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说唱艺术起源

裴元绍谈历史 2023-12-04 08:39:05

中国民间说唱艺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当时的倡优(又称俳优)表演可以说是民间说唱最早的萌芽。

到了唐代,民间说唱艺术是以口头文学为基础的说唱相间的表演形式,融合了音乐、舞蹈、戏剧等元素,具有叙述性强的特点。它的表演形式自由、灵活,内容涵盖了广泛的社会生活和民间故事,反映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民间说唱艺术具有鲜明的民间性和地域性特点,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时的变文和古代宫廷中的俳优表演是它的前身。变文是一种说唱文学,内容原为佛经故事,后来范围扩大,包括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俳优则是专为供奉宫廷演出的民间艺术能手,艺术活动包括歌、舞、乐、优四项,说故事、笑话也是重要的一门。

到了宋代,说唱故事开始在民间广为传播,成为街头巷尾传唱的艺术。当时,人们把曲艺称为“什样杂耍”,其中就包括我们现在所说的相声。在明清时期,说唱故事逐渐归统为鼓词和弹词两大类。

“什样杂耍”意指包含多种多样、五花八门的技艺表演。自20世纪20年代起,各地纷纷出现集说唱、杂技、曲艺等多种表演形式于一体的综合性曲艺杂技园子。这些表演形式包括各种说唱艺术,如大鼓、单弦、相声、时调、小曲及莲花落等;还有划归杂技的表演,如空竹、踢毽、手技、飞叉、弹弓、魔术、戏法以及京剧清唱和流行歌曲等。这种综合性的演出形式,一直延续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某些专业曲艺团。

曲艺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它是以说唱、表演为主要形式的一种民间艺术,既具有文学性、艺术性,又具有娱乐性和教育性。

大多数曲种都源自民间,与民间说故事、说笑话以及民间歌谣等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些民间传说、故事、民歌、民谣等,最初是群众自娱自乐的一种形式,没有明确的演员和观众的界限,自由地在群众之间互相传播。

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一些民间艺术形式逐渐融入了“说故事”或“唱故事”的元素,这实际上预示着曲艺艺术的诞生。随着时间的推移,与“说唱故事”相适应的各种艺术手段逐渐出现,为曲艺艺术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在这个过程中,虽然出现了一些著名的歌手和故事讲述者,他们的技艺受到了群众的欣赏和认可,但他们并没有从广大群众中分离出来,仍然以群众自娱的形式存在。虽然已经有了初步成型的曲种,但它还没有完全独立出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民间艺术形式逐渐发展壮大,形成了独立的曲艺艺术。在这个过程中,演员和观众的界限逐渐明确,演员开始以表演为职业,观众也开始有了明确的角色和期待。曲艺艺术逐渐从群众自娱的形式中脱离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

曲艺艺术的表演形式多样,包括评书、相声、快板、绕口令等,每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表演技巧和表现手法。这些表演形式不仅具有娱乐性,更具有教育性和文化传承的价值。通过曲艺艺术的表演,观众可以了解到丰富的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和道德伦理等方面的知识,同时也可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国民间说唱艺术是一种源远流长的表演形式,它融合了口头文学、音乐、舞蹈、戏剧等多种技艺,以富有生命力的表现方式传递着中华文化的精髓。这种艺术形式分布广泛,形式多样,如东北的二人转、北京的评书、湖南的渔鼓等,它们都承载着各地的风土人情和民族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声通常由两个演员进行表演,以滑稽幽默的方式娱乐观众,同时也反映社会生活和人们的心态。相声的表演形式通常包括逗哏、捧哏等。

评书和评话通常由一个演员进行表演,讲述历史故事、传奇故事或者民间传说等。评书和评话注重语言的表达和语气的变化,以及演员的表演技巧。

说唱是一种以说为主,以唱为辅的曲艺形式,通常由一个演员表演,具有节奏感强、旋律优美、语言生动等特点。说唱的表演形式包括快板、数来宝、莲花落等。

中国曲艺还包括各种形式的曲艺剧、曲艺音乐、曲艺朗诵等。这些表演形式都具有独特的艺术特点和文化内涵,是中国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还有许多其他地区的曲艺形式:

