特务分子,都试图破坏毛主席的这一次出访,因此,由周总理牵头,会同公安、铁路等有关负责人,大家一起研究部署此次出访的活动计划,并交由伍修权落实。
当毛主席乘坐的专列缓缓驶出国界,伍修权终于松了一口气,但他想不到的是,这一次的保卫工作,是他在东北军区参谋长任上的最后一项任务。
回到沈阳之后,伍修权决定趁着工作间隙,回阔别24年的家乡武汉看看。当伍修权出现在家门口时,母亲居然认不出眼前这个穿着军装的中年男子,就是她日思夜想的四儿子。
伍修权的母亲19岁嫁进伍家,先后给伍家生了十个孩子,尽管伍家由于大清王朝的覆灭开始家道中落,但伍修权的母亲无怨无悔,帮着丈夫苦苦支撑着这个家。而母亲的勤劳能干和坚韧不拔,也深深影响了年幼的伍修权。
少年时候的家境给伍修权上了人生的第一堂课,在这堂课上受到的教育,对他后来投身革命大有裨益。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很快波及到了武汉,当伍修权看到满大街挥舞着纸旗游行的学生们,心中不免渴望成为其中的一员。所幸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平民教育开始被受到重视,武昌高等师范附属小学很快开设了复式班,给像伍修权这样的寒门子弟提供了受教育的机会。
就这样,12岁的伍修权第一次踏进了学堂的大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伍修权就学完了初小四年的课程。
由于经费紧张,复式班只办了一年半就不得不停办。为了不让伍修权这个成绩优异的学生失去学习机会,老师们极力向武昌高等师范附小做了推荐。由于成绩优异,伍修权不但被免收学费,而且破例不用穿校服。
1922年,升入五年级的伍修权遇到了自己走上革命道路的引路人陈潭秋。陈潭秋是武汉地区早期革命活动的领导人,为了壮大革命队伍,伍修权成为陈潭秋发现和培养的对象之一。
经过一年多的考察,陈潭秋介绍伍修权加入青年团,按照上级指示参与组织各种革命活动。
1925年,中山大学在莫斯科开办,组织上决定推荐一批人去苏联学习,其中就有伍修权。预定出发的日子恰好是那一年的中秋节,伍修权和全家人一起过了一个团圆节之后,踏上了前往海外求学的道路。
但伍修权没有想到,自己这一走就是24年,再回到家的时候,父亲和三个兄长、一个妹妹早已经离开了人世,只留下母亲和三个弟弟相依为命。
“三姨,这是四哥呀!”陪着伍修权回来的表妹提醒道。伍修权的母亲一下子被搞懵了,一边擦拭着眼泪,一边上下左右打量着眼前的中年人,激动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这一次回家,伍修权没有住在招待所,而是和母亲挤在一张破木床上,听家里人讲述自己离家这些年,家里发生的辛酸往事。结果返乡才几天,一封来自北京的电报就送到了伍修权的手中,是周总理发来的紧急电召:
“萧克同志转伍修权同志:此间即派飞机去接你来京,有紧急任务。”
匆匆告别了家人,伍修权拒绝了专机,独自搭乘火车赶赴北京。周总理一见到他便说:“你马上把军衣脱掉,换上西服,跟我一起到苏联去。”
其实在伍修权返乡之前,就已经接到了中央的任命,要他离开军队,到外交部担任苏联东欧司司长。但伍修权没想到这一天来得如此之快,又如此匆忙,难道是毛主席在苏联遇到了什么问题?
毛主席在抵达莫斯科之后,就与斯大林展开了第一次正式会谈。毛主席开门见山提出了签订互助条约的问题,斯大林也很痛快,但也提出了是否保留和国民党政府签订的同盟条约的问题。
在这一问题上,毛主席和斯大林产生了分歧。毛主席此行就是为了要签订新的条约,但斯大林却倾向于不修改旧条约,让毛主席很是扫兴,因此便提出让周总理来莫斯科解决条约问题。
“这个问题您必须自己决定。”在会谈中占尽上风的斯大林,当即将毛主席的话堵了回去。言外之意就是即便周总理来莫斯科,也不能说是来解决条约问题的。
经过和斯大林几次交锋之后,斯大林终于心甘情愿同意周总理到莫斯科来。周总理在组织代表团的时候,第一个就想到了伍修权,遂决定让他提前上任,开始接触外交工作。
由于准备时间太短,伍修权来不及定做西服,直接跑到外面买了几件合身的成衣,随后便投入了准备工作之中。所有向苏联提供的文件材料,伍修权都一一将其翻译成俄文,同时还对一批俄文资料进行了翻译和分析。
经过十天的行程,代表团终于抵达了莫斯科,短暂的休息后,中苏两国开始就新的条约展开正式会谈。伍修权虽然没有参与到会谈之中,但需要为会谈和条约准备各种文件和资料。
1950年2月,中苏互助条约在克里姆林宫正式签字,毛主席和斯大林作为两国元首出席了仪式,周总理以外长身份,代表新中国在文件上签了字。签字前,伍修权从大使馆拿了笔、墨、砚,送到克里姆林宫摆在了指定位置上。
签字仪式结束后,斯大林举行盛大宴会,招待中国代表团的全体成员,伍修权有幸近距离与斯大林接触。过去伍修权在苏联留学期间,就已经见过几次斯大林,时隔二十多年再见,斯大林明显衰老了,但风度和气派已经不减当年。
参加完斯大林举行的宴会之后,毛主席、周总理等人踏上了回国的专列,伍修权等代表团的大多数人,则继续留在莫斯科与苏方进行具体的会谈。按照周总理的指示,代表团在会谈中既强调团结友好,又不拿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做交易。
伍修权除了是会谈中的重要发言人,同时还得负责会场上的口头翻译和会场外的文字翻译,并参与签订、翻译各项协定。那一段时间,伍修权和代表团的成员一起,为缩小中苏之间的分歧,为新中国的外交和建设事业,做了艰苦而有效的努力,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这一次跟随周总理访问苏联,是新中国成立之后,伍修权在外交生涯上卖出的第一步。在回国途中,经中央批准,伍修权回军区办理了调动手续,军区司令员非常惋惜地对伍修权说:
“东北军区的事情本来想靠你的,可惜现在留不住了。”
参考文献:
[1]徐行.新中国成立伊始周恩来三次访苏[J].党史博采(上),2024,(第3期).
[2]杨奎松著. 毛泽东与莫斯科的恩恩怨怨.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8.04.
[3]伍修权著. 伍修权将军自述.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8.06.
[4]陈安,方良平.声望卓著的武将外交家——伍修权外交生涯二三事[J].世纪风采,2023,(03):21-25.
[5]许春芳.伍修权母亲的长寿秘诀[J].家庭医学,2021,(0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