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9月份,新中国搞了个大事情,那就是头一回给将军们发勋章和衔级。这次一共给了一千多位开国功臣封了衔。不光是这样,还给那些在红军时候、打鬼子时候,还有解放战争时候立过功的战士们,按功劳大小发了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解放勋章,每种勋章都有不同的级别。
大家都知道,在新中国头一回授军衔那会儿,能同时拿到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还有一级解放勋章的,大都是开国的大将元帅。不过,有个人挺不一样,他虽然那会儿只是个被授予大校军衔的军官,但也得了这三枚一级勋章。这人就是原来湖北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罗厚福将军。
那么他有哪些传奇经历呢?为啥罗厚福明明拿了三枚一级勋章,到了1955年却只被评上了大校军衔呢?
聊到罗厚福将军,或许挺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他是谁,但要是说起我军的历史,罗厚福将军那可是响当当的人物,他这一辈子,简直就像是一部传奇小说。
罗厚福,老家在湖北的黄安县,他出生在1909年6月。大家都知道吧,湖北黄安那可是个有名的“将军摇篮”,一共出了70多位开国将军呢。而且,这地儿还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中之重,后来因为这个,还改名叫“红安”了。
罗厚福打小就在这片充满革命荣耀的地方长大,从小就受到了新潮革命理念的熏陶。所以,在1929年,还没到20岁的他,就和老乡一块组建了赤卫队,还当上了队长。到了第二年,罗厚福明白一个人力量有限,于是果断带着赤卫队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那一年,他也正式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一员,没过多久,就被提拔为连长。
土地革命那会儿,罗厚福将军可是个拼命三郎,他总是冲在最前头,打了很多胜仗,部队里的大领导都特别看重他,觉得他是个难得的人才,所以就不断给他升官。他先后当过红二十八军的营政委,还做过河南光山县的县委书记,后来又成了鄂东北道委第三路游击师的师长。
可谁承想,这么一位立下赫赫战功的红军大将,竟在1935年那场被扩大的“肃反”行动中,差点就被冤枉送了命。
真是出乎意料,就在罗厚福正被带去刑场的路上,一帮敌人突然间冒了出来。但罗厚福没借着这混乱场面“溜走”,他反而要求先带人去击退敌人,然后再回刑场。押送他的战士一看形势紧迫,也只能同意了。绳子一解开,罗厚福立马带着战士们向敌人发起了攻击,没过多久,那些敌人就被全部消灭。就这样,罗厚福因为打退敌人的功劳,逃过了一劫。
不过话说回来,罗厚福最终还是没能留在军队里,被踢了出去,最后只能去当个挑夫。那时候,有人跟他说不如去找大部队,也有人劝他另找出路,但他都摇头拒绝了。他态度坚决地说:党让我们在大别山坚持斗争,不管怎样我都不会离开……就算死,我也得死在大别山上。
罗厚福将军的那股子劲儿,真是让人打心底里佩服。难怪他以前的上司李先念同志,每次说到他都是一通夸奖,赞不绝口。
罗厚福同志在大别山区长期孤军奋战,没有主力部队的支持,但他始终顾全大局,严格遵循上级指示。他坚定地树起红旗,勇敢地与敌人斗争,因此在当地老百姓心中赢得了极高的声望。
土地革命那会儿,罗厚福将军始终硬气地在大别山打仗,他参与了鄂豫皖根据地前前后后五次打退敌人的“围剿”,还熬过了整整三年的南方游击苦战。他真是拼尽全力,为鄂豫皖根据地的站稳脚跟和壮大立下了大功。
