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洞探源②——清初大画师笔下的郭洞村

掌上武义 2024-08-05 14:23:59

郭洞村,是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于2003年11月联合命名的首批十二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之一,故有"江南第一风水村"之誉。

说到郭洞的山水,据《武义县志》记载,距今332年前,有位武义知县写了文章来夸奖它。

那是清康熙三十一年即公元1692年,广东饶平县举人江留篇任武义知县。他到任后外出巡访,坐着官轿去了城郊乡村。

回到县署官邸后,他把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并创作了《武阳十景》诗。其中第七首《宝泉漱玉》,就是赞美郭洞山水的。

诗云:“扪萝寻碧涧,一水涤尘襟。雨后涵秋色,风前泻素琴。淙淙穿石过,冷冷入云深。坐对寒侵骨,幽然似我心。”

江留篇知县非常关心教育工作,总结了县教育界开展的义学和置办学田的情况,撰写了报告《武义县新建义学助置义田记》。

在这篇文章里,江知县特别提及时任教育局局长程揆(教谕)和前任教育局局长翁嵩年(教谕)带头捐俸增置学田的大善举。

“前武林(杭州)翁公嵩年天才骏发,倜傥不群。以贤书秉铎兹邑。慨然倡兴,买尊经阁傍民地,建立义学。复捐俸置田若干,收其租入,延蒙师于塾,为之馆谷,而人争向(来)学(习)矣。今公成进士,为显宦。新安程公揆继之。”

翁公嵩年不愧是省城来的杭州人,他头脑精明善于经营教育。

清朝的武义,人口少良田却比较多,翁教谕一看有戏。他拿出俸禄购买了一些田产,等收到租谷后就捐献给了学馆,用作补贴贫困学生的学费。

那么,翁教谕的田产会落在哪里?

原来,翁教谕见县城近郊的田地出售价格比较高,他就跑到了远郊泉溪那边去买田地了。花费同样的钱,能买到手的田地就多了许多,何乐而不为呢。

翁教谕用第一年的俸禄,购买了一百把的田。第二年、第三年,连续五年一共购买了八百把的水田。按古今计量单位换算标准计算:60把等于1亩;八百把就是13.33亩。(清《武义县志》)

翁教谕当年在泉溪镇买田的地方,后来发展成为了一个村庄。村民们为了纪念翁嵩年先生,取村名为“官田”。由此印证了一个本地民间传说“县官来买田。”

好人有好报。康熙二十七年即公元1688年。转眼间,翁嵩年教谕五年任期满了。这位40岁的举人决定搏一搏再一次去参加科举,结果他的考试成绩非常的棒“赐进士出身”。

当年翁嵩年赴京师,对考取进士满怀信心。因此他在离开武义之时已经将自己的全部田产进行了处理,出售并将全部所得捐献给了武义学宫,充实其办学经费。

翁嵩年真不愧是一位热心武义教育事业的伟大慈善家。武义老百姓深受其益,其功德无量。

翁嵩年在武义教学五年,培养出一大批好学生包括城郊郭洞村的学生。

那时候,翁嵩年的郭洞村何氏弟子有:何士琛(后以武经升郡学)、洵瞻(后以武经升郡学)、养威(后以诗经升郡学)、孚式(后以诗经升郡学,考取一等一名补廪生)、云程(后以武经升郡学)、云鹤(后以诗经升郡学、入太学)等。

读书特别出色的学生,官府会送上牌匾,立状元牌坊。

金华府学教授为邑庠生、太学生何云鹤送“成均鼎望”匾。(成均,古代大学的名称。鼎,比喻王位。)(《郭洞双泉何氏宗谱》)

邑侯(知县)江留篇为邑庠生何洵瞻送“杏苑先声”匾。(杏苑,原指种满了杏树的皇家园林。后泛指新科进士游宴处。先声,指开创潮流的人或事物。)(《郭洞双泉何氏宗谱》)

邑侯(知县)江留篇为邑庠生、太学生何云鹤送“俊髦誉望”匾。(俊髦,指杰出的人物。誉望,即名望。)(《郭洞双泉何氏宗谱》)

翁嵩年是一位清初著名的教育家和大画师。

乾隆皇帝的老师、文渊阁大学士张英的次子张廷玉(清朝唯一配享太庙的汉族大臣),曾为父亲的好友翁嵩年(公元1648年—1730年)撰写墓志铭。

《浙江通志·卷一百七十八》收录的内阁大学士兼军机大臣张廷玉《翁嵩年墓志》记载:“嵩年,字康饴,号萝轩。仁和人。生而颖异,年十三即通《六经》《大义》。长于百家之言,靡不探测而尤精于《左氏》。以文章名东南。康熙戊辰成进士。授户部主事。历刑部郎中。”

