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道刀子往哪捅了!英媒:中国比美国更具实力,欧洲日本反水了

刘灵萱丫 2025-04-19 16:57:21

前言

英国《金融时报》的一篇报道在国际上引起了广泛关注,如今挥舞关税大棒的特朗普幻想着通过关税政策打压中国乃至各国。

在这股浪潮当中,美国施加的压力没准儿能激发咱们国家科技创新的活力,而且呢,英媒 CEBR 还很大胆地预测说,咱们国家会在 2037 年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

在风云突变的复杂局势中,如何破局成为重中之重,从欧洲的表现来看,咱们手里的利刃似乎知道往哪里捅了!

1

随着特朗普政府的关税大棒挥舞得越来越厉害,美欧之间的裂痕越来越大已经成为公认的事实。

白宫方面的态度极为激进,早在3月28日特朗普就信誓旦旦地表示对其他国家达成的关税协议持开放态度,但任何协议都将在4月2日的关税措施正式生效后达成。

如今“对等关税”落地后,华尔街忧心忡忡的同时,欧洲的股市已经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很多投资者都清楚特朗普政府的阴晴不定,更明白美国和欧洲经济之间千丝万缕的关联,因此避险情绪水涨船高。

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冯德莱恩已经做好了背水一战的准备。

如果美国在关税政策上仍旧固执己见,她就准备把跨大西洋贸易战扩大到服务领域。

可不要小看了服务领域的巨大作用,一旦受到贸易战的波及,美国的谷歌、脸书等科技巨头都会受到影响。

可凡事都得找好退路,即便和美国拼个鱼死网破,最后怎么才能东山再起呢?

冯德莱恩当然想好了后手,如果欧盟和美国难以达成一致,这样一来他们就能和我国找到共同点,借助庞大的中国市场,欧洲同样能减少对美国的依赖。

欧盟的动作已经不再只局限于口头上,而是付诸在了实际行动中,接连不断举行的峰会以及不断往来的高级官员已经证明,欧盟下定决心要在亚洲以及其他地区实现盟友多样化。

欧洲的一些领导人,其实是有先见之明的,其实从特朗普重返白宫后,很多欧洲官员以及议员就来到了我们国家。

并且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的发言人在4月11日进一步证实——下一届中欧峰会时间正在协调,预计将于7月举行。

2

如今看来双方的交涉可谓收获满满,就拿电动汽车来讲,欧洲的态度已经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原本欧盟对咱们国家的电动汽车一直是很谨慎的态度,而且征收的关税老是特别高。

但现在这态度有了很明显的反转迹象,说不定在不久的将来,中欧汽车产业的格局就得重新塑造。

要知道去年10月,欧盟成员国还通过投票决定在原有10%的税收基础上,对来自我国的电动汽车征收高达35.3%反补贴税。

自从决策正式生效后,我国不少汽车品牌在欧洲市场都受到了影响,可谁又能想到即便在这种情况下,比亚迪仍扩大了在欧洲市场的占有率。

这是为啥呀?要是没有特别过硬的实力,咋能赢得市场的喜欢呢!

知名调研机构—“CleanTechnica”给出一份数据,纵观全球电动汽车销量排名前20的车企中,光是我国就占据了11个席位。

其他国家难道没有尝试过电动汽车吗?当然试过,特别是欧洲也开始搞电动化转型,可效果却不咋好,大多数都还处在试水的阶段,准备得也不充分。

而此时新能源市场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尤其是我国的电动汽车产业更是迅猛增长,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

到了今天,欧盟跟以前的态度可不一样了,4 月 10 号,欧盟委员会的发言人——罗夫斯基斯说了:“欧盟和中国已同意研究为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设定最低价格,取代欧盟2024年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的方案。”

如今欧盟确定的价格保护机制不论对于我们还是对于他们自己来讲都是个好结果。

如果能尽快达成协议保证我国汽车顺利出口,那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美国关税政策的冲击。