抗战一打响,罗厚福就留在大别山,一直跟敌人干到底。他先后挑起了新四军独立游击支队第六大队的头儿、新四军鄂豫挺进纵队一团团长,还有新四军第五师第十四旅旅长这些担子。那会儿,他带着队伍,天天跟日伪军和那些顽固派较劲,一场场小胜仗积累起来,最后换来了抗战的大胜利。
1945年,抗战终于赢了,国共两边签了个大协议,叫《双十协定》。老百姓们都盼着的好日子,眼看就要来了。可大伙儿正高兴着呢,蒋介石带着的国民党那边,却在背后偷偷准备打仗,打算往我们解放区闯。
1946年6月26号那天,蒋介石突然就不守规矩了,他悄悄集结了大批军队,对着我们的中原解放区猛地发起了大攻击。这么一来,解放战争的大戏就算是正式开场了。
其实啊,在“中原突围战役”还没正式打响前,我们党就已经发现国民党那边在搞一些小动作,所以早早就开始准备应对了。比如说,当时就让江汉军区的副司令员罗厚福带着部队待在原地,故意吸引敌人的注意力,好让咱们的主力部队能安全撤退。
得说一下,罗厚福带着队伍刚搞定牵制敌军的任务,并且顺利冲出去没多久,就猛然接到上级的新指令,让他赶紧掉头回去,去支援正从南路突围的主力大军。
被敌军重重包围,能杀出重围已是万分艰难,眼下竟要主动往敌人窝里钻,这简直就是往火坑里跳。因此,有的战士心里直犯嘀咕,觉得咱们不是主力军,也就只能给主力军打打下手。罗厚福将军平日里火气大,换做往常,早就恼了,但这次他硬是把火气压了下去,心平气和地给大伙儿讲道理:
作为一名军人,听从命令是最基本的责任,我罗厚福对党中央的指令绝对遵从。咱们共产党的队伍,绝对不能像国民党那样,对困境中的人视而不见……
经过他一番真心实意的劝说,战士们很快就转变了心情,并且马上调转方向,支援南路的主力部队冲出去。接着,江汉军区跟南路突围的主力汇合到了一起,成立了鄂西北军区,罗厚福当上了副司令员。
1946年冬天,主力大部队撤走后,罗厚福接到命令,带着一小队人马留在了鄂西北。他的任务是建立新的根据地,并在中原敌后继续打游击战。那时候,他亲自指挥了一场很有名的摩天岭战斗,连续三次击退了敌人。那些敌人的人数是他们的好几倍,但罗厚福他们还是打赢了,让敌人吃了大亏。
后来,敌人又纠集大批兵力去围攻罗厚福的队伍,但每次都没能成功。这样一来,那些被派来攻打我们鄂西北根据地的敌人吓得不行,只好赶紧发电报给南京,说:“罗厚福的队伍太嚣张了,咱们国军老是被打败,损失特别大……”
但是,敌人的进攻实在太过凶猛,咱们这边不管是人数还是武器,都跟敌人差了一大截,这个地方根本没法长期守住。所以,有部分同志觉得,咱们还是撤退为好,毕竟只要人还在,希望就总有嘛。
这次,罗厚福再次干脆地回绝了,他讲道:守在鄂西北是党组织交给咱们的重要使命,没有党的命令,咱们绝对不能走。咱们在这多牵制点敌人,就能给主力部队大大减压……
罗厚福带着队伍在大别山里头一直打拼,就这么挺着,直到刘邓大军到了。刘邓两位领导一瞅见他,直夸他说:大别山那红旗一直飘扬,枪声也一直响着,你罗厚福可是立了大功啊。
面对首长的赞扬,罗厚福有点不好意思,愣了好一会儿才开口说:和那些已经牺牲的兄弟比起来,我算是很幸运了!
罗厚福遵照刘邓领导的战略部署,继续在内线顽强战斗。他不仅协助主力部队成功转移出大别山,还投身于包括淮海战役等一系列的重要战事,为全国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新中国一成立,罗厚福就开始在湖北军区工作,先后当过副参谋长和干部部部长等要职。1955年9月的时候,他还被评上了大校军衔,并且得到了三个很重要的勋章,分别是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其实,罗厚福的军衔问题,一直以来都让大家议论纷纷。有人觉得,红军那会儿他就是师长,论资历、论战功,怎么着也得给个少将当当。你看他以前的部下林维先,后来都成了中将。怎么轮到他,就只混了个大校呢?
