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国产新能源汽车——哪吒,因为供应商讨债、研发团队解散等传闻陷入舆论风波。
但是在2022年的时候,哪吒汽车可以说是风头无两,拿下当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销冠。
如今负债近百亿、资不抵债,正面临成立以来最严峻的生存危机。
从销冠到负债,在这三年里,哪吒汽车到底经历了什么?国产新能源车离开了政策扶持,真的只能被市场淹没吗?

作为造车新势力,哪吒早在2014年就已经创立,并且在2022年度过了最为辉煌的一年。
但是没想到,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如今仍然走在了被淘汰的边缘上。
3月25日,哪吒官方回应首席技术官戴大力确认离职,如今已经加盟奇瑞汽车。

现如今,大量哪吒汽车的4S店倒闭,不仅汽车销售成了问题,很多车主的售后也很难保障。
更糟糕的是,25年1月份,由于欠下了180亿巨额外债,而且无力偿还,哪吒的备件库被封,大量汽车成品和零件积压在仓库里。
各地的供应商见此情况,都坐不住了,纷纷前往上海总部讨债,甚至还有人当场在总部大厅打起了地铺。

但是一名哪吒前员工透露说,现在高层基本都拿着高额工资,租房补贴甚至高达五位数。
而对于普通员工来说,如果不走仲裁,甚至连原来一半的工资都拿不到。
并且还有员工的离职流程,正在办理中,员工还会越走越多。
遥想2022年,哪吒拿下当年销冠的时候,是如何的意气风发。

就在今年3月份,哪吒连续爆出多条消息。
其实由于经营不善,早在24年国庆前后,内部经历了先降薪、再发半薪的情况。
那个时候起,有不少员工,就因为薪资问题,陆续离开了公司。
今年春节还有2000人在职,到了3月份,就已经走了200多人了。

2022年,“蔚小理”三家还在为月销破万发愁时,哪吒却直接带着两款“买菜车”杀入市场。
它没有研究当时正火的自动驾驶,反而想尽一切方法降低成本、扩大空间。
但这一战略,反而精准戳中了县城青年的需求——充电便宜、空间大,而且能连手机。
凭借“低价冲量”的战略,哪吒4S店在三四线城市纷纷开花。

在22年上半年,哪吒保持着月销量在一万以上,到了22年底,更是以15.2万辆的成绩稳居第一。
进入到2023年以后,虽然相比上一年销量有所下降,但全年也卖出了12.7万辆,还开拓了一片海外市场。
但是谁也没想到,来到2024年以后,哪吒却突然“爆雷”了。

在主打的“平民车”拿下市场后,管理层却把目光转向高端化与小众市场。
接连在23年、24年连续推出两款跑车车型,定价在17万左右,企图吸引一波年轻群体。
但是这款车并没有获得高端用户的认可,同时又失去了一部分对价格比较敏感的摇摆群体。
这导致哪吒主力车型的销量,断崖式下跌。

一个战略的失败,会带来连锁反应。
在生产上注入了资金,那么在技术迭代上,必定会减少。
但是比亚迪等造车新势力,本身就拥有比较先进的车内技术,这几年新能源车的价格也一降再降,消费者有了更好更多的选择。
哪吒汽车已经犹如风中残烛,未来渺茫。

哪吒GT
再加上最近负面舆论,诸如企业欠薪、创始人因债务问题,限制高消费等。
很多消费者都不看好哪吒的未来,对其敬而远之。
而且根据一些车主的亲身经历来看,哪吒的售后情况也并不乐观。

为了降本增效,哪吒汽车关闭了不少4S店。
而哪吒的公关部门回应:一些销售网络仍然在运营,一些售后服务中心也可以兼职销售功能。
但不少消费者却对此有不同的看法。

义乌一位车主表示,自己哪吒U的充电机坏了,但是配件却迟迟没到位,导致车子使用不了,已经在家停了两个月了。
而义乌原来有6家哪吒4S店,但是现在都关门了。
一些外地的4S店表示,可以调动配件,但是无法走质保,还需要自己另外掏钱。

而杭州何先生的车,虽然还能用,但是增程器损坏,店内也没有配件,只能等待调货。
开车只能用纯电功能,表面上说支持200公里里程,但实际上需要打个七折,跟一辆老头乐差不多。
但是不使用增程器,对车的危害很大,所以现在车也放在家里,一般不开。

杭州当地一些4S店因为与物业的租期没有商量好,直接被贴上了封条。
门口的车因为无法转移进去,所以也上了链条。
电话咨询哪吒服务中心的人时,他们明确表示,自费可以修,但是提供不了质保内的免费配件。

在遭遇资金问题后,哪吒也尝试过奋力自救。
3月20日,哪吒汽车在泰国,与当地的金融机构和代工厂,签署协议,获得了100亿泰铢的授信,折合人民币21.5亿元。
泰国代工厂预计今年7月份,可以启动哪吒汽车,在泰国本土的生产线。
但是目前而言,泰国整体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也不多,还要与比亚迪、长城等企业竞争。

更关键的是,在海外生产也需要资金投入。
而哪吒汽车的现金流能不能支持他,完成这个海外布局,仍然是个迷。
如果海外市场补不上本土的窟窿,那这场布局也只是空中楼阁,落不了地。

在中国,哪吒也提出了“债转股”的方案。
从字面上来理解,这个方案就是把债务转化成股权,把债主绑上自己的船,用股权分红来抵债。
但是现在,哪吒汽车已经没有足够的盈利能力了,尤其是天价的债务,更是让哪吒无力翻身。
很多债主不认可哪吒的“债转股”方案,这也是一大障碍。

从曾经的销冠,到如今背上天价债务,背后的原因其实有很多。
至于以后,哪吒汽车能否像电影里的哪吒一样,坚持“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理念,还要看以后的安排。
至少现在,它还是要先解决自己的财务问题。
参考资料红星新闻——《直击漩涡中心的哪吒汽车:智驾部门解散,子公司无可执行财产,“起死回生”面临诸多挑战》

中国经营报——《哪吒汽车“生死竞速”》

新京报——《售后断供、门店收缩,哪吒汽车等待融资“逆天改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