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在标有“宫斗”标签的电视连续剧《甄嬛传》中,华妃是一个嚣张跋扈,嫉妒心强,心狠手辣,工于心计,不择手段,仗着自己娘家的势力做了不少坏事的人,可以说这是一个狠角色。但历史上真实的华妃并不是这个样子的,而是一个端庄淑娴,通情达理,有政治头脑和自知之明,深受雍正皇帝宠爱的人。
《甄嬛传》中华妃的原型就是历史上的年妃,也就是敦肃皇贵妃。父亲是湖广巡抚年遐龄,大兄长年希尧是广东巡抚,二兄长是大名鼎鼎的川陕总督年羹尧,年家隶属于汉军镶黄旗。康熙五十年(1711年),由康熙指婚,年妃嫁给雍亲王胤禛(也就是后来的雍正)为侧福晋,其地位仅次于嫡福晋那拉氏(后来的孝敬皇后),高于当时的潜邸格格钮钴禄氏(后来的熹妃,也就是孝圣皇后)。
年妃端庄淑娴,通情达理,深得雍正的宠爱。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三月十二日,年妃生下了一个女儿,为雍正的第四女。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五月二十五日,为雍正生下了皇七子福宜。康熙六十年(1721年)十月初九日,为雍正生下了皇八子福惠。雍正元年五月初十日,为雍正生下了皇九子福沛。从年妃入府首次生育到去世,包揽了雍正帝十一年间的所有子女。雍正皇帝共有十个皇子、四个皇女,年妃就生了三个皇子和一个皇女,可见她是非常受宠的。只是可惜,年妃的三子一女都相继夭折了,对她是一个沉重打击。
雍正元年(1723年)二月十四日,年妃被封为贵妃。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举行了贵妃册封礼。因为当时宫中没有皇贵妃,所以她在当时是后宫的二把手,仅低于中宫皇后,可见雍正对她有多宠爱。
年妃善于观察事物,很有政治头脑。年羹尧对雍正有拥戴之功,是皇帝的宠臣,后又屡立战功,加官晋爵,荣耀至极,因而恃宠而骄,狂妄自大起来,多有目无君主、欺压群臣、僭越违制之事。年妃有所耳闻,一方面劝说兄长要收敛遵制,不要做出不轨之事,一方面又为兄长担惊受怕,忐忑不安。雍正二年(1724年)的一天,年妃回家省亲。她在家里看到了被年羹尧霸占强娶的蒙古贝勒之女,看到了年府的家人们身穿朝服与清朝官员平起平坐,看到了年羹尧妄自尊大、狂妄骄纵的神态。眼前的事实证明了宫外的传言都是真的。回到宫中,她经过权衡利弊,把回家看到的一切都告诉了雍正,并表达了对兄长的不满。雍正对年妃大加赞许,也更加宠敬了。后来年羹尧获罪时,年妃并没有受到牵连。同时,为了照顾年妃的面子,直到年妃去世后,才下旨治罪,赐死了年羹尧。
年妃素来身体虚弱,又因为子女的相继夭折,加之长期为兄长担惊受怕,寝食不安,体质越来越差,到雍正三年(1725年)十一月已卧病不起。十一月十五日,雍正下旨封年妃为皇贵妃。十一月二十二日,刚晋升为皇贵妃七天的年妃,尚未来得及行册封礼就病逝于圆明园。年妃是清朝历史上第一位死在皇贵妃位上并按皇贵妃礼治丧的皇贵妃。
雍正三年(1725年)十二月,年妃被册谥为敦肃皇贵妃。乾隆二年(1737年)三月初二日,年妃与雍正和孝敬皇后一起葬于泰陵地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