翁嵩年督学广东。“矢心慎恪,务得真才。先是学使者以琼州在海外檄生童附雷州考试,嵩年曰:‘吾岂以一人易千万人命乎?’出入忠信,何畏焉!竟渡海。后著为令,甲事竣。归里有别业在西湖,退休其中以诗酒自娱。寿八十二终。”

原来,翁嵩年当年督学粤东期间,为解决广大生员应试路途险阻的问题。宁可不让海南的考生冒险渡海来广东,翁嵩年不惧海浪自己渡过琼州海峡亲赴琼郡督考,足显其忠信大义。

琼郡归来广东府以后,翁督学创作了一幅《仗节渡海图》并请查氏兄弟题诗。

查慎行《萝轩属题仗节渡海图》,诗云:

浮山来自东海东,合罗为一罗群峰。

中有仙人五色蝶,奉使远赴蓬莱宫。

下视古珠崖,浩浩积水空。

乘槎客星天上落,文光南射抒长虹。

飞飞报海神,正直能感通。

神之来兮蝶以吿,百匝旋绕官艨艟。

高桅枝亚榑桑红,前驱蛟鳄逃鱼龙。

坎男平展一泓水,巽女顺效三更风。

须臾歘渡五百里,自我往矣归来同。

回头却望九州外,际天一气靑蒙蒙。

绘图兼题诗,诗好画亦工。

为君展畵揩双瞳,蘧蘧形开栩栩中。

昔游非梦恍如梦,此境试叩蒙庄翁。

翁嵩年善画山水。常以枯笔作林峦峯岫,气质古雅疏拙。画法高古,用笔简练。意境深远,文气十足。画家习气,毫发不能犯其笔端。代表作《龙眠山林图》《麻衣负土图》《观获图》。而那一幅《钓台图》现为金陵天渡楼收藏。

康熙皇帝身旁有位大臣张英(公元1637年—1708年),累官文华殿大学士,以礼部尚书入直南书房。史载:“每从帝行,一时制诰,多出其手。”

要知道,清朝没有建立宰相,所以文渊阁大学士就相当于宰相的职位。

宰相张英评论翁嵩年的画作“偏系田家妇子情”“画图偏写麻衣泪”。就是说,翁嵩年的山水画,贴近自然贴近老百姓。

张英《题翁康饴麻衣负土图二首》(《文端集卷•三十二》)诗:

其一

迎养京华翟茀荣,花时常奉板舆行。

画图偏写麻衣泪,知子含凄无限情。

其二

寸草春晖事惘然,白华难补泪涓涓。

怜余蚤岁悲风木,菽水输君五十年。

又作《题翁康饴观获图四首》,诗云:

其一

村落黄云接壤同,曾孙观获指溪东。

寛衣博带丰神古,人在豳风藻绘中。

其二

蚕女缫车动晩凉,农夫钱镈刈秋霜。

有田种秫原堪羡,况在清溪古树傍。

其三

绚烂终归淡泊宜,饱看身世己多时。

人间惟有农桑乐,试读陶家种豆诗。

其四

垂绅日日近承明,偏系田家妇子情。

霖雨他时沾渥后,幅巾来聴叱牛声。

康熙皇帝身旁的另一位大臣陈廷敬(公元1640年—1712年),曾任《明史》馆、《大清一统志》馆总裁,《康熙字典》总修官,工户刑吏诸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

宰相陈廷敬《题翁康饴为敦复尚书(即张英)画龙眠山林图二首》(《午亭文编•卷十六》),称翁嵩年是“画手诗人”。

其一

寥落樊川杜牧之,秦城烟树逺参差。

如何得似舒州老,管领云山吊伯时。

其二

画手诗人逺擅塲,龙眠岩壑辋川庄。

依然居士风流在,犹见丹青顾长康。

清初,东南诗坛领袖查慎行(公元1650年—1727年)是翁嵩年好友。康熙中以举人召直南书房。癸未赐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

翁嵩年与查慎行时常一起诗酒娱乐、欣赏金石。一天,查慎行相约重阳后二日两人西湖之游;又一年中元后,查慎行招翁嵩年(字萝轩)、章藻功(字岂绩)、杨东崖、柴陛升、吴志尚、成桂舟、马思赞(字寒中)等兄弟邀家中饮酒,“绣谷轩”包厢里席间多有赋诗。

查慎行《题翁萝轩为蓝公漪所画枯树小幅》,诗云:

