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防疾病“秋后算账”

保健时报 2023-08-16 23:05:16

立秋,是秋季的起点,不代表酷热天气的结束,民间素有所谓热在三伏一说,其中一伏就是秋后一伏,所以立秋后还有至少“一伏”的酷热天气。但立秋过后天气逐渐凉爽,昼夜温差增大,短期的回热还容易导致气温忽高忽低,老人、小孩等体质较差者难以适应多变的天气,很容易患上感冒、发热、咽喉炎、腹痛、腹泻等多种疾病。

1 护肠胃、别忧郁、常运动

虽时至立秋,但全国大部分地区依旧处于最热的三伏,盛夏余热未消,秋阳肆虐,人体的胃肠功能仍然较弱。天津中医药大学文化与健康传播学院院长毛国强曾在文章中介绍,若此时进食太多肉类反而会增加胃肠负担,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因此,此时不可跟风“贴秋膘”。秋季燥邪当令,饮食当坚持“少辛多酸”的原则,以清润、收敛为主。尽量少吃葱、姜、蒜、韭菜、辣椒等辛散之品,多吃一些甘味、酸味的滋阴润肺之品,如蜂蜜、银耳、雪梨、百合、荸荠、甘蔗、莲藕等。同时还应注意,秋季大量新鲜水果上市,瓜果虽好,但应谨记“秋瓜坏肚”。

秋季天高气爽,正是户外活动的黄金季节。俗话说“动则不衰,乐则长寿”,可以适当增加运动,锻炼心肺功能,增强机体耐受能力。此外,秋季是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要特别注意情绪调节,以防秋愁伤身。

2 既养心,又养肺,顺势养生

人是一个整体,由气血、津液、五脏六腑组成,人体非常容易受到外界不同气候和季节的影响。夏养心,秋养肺处于不同季节,养生的侧重点也会不一样。

那么,是否一到立秋就由养心转为养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老年病科副主任医师姜恺认为,不能过度机械地进行切换,因为季节的交替是渐变的过程,且容易反复。例如春天经常会有“倒春寒”,即便立秋之后,也可能出现“秋老虎”。所以,养生应循序渐进,顺势而为。古人认为,人体有五个最主要的脏器,即五脏——肝心脾肺肾,而它们又各自对应五行中的——木火土金水;四季与它们也有相对应的关系,夏季对应的是火,所属脏器是心,因此,夏季心火最旺。正常的心火旺盛是生理现象,但如果偏亢、或过分亢了,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3 防暑、防燥、防感冒

初秋还要注意防暑、防燥、防感冒。四川省第二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副主任医师马界表示,立秋时节,暑热未尽,气温不会很快下降,很可能还会有短时间的气温升高。应当心秋老虎,小心中暑。为预防中暑,要保证充足睡眠,注意补充水分,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不要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里。

秋后人们常见口干舌燥、鼻涩咽痛、皮肤干枯、大便干结、烦躁不安等一系列症状,医学上称之为“秋燥综合征”。如果出现明显的咽部不适,应该注意多喝温热水,多吃些滋阴润喉之品,如百合、银耳、黑木耳、梨等。另外,秋天容易上火,建议容易上火的人少吃辛辣食物。

立秋后,昼夜温差变大,早晚温差过大容易引起感冒、咳嗽等呼吸系统疾病。初秋也是疾病的高发期。因此,初秋千万注意不要贪凉,注重饮食卫生,保持情绪稳定。

转载请注明来源保健时报微信公众号 本文封面图片及文内图片来自版权图库 记者 || 燕声 编辑 || 颜红波

0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