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霁云:卑微之人只得独善其身?“公有言,敢不死?”

荔枝聊过去 2024-05-31 21:18:51

“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尽之卒,战百万日滋之师,蔽遮江淮,阻遏其势,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睢阳保卫战,睢阳太守许远、清河县令张巡率数千忠勇之士与数十万叛军相持十个月,使叛军不能南下江淮,为平定“安史之乱”,保住大唐盛世立下了大功,而张巡、许远、南霁云等人却死于胜利的前夕。

一、要冲之地,壮士从军

自唐朝天宝十四载(755)安禄山起兵以来,叛军仅用一年时间,就陆续攻克河北诸郡及洛阳和长安,迫使唐玄宗仓皇逃窜到蜀中。但大唐并未丧失可战之力,唐肃宗命郭子仪、李光弼等人向安禄山发起反击,一度击败史思明,收复河北一带,而支撑大唐反击的正是来自江淮的钱粮来源。

睢阳素有“江淮之蔽屏,河洛之襟喉”之称,在弑父称帝后,安庆绪及其党羽也看上了江淮之地,想要掠夺其财富作为继续征战的资本,同时还能切断大唐最后的钱粮来源,因此派出大将尹子奇和几十万大军扫荡河南,河南各州县纷纷陷落,唯有睢阳苦苦支撑。

南霁云便是河南人,若是没有这次“安史之乱”和尹子奇南下,他可能一直是一个地位低下的船夫,并没有留名青史的资格。当听说安禄山起兵造反后,他果断投军,在河南失陷后,他前往睢阳并得到张巡的赏识,成为这支孤军的先锋大将。

为了守护睢阳,张巡奇谋频出,南霁云在其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坚守到五月时,叛军缺粮,欲在城外收麦以充军粮,张巡在城墙上看到后亲自擂鼓,让叛军以为自己要出城作战,等到叛军做好准备后,张巡又停止擂鼓并让士卒休息,等叛军放松警惕,南霁云率大军杀出,直捣尹子琦大营,斩将拔旗。

二、拼死突围,拒食断指,

可就算张巡再有急智,南霁云等人再勇猛,也依然无法弥补人数差距的鸿沟。思虑再三后,张巡派个人武力最强的南霁云向外求救,承担着全城人希望的他率领十余精骑突出重围,向屯兵彭城的御史大夫许叔冀求援。手握重兵的许叔冀巍然不动,因为他明白自己是双方都必须示好争取的对象,因此只给了南霁云布匹数千,气得后者破口大骂,却是无可奈何。

张巡又派南霁云至临淮告急,这次叛军有了防备,将南霁云等突围的勇士们团团围住,可他们还是小看了南霁云的勇武,只见他如同天上降魔主,宛如一个战神,拼杀到了临淮,“贼万众遮之,霁云左右射,皆披靡”。然而镇守临淮的贺兰进明也不答应出兵。

虽然贺兰进明有“好古博雅,经籍满腹”的才名,但盛名之下却是德行能力不配才华的小人。安史之乱爆发时,贺兰进明因为守城无绩,治军失律而罢职,在唐肃宗那刷了个脸因此被任命为河南节度使兼御史大夫,可叛军的铁骑又来狠狠打了他的脸,河南诸州县纷纷投降叛军,却被张巡遏制了攻势。这一对比,贺兰进明哪里是张巡的对手呢?

由于嫉妒张巡打出来的威名,贺兰进明拒绝增援睢阳,还想要将南霁云纳入麾下,因此大摆宴席,美饮美食不绝,希望留下南霁云。面对诱惑,南霁云想到的却是身先士卒的主将张巡、和蔼朗然的太守许远,和浴血奋战的同袍们,“霁云所以冒贼锋刃,匍匐乞师,谓大夫深念危亡,言发响应,何得宴安自处,殊无救恤之心?夫忠臣义士之所为,岂宜如此!”甚至觉得自己辜负了张巡的信任,自断一指,示之以信。

三、箭矢明志,云敢不死

可就算南霁云将睢阳的难处和唇亡齿寒的道理言明,甚至自断一指,但依然没能说服贺兰进明,愤怒的他抽箭回头射向佛寺的宝塔,“吾破贼还,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没能得到援军,南霁云继续奔走,从真源得李贲送马百匹,从宁陵得城使廉坦的三千军队,可终究是杯水车薪。

夜间,南霁云与三千义士袭击叛军,损失两千人,从叛军手里抢夺的几百头牛,得以入城与袍泽相见,众人也因此知道自己是孤立无援了,皆执手相泣。眼见南霁云没能带来援军,有人提议弃睢阳而去,张巡、许远认为这支残兵已经无法远行,睢阳城是大家的坟墓,不必再迁。

在叛军的猛攻之下,坚持了十个月的睢阳城被破,张巡、许远等人皆被俘,叛军首领尹子奇一一劝降,对于这个射瞎了自己一只眼的猛士更是青睐有加,张巡、许远都拒绝了尹子奇的招降,但南霁云呢?若他投降叛军,那必然为其大用,给大唐带来不可预见的麻烦。

“南八,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是舍生取义还是苟且偷生?不是所有人都能坦然面对死亡,但能够跟随张巡杀贼,南霁云觉得此生无憾矣,云笑曰:“欲将以有为也。公有言,云敢不死?”慷慨就义,死后被封为开府仪同三司,赠扬州大都督。

何其有幸,正是张巡、许远、南霁云等义士死守睢阳,为大唐赢得全面反攻的机会;何其遗憾,睢阳城破后仅仅数日,叛军就被降服,南霁云等人死在了胜利的前夕;何其悲壮,张巡以不足万人之众困守十余月,南霁云为求援拒食断指,最后众人皆慷慨就义。“天下之不亡,其谁之功也?”“张巡祠”“南将军祠”足以言明。

2 阅读:260
荔枝聊过去

荔枝聊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