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益严重的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气候事件的频发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近日,中国北方多地遭遇高温“炙烤”,覆盖面积达到45万平方公里,21个国家气象站的日最高气温纷纷突破历史极值。
南方则陷入大范围强降雨之中,降雨覆盖面积达到20.57万平方公里,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那么,频发的极端天气现象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正在发展的厄尔尼诺现象又将对我国产生哪些影响呢?
全球气候变暖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的数据,全球气温自19世纪末以来已上升约1℃,其中2015年至2019年进一步加速,变暖速度比前几十年快出0.2℃。
全球变暖是导致极端高温频发的主要原因。气候变暖导致极地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极端高温事件成为更为普遍的现象。
副热带高压增强
副热带高压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是导致高温的重要天气系统。近年来,副热带高压的增强导致夏季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高温日数增加。
此外,副热带高压还影响到雨带的位置,导致部分地区降雨减少、干旱加剧。
气候异常现象
大气环流对地表气温的分布具有重要影响。当地球大气中的环流发生异常时,可能导致局地温度发生急剧上升。
例如,今年北极地区的异常高温,就是由于弱化的极地涡旋导致寒冷空气无法南下,使得北极地区温度升高。
全球变暖导致对流加强
全球气候变暖,使得地球表面的海洋和陆地热量都在增加,对流层热量传输加剧,使得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增加,大气中的不稳定能量加大。
在一定条件下,这使得大气对流增强,导致强降雨等极端降水事件的发生。
气候环流的影响
气候环流会对降水的分布产生重要影响。在适宜的条件下,某些气候环流会导致大范围降水事件的发生。
例如,在夏季,西风高压带的南下会使得我国南方地区受到湿润气流的影响,导致强降雨的出现。
天气系统的影响
局地的天气系统也会导致降水的发生。例如,梅雨锋、台风等都可能导致南方地区出现强降雨事件。此外,局地的地形、地貌等因素也可能影响到降水的分布。
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厄尔尼诺现象是一种自然气候现象,大约每2-7年发生一次,通常持续6-18个月。厄尔尼诺现象对我国气候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南方地区降水增多:厄尔尼诺现象会导致南方地区降水增多,水资源条件有所改善。
北方地区降水减少:厄尔尼诺现象可能会导致我国北方地区降水减少,干旱风险加大。
冬季气温偏高:厄尔尼诺现象会使得我国冬季气温偏高,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对我国农业的影响
厄尔尼诺现象对我国农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农作物生长期的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可能会导致旱季和雨季的时间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期。
农作物产量的影响:由于厄尔尼诺现象导致的降水和气温的变化,可能会影响农作物的产量。例如,干旱可能导致粮食产量减少,而降雨过多可能导致水稻产量受损。
农业灾害风险的影响:厄尔尼诺现象可能会使得干旱、洪涝、台风等农业灾害的风险加大。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极端天气事件也日趋频繁。人类应该提高对气候变化的认识,加大对气候变化的研究力度,以便更好地应对极端气候事件带来的挑战。
此外,厄尔尼诺现象对我国气候的影响十分显著,了解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对我国农业、水资源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图片来自网络侵联必删
西红柿不爱吃番茄
六月份就这么热真不正常,踏马的日本鬼子还准备往太平洋排放核废水,赶紧毁灭吧
摸着石头钓鱼
什么“厄尔尼诺现象”,就是胡说八道,地球只是按自己的方式变换着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