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的国庆节,当时党内最重要的两个领导人没有露面,政治敏感度很高的邓小平,立刻感到此中定有蹊跷。不过为了慎重起见,邓小平将自己的发现深埋在心里,没有对外表露过半个字。
一个月之后,邓小平夫妇忽然接到修配厂通知,要他们去厂里和工人一起听传达中央文件。整整两个小时,邓小平坐在台下一动不动,生怕自己的注意力被分散,散会之后,邓小平还特意向党总书记要来中央文件,拿回去仔细看一看。
回到家之后,鉴于负责监视的人在场,邓小平夫妇不好说什么。趁着吃饭前的空当,卓琳将女儿拉进厨房,悄悄在其手心里写下四个字,女儿又惊又喜,差一点叫出声来。
对于邓小平一家来说,这一天可以说是这两年来心中最舒畅的日子。夜幕降临,邓小平一家特意换上了亮度更大的灯泡,卓琳特意抄了几个邓小平喜欢吃的菜,邓小平高兴地开了一瓶茅台酒,给家人一一斟满,共同举杯,一饮而尽:
“那人不死,天理难容!”
就在一个多月前,蒙古大漠的一声巨响,让国内的政治形势开始出现了变化。周总理在毛主席的支持下,开始对各条战线进行整顿,将一批老干部陆续解放出来。
次年年初,陈毅在京病逝,毛主席突然现身追悼会,让整个追悼会的规格提高了不少。当毛主席乘车抵达八宝山,见到陈毅的妻子张茜后,毛主席异乎寻常地说了一番追忆往事的话,在列举陈毅的丰功伟绩时,毛主席特别提到了邓小平:
“……邓小平的问题是人民内部矛盾。”
这是邓小平在遭受冲击之后,毛主席第一次在公开场合提到他,一旁的周总理立刻敏锐地捕捉到这一细节,当即叮嘱张茜:“这是最高指示,要把毛主席的这个评价传送出去啊!”
不久,邓小平的女儿邓榕获准前往江西看望父母亲,途经北京时,已经“解放”的王震特意叮嘱邓榕,将毛主席在陈毅追悼会上的“最高指示”告诉他父亲,并让他父亲尽快给毛主席写信。
远在江西的邓小平听说此事之后,两次给毛主席写信,提出出来工作的请求。毛主席看过信后,将信批给了周总理,并让汪东兴将信印发给中央各同志。
虽然毛主席没有明确表示要重新起用邓小平,但对于邓小平的肯定态度已经相当明确,因此周总理开始为邓小平复出扫清各种障碍,并以中央的名义通知江西方面:
恢复邓小平的党的组织生活,安排其进行一些访问调查的活动,以尽快适应外界时局的变化。
按照中央指示,邓小平提出在江西省内走一走、看一看。很快中央批准了邓小平的请求,江西省委对邓小平的行程进行安排,第一站就是前往井冈山。
1972年11月,邓小平一行五人乘车离开南昌。由于当时邓小平还没有被宣布正式“解放”,因此江西省委规定沿途的接待单位,一把手不必陪同,不要随便提问,不要照相等等,其中还特别强调,不要安排邓小平单独会见任何人。
邓小平一行首先来到樟树,参观了盐矿和酒厂之后继续向南赶路。到达吉安之后,邓小平一行受到井冈山地委的热情欢迎,并特意将他安排在毛主席曾住过的地区交际处下榻。
第二天一早,邓小平一行前往永新县城。当听说当年朱德亲自指挥的龙源口大捷,被篡改为他人的功劳时,邓小平连连摇头:“这些人注定是要失败的。”
参观完龙源口,邓小平一行又去了当年毛主席进行“三湾改编”的地方,以及湘赣边界党的“一大”会址茅坪。当讲解员讲到当年朱德挑粮的扁担也遭到篡改时,邓小平笑着说:
“假的就是假的,真的就是真的嘛!”