关于这事儿,大家普遍有三种看法:
首先,他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站出来保护过一位对革命事业出过力的村长。按道理来说,他这么做也是能理解的,但没想到后来那个村长被查实犯了罪,结果他也跟着被扯进去了。
另外,他动用了自己的职位便利,给自己的老丈人搭过线,参与过鸦片交易。
另外一件事是,1951年的时候,罗厚福在孝感军分区当司令员。他看到手下官兵们吃得不好,穿得也差,生活挺艰难,心里头实在过不去。于是,他就自己带头,搞了个卷烟厂起来。这卷烟厂被他管得井井有条,效益也挺好,官兵们的生活条件跟着就上去了。不过话说回来,那时候情况特殊,他这么干其实是不合部队规矩的。结果,上级知道了这事儿,就把他从正军级的职位降到了正师级。到了1955年授衔那会儿,因为他这个职级问题,自然就没够格拿到少将军衔,只拿了个大校军衔。
这个处分呢,一直到1957年以后才被拿掉。也正因为这事儿,到了1959年以后,他的工作就有了新的变动,当上了湖北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
说起来,对于罗厚福将军为啥没拿到将衔这事儿,我个人感觉吧,主要还是因为组织上经过多方面考虑后做的决定。跟其他说法比起来,我更倾向于这个看法。
在第一次给大家定军衔那会儿,评定标准可不少,不光要看你的经验和立下的战功,还得瞧瞧你现在当的啥官、在军队里是个啥级别,当然啦,你以前做出的贡献和现在的状况也会被仔细考虑进去。罗厚福得了个大校军衔,这可不是说他的经验不够或者战功少了,可能就是那时候的实际情况决定的,他还没达到少将的标准。不过后来,到了1961年以后,他还是升成了少将。
尽管罗厚福将军只拿到了大校军衔,但他从没放在心上,心里头那叫一个淡定。他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是:是党培养了我,人民是我衣食父母,没了党和人民,哪还有我这个罗厚福啊!
老领导李先念曾这样称赞罗厚福:“他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也是个不折不扣的优秀党员。”
跟他的老战友林维先比起来,罗厚福后来的日子过得不算好。在那个特殊的时候,他也挨过整,最后在1975年5月11日走了,那时候他66岁。反过来说,林维先呢,他做过南京军区和武汉军区的副司令员,还连续两届当上了国防委员会委员,算是风光一时。他是在1985年7月28日去世的,那时候73岁。
罗厚福将军离世后,他的骨灰被送回了老家,安置在了鄂豫皖苏区那座纪念革命烈士的陵园里。
1. 《说说罗厚福将军的那些事儿》军中英杰传·杨辉田笔下罗厚福将军,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咱们今天就来聊聊他的几个小故事。在军营里,罗将军那可是响当当的名字。他作战勇猛,智勇双全,总是身先士卒,给士兵们树立了榜样。而且,他不仅武艺高强,还特别注重战术策略,总能想出奇招妙招,打得敌人措手不及。再说说罗将军的为人。他平易近人,对待士兵就像对待自己的兄弟一样。不管谁遇到困难,他总是第一个伸出援手,帮忙解决问题。他的这种亲民作风,让士兵们对他都充满了敬意和爱戴。还有啊,罗将军还特别注重学习。他虽然是个大忙人,但总是挤出时间来读书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军事素养和领导能力。他的这种勤奋精神,也激励着士兵们不断进取,追求卓越。总之,罗厚福将军是个值得敬佩的将领。他的事迹和精神,将永远激励着后人前行。
3. 荣耀印记——记共和国一级勋章背后的故事. 军旅往事. 王忠东讲述在历史的篇章里,有一串光辉足迹,它们属于那些立下赫赫战功的英雄。今天,我们要聊的是共和国一级勋章的那些事儿,通过军事历史的镜头,跟随王忠东的叙述,探寻那些不朽的传奇。这些勋章,不仅仅是金属的冷硬,它们是热血与汗水的结晶,是无数英勇瞬间的见证。每一枚勋章背后,都藏着一段段惊心动魄的故事,记录着共和国儿女为了国家的安宁与尊严,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不懈努力。王忠东,一位军事历史的讲述者,他缓缓铺开历史的画卷,让我们仿佛置身于那些烽火连天的岁月。在他的讲述中,我们听到了战士们的呐喊,看到了他们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的身影,感受到了那份对胜利的渴望和对国家的忠诚。这些获得一级勋章的英雄们,他们的事迹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历史的天空。他们的名字或许不为所有人所知,但他们的精神却永远镌刻在了共和国的丰碑上,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通过王忠东的讲述,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这些勋章背后的重量和意义。它们不仅是荣誉的象征,更是对那段峥嵘岁月的铭记,对那些英勇无畏的战士们的最高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