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跌20,一天跌30……
看着跌幅貌似不大,但是架不住时间战线拉得长。
算算时间,小麦这回下跌前前后后也有半月了,除了中间增储消息出来后,市场稍稍稳了两天。
但也就是稳了两天,然后又继续掉头下跌了。
虽然说粮价涨涨跌跌,也是市场的正常现象,但这回小麦可“病”得不轻。
小麦得了什么“病”呢?
一是需求落了,但很多人看不见。
有人可能会说,需求哪儿落了?面粉需求是刚需,落又能落到哪儿去?
这个看法也不全对。
因为面粉需求近几年来看,确实是变化不大,但是如果把时间线拉长,就会发现,面粉消费是下降的。
不过,当前小麦主要的需求仍然是面粉,约占到7成左右。
但这不是重点。
重点是什么呢?
重点是小麦的饲用量级。
在过去长达十余年的时间里,小麦进入饲用领域的占比很小,所以影响也很小。但是从2020年全球粮食市场大动荡以后,玉米价格狂飙,于是小麦这个替补队员就登上了舞台。
甚至在近两年里,小麦进入饲用领域的量成为了决定小麦价格的关键因素。
没错,一般来说消费占大头儿的才有这个定价资格,但是小麦是个例外,别看饲用占比远不及食用,但是却成为了小麦定价器。
比如,去年由于受烂场雨影响,出现了大量的芽麦以及质量受损的小麦,这些小麦就进入了饲料领域,从而也拉动了整体麦价上行。
但是今年就是另外一番景象了。
关于今年小麦是否丰产一直争论不休,但其实没有意义,因为从行情表现就可以看出,即便小麦没有明显丰产但是质量也要远好于去年,所以整体上进入饲用领域的量就大大减少了。
但是很多人视而不见,或者依然认为,只要小麦和玉米价差缩小,小麦就会依然大量进入饲用,就会提振小麦价格。
这是不对的,而且也是危险的。
二是行情落了,但情绪没落。
小麦的第二个“病症”在于粮价大行情与情绪的不匹配。
虽然关于粮价行情回落的消息也一直在飞,粮价也一直在落,但俗话说,从低到高易接受,但由高到低就难接受了。
或者说,行情回落是现实,但是每个人心理如何去看待和理解,这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再加上网络上时不时还飞出一些粮价要大涨的消息,涨肯定令人激动,也更容易被人接受。
但是现实就是现实,在没有突发的“黑天鹅”事件影响下,行情是很难回去的。
情绪上不接受,动作上就会变形,然后结果就会更糟。
三是玉米跌了,小麦慌了。
这两年玉米和小麦的关系变得尤为紧密,两者互为顶底,而这次玉米旺季下跌,也使小麦受到很大打击。
本来小麦与玉米价差缩小,小麦开始进入到了替代区间,但事实上饲料企业并没有大肆采购小麦,或者说使用小麦的比例并不高。
一方面是除了玉米,今年豆粕等也都在降价,小麦的饲用性价比优势并不明显。
另一方面,当前猪价猛涨,养殖利润较好,也不愿轻易修改配方,所以对小麦的需求也就不高。
再加上马上又要临近新玉米收获,部分贸易商也有腾仓需求,于是都在抢着卖粮,小麦价格自然也就撑不住了。
但其实行情还是那个行情,供需也依然是那个供需,只是每个人看待行情的出发点和心理不一样,所以对于行情的预期也就不太一样。
所以小麦的“病”更多是在心里,只有先把心态调整好了,小麦的行情才会顺。
本文完,感谢阅读!随手点赞,给个支持。
生育率急降,每年两千多万转为老年人,粮食消费逐年下降
虽说小麦价格跌了,但是化肥农药都涨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