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一特务夜入村内向地下党告急:汉奸递来的黑名单上有你名

奋发小史书 2024-11-07 10:12:40

引言:

世人皆知抗战时期无数革命志士出生入死,但鲜有人知在1941年的安阳县,曾发生过一段特务告密的离奇故事。那是一个寒冷的夜晚,当地地下党员李业茂正准备就寝,突然院外传来急促的敲门声。开门一看,竟是多年未见的老同学康生元。令人意外的是,这位早已投靠日伪的老同学,此刻却是来报信的。他带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有人递交了一份黑名单,名单上赫然写着李业茂的名字。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一份黑名单意味着什么?更令人好奇的是,这个投靠敌人的特务,为何要冒着生命危险来通风报信?

一、庞家湾村的地理位置与战略意义

1941年的庞家湾村,地处豫北平原,位于安阳县城东面约二十里处。这个看似普通的村庄,却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在抗日战争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村庄北靠太行山区,南临黄河故道,西接卫河水系,东连黎吉平原,四通八达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沟通太行、冀鲁豫、冀南三个抗日根据地的重要节点。

日军侵占安阳后,为了切断抗日力量之间的联系,在安阳城内设立了多处检查站。但庞家湾村凭借着复杂的地形地貌,成功避开了日军的主要盘查路线。村子四周农田纵横,沟渠密布,杨树林立,为地下工作提供了天然的掩护。

1940年秋,中共地下组织在评估多个据点后,最终选定庞家湾村作为地下交通站的驻地。这个决定不仅考虑到了地理因素,更看中了当地群众的革命基础。早在1938年,庞家湾村就有不少青年参加了抗日武装,村民们对抗日力量普遍持支持态度。

交通站成立后,主要承担着三项重要任务:一是负责接待往来干部,为其提供临时住所和接应工作;二是传递各类情报文件,确保三个抗日根据地之间的联络畅通;三是协助运送军用物资,支援前线斗争需要。

1941年初春,八路军一二九师某部一批伤员需要转移到后方医院救治。庞家湾村的交通站成功组织当地村民,用多辆马车将伤员伪装成运送年货的商队,巧妙避开了日军的盘查,最终安全转移到了太行山区的医院。这次行动不仅挽救了十多位抗日战士的生命,也证明了庞家湾村交通站的重要价值。

随着交通站工作的开展,这里逐渐成为革命力量的重要中转站。据不完全统计,仅1941年上半年,就有数十名重要干部经过此地。其中包括了八路军某部政委王风梧、冀南区党委委员郝淑斋等人。他们往往白天隐蔽在村民家中,夜幕降临后再继续赶路。

然而,随着交通站活动的频繁,也引起了日伪特务的注意。他们开始派人暗中打探,并在周边村庄安插眼线。这些特务活动给交通站的工作带来了严重威胁,也为后来发生的一系列惊心动魄的事件埋下了伏笔。

二、李业茂与康生元的往事

1931年的春天,安阳县立高级小学里,十三岁的李业茂与康生元同坐在教室的后排。那时的康生元因为在家中排行第四,大家都习惯叫他"小四"。两个少年因为都爱看《说岳全传》这本书而成为了好友,常常在放学后一起去学校后面的小河边,你一段我一段地讲述岳飞的故事。

1934年秋,两人都考入了安阳县立中学。那时的安阳已经能明显感受到战争的阴云。日军在华北地区的活动日益频繁,而学校里的进步思潮也越发活跃。李业茂加入了学校的读书会,接触到了大量抗日救亡的进步刊物。康生元则跟着他的堂哥经常出入商会,认识了不少地方上的商人。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两人的人生道路开始出现分歧。李业茂在一位进步教师的引导下,暗中参加了地下党的活动。而康生元则在其堂哥的介绍下,进入了安阳城内的粮食行当,开始经营米面生意。

1938年初,日军占领安阳后,康生元因为与日伪当局的粮食采购人员有业务往来,逐渐被拉拢进了伪组织。起初他只是负责一些简单的粮食统计工作,后来因为做事谨慎,被调入了新民会。新民会表面上是一个文化教育团体,实则是日伪特务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

李业茂得知老同学的去向后,按照组织要求,刻意减少了与康生元的来往。两人偶尔在街上相遇,也只是点头示意。但在1939年的一次偶然机会中,李业茂发现康生元私下里仍在帮助一些困难的老同学。当时有位同窗的父亲被日军抓去当劳工,康生元利用职务之便,设法让那位老人免于被送往外地。

新民会的日常工作中,康生元主要负责收集各村镇的情报信息。他每天要处理大量来自各地的报告,其中不乏一些检举告密的内容。在这个位置上,他逐渐了解到了日伪特务机关的运作方式。新民会采用了一套严密的档案管理制度,所有的情报材料都要经过三级审核才能上报。

