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一个头疼事物的消失

开源滚球 2024-07-13 05:03:06

多年来,有件让魔都一线颇为头疼的事,但这件事忽然间就被化解了——工地门口的摊子。

工地往往在郊区或者尚未完全开发的位置。工友们需要重油重咸的食物,要么三三俩两坐上面包车,去到临近的街镇,打打牙祭。要么吃吃一言难尽的食堂。最佳选择是工地门口的摊子:有的水饺吃到饱,有的面条吃到饱,有的米饭管饱,几荤几素十几块。

总而言之,量大管饱、薄利多销、物美价廉是工地门口摊子的特点。至于执照、许可、健康证,简直天方夜谭。

因此,魔都既有人均几千的偶咩卡塞,也有油盐爆表的工地赛博朋克美食。

由于地处偏僻,往往检查人员懒得去瞅、市民少被影响、有证照的小餐馆察觉不到竞争。从而,这些摊子一般相安无事。但在数次运动中,却令一线人员略为头疼。

头疼病折磨了曹操大半辈子,工地食物的问题却忽然间消失。

究其原因,消费群体都离开了。就我自己的观察,河南的工友代师傅,从事防水工作(这是门手艺活,工资较高)。他啃啃食堂的大鸭腿、吃吃门口的冻水饺,不亦乐乎。但他待的工地渐渐没活可干,等工友们都离开,自然而然乱摆摊的店家都没了。

还有一位工友是四川的。大抵是四川方言吧,他把工作叫做“找活路”。听着有种淡淡的哀伤,他已经好久没找到活路了。工地的摊子当然也做不下去。

有的人可能会说,这些人的生活关我屁事?

举小代的例子,他之前一年能拿大十几万的工资,节衣缩食,都会带回老家。老婆孩子日常有消费,孩子补习会花钱。实则都是宝贵的流动性进到了他的老家,河南平舆。

如果我们切换到摊主的视角呢?起早贪黑、薄利多销,一年挣些钱,一样会带回老家。促进当地的消费。

那么,魔都的人是否可以叉着腰说,和自己无关呢?看起来确实,工友和工地摊子和居民八竿子打不着,但项目的关联方、整体的消费、劳动力的供给,会千丝万缕与十里洋场挂钩。

譬如,买新房的,拿到的将不是小代师傅他们的活儿,而是朝不保夕的磨洋工的工友们的活计。怎么可能质量好?旧屋子呢?要维缮,却缺乏靠谱的熟练工,还会被漫天要价。

如果我有得选,会选择热闹的、人头攒动的看似没有被管起来的摊子们,而非冷冷静静的、草高三尺的空地。

敏锐的朋友们发现,浦东就是上海、上海就是浦东;工地就是滴滴、滴滴就是外卖。本文表面写工地摊子,实际写的是我们当下的市场、当下的环境、当下的生态。

努力苟住。

------有根分割线------

昨天,分析了硅宝科技、华明装备、平高电气、川宁生物、雪峰科技。供7月雪球小伙伴参考。

0 阅读:5

开源滚球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