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很多时候,为了保持两国之间的关系,都会派出使节前往其他国家,在我们的国家,也会派出很多的使节,比如楚,张乾,以及唐代的遣唐使,这些都是我们重新审视的对象。要说到我们国家的著名外交官,苏武,他的《苏武牧羊》也是家喻户晓的,我们就来谈谈苏武的事情吧。
《汉书》中说,天汉元年(公元100),汉、匈两国交手数年,新晋的匈奴王且鞮侯单于,决定归顺汉朝,并定期向汉朝进贡,以示礼节与和平,同时还会给予单于一些奖赏。所以,汉武帝就给了苏武中郎将军一职,到时候苏武就会以使者的身份前往匈奴。
一百多名汉人从西安启程,千辛万苦来到匈奴王族,没想到匈奴内战不休,所以他们对苏武等人的态度很是嚣张,一个多月后,苏武被单于抓了起来,匈奴王单于为了说服苏武向匈奴屈服,苏武拒绝了。两人势均力敌,于是放出狠话,让苏武到北海放牧,说只要公羊有了一头绵羊,他就会让苏武回到汉朝。苏武被发配到贝加尔湖当了一辈子的牧羊人,十九年来从未臣服过匈奴,在大秦六年的协助下,他回到了西安。
在北海这种严酷的地方,苏武一呆就是十九年,《汉书·苏武传》中有这样的话:“吴王到了大海,粮草未到,挖了田鼠,剥了稻谷,吃了起来。打着打着,打着打着,节节败退。”苏武在北海的十九年中,因为没有人帮助,只能吃野鼠和野果,口干舌燥,吃不饱就吃雪,没有衣服就和绵羊共眠。但苏武并没有抛弃“节杖”,他每日都会拿着一根拐杖去放牧,几年下来,他甚至将拐杖上的一根装饰用的牛尾摘了下来,这是他在西安时,皇帝给他的,是他作为使者的标志,也是他一直坚守的信仰。苏武不是应该去喂羊么?他怎么会说自己是草根鼠?
其实整个过程很容易让人摸不着头脑,但是在教导孩子的时候,苏武却表现出了对国家的忠诚和坚韧,所以他并没有过多的讲述苏武的经历。
和一般人印象中的儒雅儒雅的外交人员不一样,苏武的真正身份应该更加英俊,从他被封为“中郎将”的时候,他就知道他是一位将军。苏武出身于一个军事家族,他的父亲苏建,在卫青的带领下,多次在匈奴作战,他的哥哥和弟弟都在军队中服役,苏武在军队中成长,所以他接受的是一个雷厉风行的军队,他在战场上遇到过的最糟糕的情况。
《汉书·苏武传》早就有了答案:“五、六年后,单于之兄于襄王游击大海。于靬王宠幸他,赐他吃穿。三年之后,王大病,赐武马畜,服隐居,穹庐。”北海是一片温暖的陆地,四季分明,是个很好的牧场,冬天很冷,但丛林里有很多野兽,还有贝加尔湖边的很多鱼。刚入北海的第一年,苏武就过了一段艰难的日子,不过苏武从北海开始,就开始编织渔具和弩箭,凭借着出色的野外求生本领,苏武还被单于的亲哥哥于靬王看中,于靬王还给了苏武许多衣物和粮食,三年间又给苏武马匹、服饰和帐篷。
在基本的生活条件得到了保障后,苏武的高风亮节才是最主要的因素。苏武牧羊是匈两个国家的政治责任,牧人可以宰杀绵羊,但苏武不是一个游牧民族。他始终保持着汉使节的形象,恪守着使节的尊严,在十九年里,他始终在北海上坚守着,哪怕是刀与刀,哪怕是金钱和金钱,哪怕是酷刑,他也从来没有放弃过。这也是苏武在北海呆了十九年,就算是放牧,也从来没有吃过绵羊!就算苏武在北海被活活饿死,他也绝对做不到。
后元二年(公元八十八),刘彻驾逝,汉昭帝登基,这件事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后,传到了北海,有人将这件事告诉了苏武,苏武得知此事后,伤心欲绝,险些吐血,但苏武却死活不肯认输。好在数年之后,汉人又与匈奴重新和好,苏武被迫在北海放牧的事情也已经传到了王庭,苏武的坚持与勇敢让苏武得到了汉昭帝的首肯。
这是一个生机勃勃,春暖花开的时节,苏武在初元六年(公元89年)的春季,他想起了自己的家乡,想起了当年刘彻对自己的期望,带着无数臣民的希望,带着一群人浩浩荡荡的向西而去,却只有九人。“武以始元六年春天,到了京城。他十九岁时,已是强健之时,头发已全白。”
“十九载不负君王,若说为国之功,岂是群臣可比?”回到西安,一头白发的苏武手中拿着一根代表他地位的权杖,哪怕苏武得知了汉武帝的死讯,也执意要到他的陵寝汇报。《汉书》上有这样的记载,苏武被称为苏武,十九年来,他一直坚守着自己的职责,任劳任怨,任劳任怨,任劳任怨,苏武不但赢得了无数的对手敬仰,也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苏武也是华夏文化的一种精神符号,无数的文学和美术著作,流传到了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