1940年底,新民会进行了一次人事调整,康生元被分配到了文书科。这个部门专门负责处理各类文件的流转和归档工作。正是这个职务的变动,使他后来有机会看到那份关于李业茂的黑名单。

值得注意的是,新民会内部并非铁板一块。除了像康生元这样被形势所迫而进入的人员外,还有一些是共产党的地下工作者。这些人隐藏在不同的岗位上,通过各种方式传递着有价值的情报。而康生元所在的文书科,恰好是各类信息汇集的关键环节。

这种复杂的人员构成,为后来康生元冒险通风报信提供了某种程度的掩护。毕竟在新民会内部,类似的文件去向不明的事情时有发生,一份文件的遗失并不会立即引起怀疑。

三、黑名单背后的隐情

1941年4月3日,梅福村的王家修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来到安阳城内的新民会。这位曾在日伪当局担任乡村联络员的汉奸,带来了一份密封的信封。信封里装着一张写有三个名字的纸条,这就是后来引发一系列事件的黑名单。

王家修在递交名单时声称,这三个人都与八路军有密切联系。他特别提到李业茂的名字,说这个人经常深夜接待可疑人员。为了证明自己情报的可靠性,王家修还详细描述了李业茂家的院落布局,甚至说出了他家后院种着三棵枣树的细节。

收到这份名单的是新民会情报科的田主任。按照惯例,这类重要情报要先交由文书科存档,再转交特高科处理。当天下午,这份名单就经由送件员送到了文书科。

恰在这时,康生元正在整理档案。他注意到送件员放在桌上的文件夹里露出了一个眼熟的名字。等到办公室里只剩下他一个人时,康生元仔细查看了这份名单。除了李业茂外,名单上还有两个人:一个是梅福村的老支书,另一个是附近杨庄的一位医生。

就在当晚,新民会召开了一次秘密会议。会议决定第二天一早就派人前往这三个地方进行搜查。康生元作为文书科职员,按规定要誊写三份逮捕令。在抄写过程中,他发现这次行动由特高科直接负责,而且日方很可能会派人参与。

4月4日白天,康生元借故请了半天假,骑车去了城东的集市。他在那里转了一圈,确认没有人跟踪后,又绕道去了自己的一个远房表弟家。这位表弟在梅福村附近种地,通过他打听到了一个重要消息:原来王家修最近在村里欠了不少赌债,急需一笔钱周转。

当天深夜,康生元做出了一个冒险的决定。他利用职务之便,将那份黑名单暂时藏了起来,然后趁着夜色来到庞家湾村。这个决定意味着他将面临严重的后果,一旦事情暴露,等待他的很可能是死刑。

第二天一早,特高科的人来文书科调取文件时,康生元告诉他们档案柜出了点问题,需要一点时间整理。这个托词为李业茂等人争取到了宝贵的转移时间。当天上午,新民会的人搜查了三个地方,但都一无所获。

事后的调查中,新民会怀疑是王家修提供了虚假情报。王家修在质询中说出了真相:他确实是为了五百大洋的悬赏才提供的这份名单。但实际上,他对这三个人的情况并不十分了解,很多细节都是道听途说。

这起事件之后,新民会加强了文书管理制度,所有重要文件必须由两人共同经手。而康生元的这次冒险,成功地挽救了三条生命,也为地下党组织赢得了宝贵的转移时间。在李业茂等人安全转移后,地下党组织随即对王家修展开了调查,为后续的行动做准备。

四、紧急转移与周密部署

1941年4月4日深夜,李业茂家的后门被轻轻叩响。打开门后,他看到了多年未见的老同学康生元。仅仅十分钟的谈话,让李业茂立即意识到形势的严峻。当晚,他便通过地下交通线通知了其他两位被列入黑名单的同志。

为了不打草惊蛇,转移行动分成三个方向同时进行。李业茂由地下党员张四妮和她丈夫护送,装扮成去东村走亲戚的农户。他们选择了一条人迹罕至的小路,途经三个村庄后,在清晨时分到达了太行山区的一个秘密联络点。

梅福村的老支书则换上了一身商人的打扮,跟随一支运送棉花的商队向北撤离。这支商队的领队实际上是地下党的交通员,专门负责掩护同志们转移。他们走得很慢,时不时停下来谈生意,看起来与普通商队别无二致。

杨庄的医生采取了最巧妙的方式。他打着给邻村看病的名义,骑着他那辆经常用来出诊的自行车,带着医药箱不慌不忙地离开了村子。一路上,他还真的给几个村民看了病,开了药方,让整个转移过程显得非常自然。