故人垂老交情,为写枯枝赠行。

唤起罗浮春梦,来听纸上秋声。

听了读了清廷高官们对翁嵩年画的诗论,武义老乡有没有发现,翁嵩年的山水画暗藏有武义的山水元素。

对于这一观点,我们且听听本土画家会怎么说。

自上世纪末以来,武义发生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县教育界自清朝以来,古今都出了全国知名的画家。

就这么巧,继清朝出了一个翁嵩年大画师之后,过了336年,县教育局又涌现出了一位著名画家: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武义县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虞华文(时任教育局教研员)。

虞华文老师特别欣赏老前辈翁嵩年大师的山水画。

他认真评论:“作品有王蒙之浑厚;有黄公望之简淡;有石涛之厚拙;有四王之清气......没有讲究太多的笔墨技巧,而是注重心性的自然表达。观其作品有一种单一、天真、率性之美。”

他特别强调:“作品中隐约透露出对武义县郭洞、明招山、石鹅湖、熟溪江畔等地的山峦、溪流、湖畔自然风光的热爱以及不经意间的写照。”

经过大师们的点拨,我们现在再去阅读清代名臣题翁萝轩画的那些诗,再去观看收藏大家馆藏的翁萝轩国画,你就会感悟到和看到画中有武义山水的风骨和影子,密密交织。

如画中的蚕女缫车、农夫割秋;渔村杨柳、唱橹歌骊;斑竹栏窗、竹木隐村;一罗群峰、气靑朦胧;山峦云障,瀑布相望。还有画作特色“补之写生梅,至简亦半树。”

康熙癸亥年(公元1683年)的翁嵩年(字康饴,号萝轩),除了武义教谕身份之外,还有两个身份:一个是山水画师,一个是金石收藏家。

清处州府训导李遇孙辑《金石学录·卷三》(道光四年版)称其“收藏古刻甚富,每多题跋”。曾得青玉版十三行。李遇孙辑《芝省斋碑录·金心斋先生藏玉版十三行》又记:“翁萝轩两跋”藏玉版。

江南的武义,环城皆名山,时常“课晴问雨”,时常“吐雾兴云”。

古人言:“画莫难于工写生”。康熙年间,翁嵩年任武义教谕的五年之中,逢星期六、星期天,他必出城去郊外写生,十足十是一个清代的“驴友”。

清《武川备考·卷·九·艺文考》收录了教谕翁嵩年去明招山写生作画,回家后写的《重建明招大殿碑记》。

这篇文章其中有一段文字,记载了作者自己去明招山的理由和所遇见的事情。

他说“余于武川有山水之癖(好)。常穷极岩洞。”

好一个“山水之癖”,这就是一个国画大师的鲜明的、显著的个性特点。

接着,他又说“一日,独行东郭外二十余里见其山,攀跻登顿而入,峰回路转,(山)中有寺,殿宇一新。”“寺僧告余曰:此明招山也。”

画家想要画好明招山,就得先了解明招山的文化。

空旷的山谷中找个人说说话,那是求之不得的好事情。翁嵩年绝不会错过这个机会,他与明招寺僧进行了一番交流。

翁嵩年“问其创造之由?”

寺僧则曰:“和尚秋焘之所建也。”

“呜呼,如秋焘者可谓独行有志之士矣!”

明招山“晋时,先贤阮孚公舍舍建刹,名惠安寺。至六朝毁坏后,唐德谦禅师开山聚徒,乃复其旧(时候的盛况)。宋淳熙间吕东莱先生(吕祖谦)、朱晦庵夫子(朱熹)讲学兹山为东南之倡。是时,陈同甫(陈亮)、叶水心(叶适)、巩栗斋(巩丰)诸君子往来辩难。四方学者云集乡应称极盛焉。”

如此说来,翁嵩年不枉明招山之行。他终于懂得了明招山是一座怎样的名山!崇拜之心油然升起,他记住了明招山,因为它是这一座伟大的文化之山。

正如翁嵩年的继任者程揆《游明招山记》所言:“明招山终为武川之第一!”(程揆,钱塘人。贡生。康熙三十四年即1695年任武义教授。)

画家想要画好郭洞山水,就得先熟悉郭洞村的民生。

清朝时期武义县城去郭洞村路径是这样的。出大南门,过熟溪桥,南行三里到达双路亭。过亭是三岔路口,东向去永康的大路;南向是去郭洞的孔道(即古道捷径)。

郭洞古道是石砌小径。越亭二里许,有“和尚桥村”。穿村而过遇见小溪,溪上架一米宽的石条,谓“和尚桥”。过桥后进山坞。翻“石仓岭”。下岭至山麓遇“洪桥头”村。村前的郭洞溪,汇佐溪之水。过“洪桥”继续南行,经过寺畈、龙皇庙、鄢家、陆店、周宅,可遥望鳌峰塔。经过沈店,即到达郭洞村。

