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会有个叫郭玹的人,说起来挺有意思,明明是个不起眼的二房庶子,愣是在三个皇帝手底下混得风生水起,这事放在现在都够写个职场宝典了,关键是人家玩明白了一个道理,在官场上装傻比装聪明管用多了。
郭玹生在侯府里,但他爹只是个二房的儿子,他妈更是个普通官家的女儿,这出身放在那会的勋贵圈子里,说实话真不够看。
那时候郭家的一房可是牛得很,他叔叔郭镇娶的可是太祖皇帝的闺女永嘉公主,在朝廷里横着走都没人敢说啥。
小郭玹从小就跟别的勋贵子弟不一样,整天往外祖父徐成家跑,不是为了玩,是为了听徐达的故事,这人可是开国第一武将,听多了这些故事,他就琢磨明白了一个道理。
十岁那年他爹在靖难之役里死了,郭家一下子就没了靠山,但这小子没哭没闹,反而特别冷静,好像早就想好了该怎么办似的。
到了永乐年间,郭玹主动请缨去了汉王朱高煦的青州当差,这一手玩得漂亮,既躲开了是非,又能积累资历。
他还把姐姐塞进了太子府,这下子两边都有人了,太子和汉王谁当皇帝他都不怕,这种左右逢源的本事,放在现在都够写本职场指南了。
郭玹最懂一个道理,在那个年代,光有个好爹不够用,得靠自己的本事才行,所以他比谁都清楚该怎么在夹缝里求生存。
永乐二十二年朱棣死在北伐路上的时候,郭玹立马就弃了汉王投靠新皇帝朱高炽,这一手玩得漂亮,直接就混了个武定侯的位子。
朱高炽对他挺好,但他心里清楚这皇帝身体不行,果然没多久朱高炽就驾崩了,新皇帝宣德帝才十七岁。
在宣德帝面前,郭玹玩了一手装傻充愣,说自己就是个粗人只会打仗,朝廷大事都是那些读书人的事,这招特别管用。
到了英宗朝,郭玹又换了个套路,这回是装老实,主动请辞说要告老还乡,结果太后和小皇帝更看重他了。
郭玹最厉害的地方就是,他知道在不同的皇帝面前该装什么样,有时候装忠诚,有时候装谨慎,有时候装老成。
这种本事不是谁都能学会的,关键是他太懂得看人眼色,知道皇帝想要什么样的臣子。
永嘉公主气得不行,自己可是太祖皇帝的闺女,结果连让儿子继承个侯位都办不成,这事说出去都丢人。
她儿子郭珍整天在她面前抱怨,说自己才是正经的嫡长孙,凭什么让二房的小子把位子给抢了。
永嘉公主一气之下给皇帝上书,结果反倒把小皇帝给惹毛了,朱祁镇直接说了,这是先帝定的,你要是不服,小心连现在的官都保不住。
郭玹对这些争议根本不在意,每次见到郭珍都客客气气地叫侄儿,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他根本没把郭珍放在眼里。
他就这么稳稳当当地坐了几十年武定侯,到最后连太祖皇帝的女儿都拿他没办法。
土木堡之变后,郭玹被免了职,只保留了侯位,对这个结果他倒是看得开。
英宗复辟后更有意思,不但没重用他,反而更疏远了,说他当初没有极力反对立景泰帝。
临死前郭玹跟儿子说,咱们家能有今天全靠自己本事,可惜他儿子没学会他那套本事,后来郭家就慢慢没落了。
这故事告诉我们,在那个年代,光有个好爹不够用,得靠自己的本事才行,郭玹最懂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