但是,转移只是行动的第一步。地下党组织随即展开了一系列周密的部署,以应对日伪势力可能的报复行动。首先,在三位同志原来的住处都安排了关系可靠的群众临时入住,制造出一种房主只是暂时外出的假象。

其次,组织在安阳城内布置了多名交通员,密切注视着新民会的动向。这些交通员装扮成小贩、脚夫等身份,在城内各个关键路口来回走动,及时传递着敌人的动向信息。

同时,为了防止王家修继续进行告密活动,地下党组织在梅福村派出了两名同志,专门负责监视他的行动。这两名同志白天在村里干农活,实则是在收集王家修的日常活动信息。通过细致的观察,他们发现王家修经常出入村东头的一家赌场,而且每次都输得很惨。

4月6日,新民会派人搜查三处住所无果后,立即加强了对周边村庄的排查。他们在各个村口设置了临时检查站,盘查来往行人。但此时,三位同志已经安全到达了各自的目的地。李业茂到达太行山区后,立即投入到了根据地的工作中。老支书则在北方的一个村庄暂时隐蔽,以教书先生的身份继续开展地下工作。那位医生最终辗转到了一个偏远的山区医院,成为了当地游击队的随队军医。

为了转移日伪当局的注意力,地下党组织还策划了一个巧妙的行动。他们让一些可靠的群众散布消息,说看到有几个可疑的人向西逃窜。这个假消息很快传到了新民会,导致他们将主要搜索方向转向了西面,而实际上三位同志都是向东北方向转移的。

这次转移行动的成功,不仅挽救了三位同志的生命,还保护了地下交通站的安全,使得这条重要的交通线得以继续发挥作用。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次行动,地下党组织获得了一个可靠的情报来源,为后续的斗争奠定了基础。

五、后续的历史轨迹

1941年5月,新民会内部开始了一场大规模的人事清查。康生元因为在黑名单事件中的可疑表现,被调离文书科,改任伙食采购员。这个看似降职的调动,反而为他提供了更多接触外界的机会。每天出城采购物资时,他都能将新民会的最新动向传递给地下党的联络员。

同年夏天,王家修因为赌债缠身,开始四处寻找新的告密对象。一天,他在村口遇到一个自称做布匹生意的商人,这个商人实际上是地下党派来的同志。通过这位"商人"的引导,王家修逐渐暴露出了更多的罪行。

1942年初,新民会在日军的要求下,开始筹建一支地方武装。康生元被任命为后勤组的副组长,负责统计各类物资的进出。他利用这个职务,定期向地下党提供日伪武装的人员构成、装备配置等重要情报。

在这期间,李业茂已经在太行山区站稳了脚跟。他先是在一个村办小学任教,后来被组织安排到县大队担任文书。那位转移到北方的老支书,成功建立了一个由十几个村庄组成的地下情报网。至于那位医生,则在山区医院里培养了一批医护人员,为游击队的战斗提供了重要的医疗保障。

1943年的一天,康生元收到了一份特殊的任务:协助新民会核查一批即将运往日军的军用物资。在清点过程中,他发现这批物资中包含了大量冬季御寒用品。这个信息被及时传递出去后,地下党组织判断日军可能在当年冬天发动大规模"扫荡"。

1944年春,新民会的一次内部整顿中,康生元因为账目不清被关押审查。在狱中,他遇到了同样被关押的王家修。这时的王家修已经欠下了巨额赌债,甚至开始打起了新民会内部人员的主意。康生元在关押期间,通过狱警秘密传出了一份重要名单,这份名单记录了新民会内部的几个关键特务分子。

1945年初,日伪政权已经显现出土崩瓦解的迹象。新民会的很多人开始设法为自己寻找后路。康生元在这个时候提出了辞职,返回家乡。这个请求很快得到批准,因为当时新民会已经无心过问这些人事变动。

抗战胜利后,康生元主动向政府说明了自己在新民会的一切经历。组织对他的表现进行了认真的调查。那些年来他提供的大量情报,都得到了相关人员的证实。李业茂也专门写了一份详细的证明材料,说明康生元在黑名单事件中的关键作用。

至于王家修,他在抗战结束前就在赌场的一场斗殴中丧生。据说是因为欠下了无力偿还的赌债。他生前告密害死的那些人,很多家属至今还不知道自己的亲人是被谁出卖的。

1946年,李业茂调任专区工作,老支书回到了梅福村继续担任村干部,那位医生则留在了山区医院。康生元在组织的安排下,到了一家粮食收储站工作。这些经历过生死考验的人,各自在不同的岗位上继续为新中国的建设贡献着力量。

0 阅读:33

奋发小史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