在美国征收高额关税的背景下,欧洲势必要和我国加强合作,尽可能多去解决贸易方面的纠纷。

3

有道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继欧盟反水后,日本也对美国关税政策予以强硬回击。

就在 4 月 15 号,日本国会批准了政府提交的,经济再生担当相赤泽亮正 16 日至 18 日和美国进行关税谈判的日程安排。

日本实在是沉不住气了,变成了特朗普向全球挑起贸易战后,头一批跟美国展开谈判的国家。

本以为日本会把希望寄托在美国的怜悯身上,毕竟作为美国在东亚地区的代言人,这么多年以来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但谁能料到呢,就在国际社会都盯着日本接下来会干啥的时候,他们的首相石破茂在国会上直接就公开讲——在关税谈判里日本不打算作出大的让步,也不着急达成协议。

日本的做法实在让人始料未及,虽然日本对美国实行报复性反制手段的可能很小,但石破茂的空前之举放眼日本政坛绝对是对美国“最强烈的警告”。

一直以来日本都是美国的传统盟友,在外交政策上日本一直紧紧跟随美国,如今石破茂为何撕破脸皮向“老大哥”发出质疑?兔子急了也会咬人!

美国的关税政策已经给日本的经济和社会造成了巨大冲击。

日本的经济发展本就不是多景气,如今还得被美国割韭菜,甚至美国的关税政策很有可能直接把日本的GDP拉低0.5%-1%!

不管是民间的呼声还是政府内部的强烈反感,石破茂身为一国之元首不可能无动于衷,日本的试探绝对会给其他国家带来启示。

彭博社在15日发表观点:“特朗普能否与众多国家达成关税协议,日本将成为试金石。”

共同社也公布了一份调查结果,有84.2%的日本受访者认为美关税政策“会影响”日常生活,而认为特朗普关税政策“不正当”的受访群众也占到了73.9%。

看来不仅仅是工商界对美国的关税政策产生了强烈的反感情绪,就连民众也忧心忡忡。

4

或许特朗普当初放这把火的时候,也没想到能烧这么大!

美国前政府官员丹·格利克曼担忧道:“特朗普的政策正在让美国失去朋友。”

就连美国前驻日大使伊曼纽尔等政界人士也认为,美国把朋友当作敌人来对待,这些朋友可能会寻求减少对美国的贸易依赖,进而让美国陷入孤立,这简直是“最糟糕的乌龙球”。

如今日本和欧盟纷纷反水,决心摆脱对美国的依赖,我们同样是受害者,又应该如何奋起反击呢?

本着“蛇打七寸”的原则,我们得先搞清楚美国的软肋,首先最为直观的当然是老美在产业结构上的巨大缺陷。

美国制造业占GDP比重从1953年的28.1%降至2023年的10.3%,而特朗普的“再工业化”战略也一直停滞不前。

比重高达GDP81.5%的服务业让所有人都见识到了美国严重失衡的产业结构,这些结构性矛盾在全球化竞争与自身政策反噬下愈发凸显。

除此之外,严峻的金融问题也是其一大软肋。我们上面也了解到了服务业在美国GDP构成中到底有多重要,但在这一部分中金融和房地产合计已经超过了20%。

可特朗普政府玩火自焚,让金融市场无比动荡,美债市场承压、股市面临崩盘以及美元霸权松动三大难题让美债与股市时刻面临“双杀”风险。

对等关税”政策推高进口成本,可却导致半导体企业生产成本上升8%,最终只能迫使裁员或缩减产能,看来系统性危机一触即发!

结语

关税打压下,美国与盟友之间的裂缝会越来越大,相互之间的不信任感、不满意程度会进一步上升。

这也推动欧洲更多转向亚洲等地区,与此同时,欧洲也有意扩大与中国的贸易投资往来。

欧洲的此类担忧不难理解,关键是中欧要如何找到扩大贸易合作、实现互利共赢的途径,相向而行、加强协调,才能同舟共济度过难关。

参考资料:

1、中国知道刀子往哪捅了!英媒:中国比美国更具实力 贸易战中的新机遇——中华网新闻

2、特朗普投下对等关税“核弹”,对世界和中国的冲击有多大?——京报网

0 阅读:2
刘灵萱丫

刘灵萱丫

刘灵萱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