参观完井冈山之后,邓小平一行来到了井冈山山脚下的泰和县,这里是上下井冈山的必经之地,大多数参观井冈山的人,下山之后都会在这里歇脚。当汽车驶入县委招待所,邓小平走下车时,立刻引起了很大的轰动。
原来,前来迎接的几位县委领导,并不知道来人是邓小平,只知道是一位名叫“老邓”的重要人物。
来到泰和的第二天中午,县委负责人刘步山在邓小平午休起床之后,走进了邓小平的房间。当时邓小平正在客厅看书,见刘步山进来,点了点头和他打招呼,刘步山先询问了一下邓小平这两天的饮食起居情况,然后鼓起勇气对邓小平说:
“首长,有一位您的老部下想见您。”
刘步山所说的这位老部下名叫池龙,在长征时期是邓小平手下通讯兵。在邓小平来泰和的前几天,池龙回乡探亲,恰好也住在县委招待所,由于邓小平到来之后,安保措施明显加强,引起了池龙的注意。
“老刘,住在东头的客人是谁?”池龙和刘步山相熟,便好奇地向他打听。刘步山知道瞒不住,便小声告诉他是邓小平来了。没想到池龙一听立刻站了起来,用不容置疑的口气说:
“你给我安排,我要见他,我熟悉他。”
刘步山知道上面明确规定不让邓小平单独会见任何人,但又不忍拒绝老朋友,只好答应试着安排一下。
听完刘步山简单的讲述,没想到一向喜怒不形于色的邓小平当即兴奋地说:“可以,可以,快让他来。”但要安排会面必须得经过邓小平身边管理秘书的同意,管理秘书一听,立刻觉得很为难,刘步山灵机一动,说都在一栋楼里,外人不会知道见面的事情,如果出了什么事情他来负责。
刘步山和管理秘书交涉的时候,卓琳正在坐在一旁,便趁机提出要出门逛街。因为卓琳也不能单独行动,管理秘书便顺势陪卓琳出去,给邓小平和池龙见面创造了合理的条件。
一切安排妥当,刘步山领着池龙来到邓小平的房间。池龙在门前整了整衣服,开门之后向邓小平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然后紧紧握着邓小平的手向邓小平问好。当年的老首长和老部下一见如故,自然有说不完的话题,而刘步山为了应付“不测”,坐在门口时刻观察。
两人从战争年代一直说到了眼下,自从政治风暴开始后,池龙也遭受到了冲击,为了不让几个孩子受牵连,他把他们送回了泰和老家,自己一个人在山东接受“改造”。
说到激动处,池龙忍不住撩开自己的上衣,给邓小平看自己身上的伤痕。池龙的讲述引起了邓小平强烈的共鸣,但邓小平还是要求池龙“要正确对待自己的遭遇,不能光有个人恩怨”:
“毕竟当年我也是举过手的。”
邓小平的一番话,让池龙顿时愣在当场,要说遭受不公正的待遇,自己远不及邓小平,可邓小平却毫无怨言,如此坦荡的胸怀,让池龙顿时感动地痛哭流涕。邓小平站起身来,拍了拍池龙的肩膀:
“我们党和国家的日子会好起来的,就是还有几个书生在胡闹!”
这一次谈话整整持续了三个多小时,卓琳故意将时间拖到夜幕降临,两人的谈话仍旧意犹未尽。在征得管理秘书的同意后,刘步山又安排池龙和邓小平夫妇共进了晚餐。
第二天一早,邓小平一行离开泰和返回南昌。不久之后,邓小平一家返回北京,邓小平在政治上正式复出。
参考文献:
[1]吴跃农.周恩来力促邓小平复出并主持中央工作[J].湘潮,2020,(06):9-12.
[2]饶道良.邓小平复出前的井冈山之行[J].党史文汇,2002,(04):10-13.
[3]邹艳群.邓小平一九七二年井冈山之行[J].党史纵览,2004,(08):10-13.
[4]高继民.邓小平冒险接见老部下[J].世纪桥,2012,(18):35-37.DOI:10.16654/j.cnki.cn23-1464/d.2012.18.009.
[5]刘步山,高继民.“我冒险安排了这次特殊会面”[J].当代江西,2013,(01):54-55.DOI:10.16706/j.cnki.cn36-1279/d.2013.01.036.
[6]刘建华,刘丽主编. 邓小平珍闻 下.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