京津地区:京韵大鼓、京东大鼓、王家大鼓、西河大鼓、梅花大鼓、单弦子弟书、北京琴书、天津时调、天津快板、数来宝、二人转、乐亭大鼓(河北乐亭)。

北方地区:山东快书、山东琴书、河南坠子、大调曲子、河洛大鼓(洛阳)。

西北地区:二人台。

南方地区:苏州评弹(苏州弹词)、南京白局、海安花鼓、徐州琴书、扬州评话、淮安十番、扬州清曲、地水南音(广东说唱)、凤阳花鼓。

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和弹词的总称,采用以苏州话为代表的吴语徒口讲说表演的传统曲艺说书形式,产生并流行于苏州及江浙沪一带。评弹艺术的历史悠久,清乾隆时期已颇流行。评弹有说有唱,大体可分三种演出方式,即一人的单档,两人的双档,三人的三个档。

演员均自弹自唱,伴奏乐器为小三弦和琵琶。唱腔音乐为板式变化体,主要曲调为能演唱不同风格内容的书调,同时也吸收许多曲牌及民歌小调。 苏州弹词的表演通常以说为主,说中夹唱。它的艺术传统非常深厚,技艺十分发达,讲究说噱弹唱。书调是各种流派唱腔发展的基础,它通过不同艺人演唱,形成丰富多彩的流派唱腔。 苏州评弹是江南文化的一面镜子,是江南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

东北地区:二人转。

除了上述提到的曲艺形式,中国民间还有许多其他独特的曲艺形式,快板书、评书、独角戏等,它们具有不同的表演特点和文化内涵,是中国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木鱼歌是其中一种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曲艺形式,它又称“摸鱼歌”或“沐浴歌”,主要流行于岭南广府语系地区,特别是东莞市东坑镇等非客家区域。

木鱼歌属于弹词类曲种,具体的形成年代不详,但已知最早的文献记载是在明末清初。在莞邑传承的历史可达350余年,现主要流行于东莞山区以外的城区片、水乡片、沿海片、埔田片、丘陵片等乡村。2011年,木鱼歌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木鱼歌的表演采用广东白话,以唱为主,说唱相间。一人一琴即可演唱,往往用三弦或秦琴自弹,为过渡伴奏。演唱方式分为雅唱和俗唱(读歌),雅唱曲调委婉悠长,俗唱则近乎韵诵。木鱼歌的唱词格式为七字上下句体,下句押韵,通常四句为一段,单数句末字用仄声,双数句末字用平声,内容通俗易懂,富有乡土气息。

民间说唱艺术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它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下来,记录着不同地区和民族的生活方式、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这些表演形式中蕴含的丰富内容和独特魅力,使它们在传承过程中不断吸收新的元素,与时俱进,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在中国民间说唱艺术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它深入人心,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在城市的街头巷尾,还是在乡村的集市庙会,都能听到那些熟悉的旋律和韵律。这些表演形式不仅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和娱乐,还在传播中华文化、教育青少年、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和新兴娱乐形式的兴起,民间说唱艺术面临着许多挑战和困难。一些传统的表演形式逐渐失去了观众和市场,一些技艺高超的说唱艺人因年事已高或去世而无人传承。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许多学者、艺术家和政府机构都在积极开展研究和保护工作,制定相关政策和规划,努力推动民间说唱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我们要认识到民间说唱艺术的独特价值和它所代表的文化意义。它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和精神财富。只有通过深入研究和保护,才能让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和发展,让它们在新的时代里继续发扬光大。

重视民间说唱艺术的传承和发展,通过加强宣传、推广和普及工作,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这种独特的艺术形式。要鼓励更多的年轻人参与民间说唱艺术的传承和学习,让这些传统文化在新的时代里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0 阅读:2

裴元绍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