那时候,武义到郭洞,一路全是风景。

群山叠翠,松林密布,山花灿烂。小桥流水人家,山麓野岭寺庙,还有田野间星罗棋布的小村庄。

一阵山风吹过,林间飞鸟无迹,却时时相闻远处传来的鸡鸣犬吠。这里的一切村景,自然让人陶醉,仿佛是进了桃花源。

想想看,当年大画师翁嵩年在这条道路上行走,那是怎样的一种享受。

公元2005年编纂的《郭洞双泉何氏宗谱》,收录了一篇清康熙四十一年六月翁嵩年撰写的《重修何氏族谱序》。

翁嵩年在序文中提到了郭洞之行。

“余自癸亥设教武川”“士大夫过其里(郭洞)者,莫不为予言其山川秀丽,人文蔚兴。固已心(动)焉。溯之(动身前往)。”与郭洞何云鹤一起游览了山水,成“羽仙交”。

此文“羽仙交”,一语双关。一是何云鹤,字羽仙,号松坡。入太学。或许他是翁先生教育出来的、最得意的学生之一。二是“羽仙交”,古代指两个人有施展抱负、大展宏图的情义。

翁嵩年从郭洞村回到了县城。一日,他读了《武义县志》记载的明代衢州教授胡翰赠何公叔瑛(即郭洞何氏第二世祖何贵)的诗文之后,又萌生了重游郭洞村的强烈愿望。

那么,胡翰《送何叔瑛之官长沙》(《武川备考》)到底是怎样的一首诗呢?

如此吸引翁嵩年“想见其(何贵祖的子孙如云鹤、何洵瞻等)为人,欲往(郭洞)观焉。”恨不得“以披五马遣风”,即乘高车驾五马,像风吹得一样迅速地前往那里。

请听,诗云:

美人南征云阳墟,我欲从之道郁纡。

书梦衡峰半空紫,觉来失卻巴陵湖。

对君把酒心茫然,七十二峰犹眼前。

元猿攀蘿石壁仄,黄鹤空州芳草连。

春寒风多太阴黑,潇湘淋漓滋云色。

楚宫花木嗁杜鹃,舟子商人淚横臆。

君欲去兮可奈何,侧知王事难蹉跎。

离心不惜瑶华赠,聊为湘累诵九歌。

好事难为,好事多磨。翁嵩年还没有来得及想好在哪个假日再次去趟郭洞村,一个意外打破了先前的计划。

一切都发生了那么突然。翁嵩年遇见了一个机会,他抓住了。

时间紧迫,他告别武义赴京师要去参加殿试。清《武义县志》这样记载:“戊辰(康熙二十七年),赴公车(君主的兵车)得捷南宫”。

相约秋天。等啊,等啊,郭洞村翁嵩年的学生们每天都站在回龙桥上望眼欲穿,可是他们没有盼来先生的再次光临。

康熙四十一年,翁嵩年身为显官,居京师内府官邸。算算时间,此时的他已经离开武义十五年了。

康熙四十一年,翁嵩年的郭洞村太学生何云鹤,为村里办了一件大事,组织重修了何氏族谱。

到了夏天,《重修何氏族谱》初稿已成。何云鹤“驰书至京师”,恳请老师作一篇重修何氏族谱序。

远在北京时任户部郎中的翁嵩年,收到弟子来信后伏案撰写了《重修何氏族谱序》。

清翁嵩年《访友图》

其中序文中的一段文字,今天的我们看来,就是存留在翁先生脑海中的郭洞山水画“题识”:

“郭洞何氏为旺族。里中有漳泉、宝泉两水并注。(村庄)因以泉名焉。士大夫过其里者莫不为予言其山水秀丽,人文蔚兴。······昔日(与何云鹤)同遊之雅,企慕之深。”

翁嵩年先生昔日撰写的《重修何氏族谱序》,现已被尊重地收录于2005年《郭洞重修何氏族谱》,永世保存。

最后,笔者在想:大画师翁嵩年到访过、写生过的武义明招山、郭洞村的山山水水,日后能不能成为当代画院、美院广大学生和各地美协国画爱好者向往的两个高级别的大型研学基地?但愿此等好消息早点传来。

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

0 阅读: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