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城梅氏
(梅晓兵)
麻城乃湖北黄冈市代管之县级市。地处大别山南麓,位处鄂豫皖三省交界之所。其东与罗田县接壤,南和团风县相连,西同红安县毗邻,北和新县、商城县依山脊分疆,东北与金寨县交界,全域总面积约达 3700 余平方千米,人口约计 113 万。麻城历史源远流长。春秋之际,此地为楚地,名曰柏举,汉代称作西陵,因“后赵大将石勒部下麻秋”筑城戍守,方始得麻城之名。自隋开皇设县起始,迄今已有 1400 多年之历史。麻城地理位置甚为优越,峻岭罗列环绕,屏蔽江淮之地,五关紧锁遮蔽,古时乃四固之区域,其北控天中,东引吴会,于古代具有至关重要之战略地位。
麻城,实乃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地。于唐代,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言:“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此序文中之阎公,即为阎伯屿,其诞生于麻城九龙山之麓,后人为缅怀这位都督,遂将其出生地命名为阎家河。至宋代,于县西南七十里处之杏花村,乃苏东坡挚友陈季常之居处,二人常于此煮酒吟诗,尽显倜傥风流之态。在明代,思想家、哲学家李贽于龙湖开堂授业讲学,将麻城视作第二故乡,于此居留十数载,多部著述皆于此地完成。近代之时,麻城乃是闻名遐迩的红色革命根据地。
“黄麻起义”的策源地之一、红四方面军及红二十八军的组建地,走出了王树声、许世友、陈再道等30多位共和国将军。“若问祖籍在何方,湖广麻城孝感乡”,麻城又是中国八大移民发源地之一 ,孝感乡为巴蜀人共认的祖籍地,孝感乡移民文化公园的建造,为川渝两地及麻城人民架起了一座联络亲情的桥梁。
麻城亦是声名远扬的旅游胜地。龟峰山上那十万亩古杜鹃,获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认定为“世界上最大的古杜鹃群落”。杜鹃绽放之时,漫山遍野,似云若霞,仿若仙境一般。“人间四月天,麻城看杜鹃”这一美谈已然传遍华夏大地。
古代之麻城,可谓群星闪耀。梅氏于明清时期乃麻城之巨族,于历史演进之进程中,充当着至关重要之角色。素有书香世家之称的梅家,尤在明万历年间以后,家族科举显达,武功卓著。麻城梅氏荣庆一公支,三房十一世之梅吉于弘治八年(1499 年)进士及第,梅吉第五子梅汝观迎娶进士陈三泉之三女为妻,陈氏所生六子皆为博学之士。长子梅国桢年方 26 岁中举,42 岁进士登科,官至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次子梅国楼、三子梅国森于万历十年(1582 年)同榜中举。次年,梅国桢、梅国森与妹夫陈楚产同榜进士及第。数载之后,梅国楼与梅国森之子梅之焕俱为翰林。麻城梅氏世代繁衍兴旺,名人辈出,梅国桢、梅国楼、梅之焕一脉三进士,皆居高位要职,在历史上被称作“荆楚三杰”。(传说:“湖北不纳粮”,“湖北永世不修黄河”的惠举皆乃梅之焕之杰作)迄今,梅国桢、梅之焕祖墓已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屹立于举水河畔,前来瞻仰者众多。故而,于麻城,梅氏获有“文治武功、书香梅家”之美誉。以下将从麻城梅氏之源流、人物以及分布状况予以简述。
一、麻城梅氏源流
麻城梅氏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其源头最早可追溯至宋元时期,迄今已有七八百年之久。现今市内存有三支源流。
荣庆一公支系据百岁堂麻城《梅氏族谱》所记,一世祖为郑亨,乃周宣王幼弟友之后裔。郑亨生于南宋,丁未于武庠出身。元初,自江西为官迁至麻城,声名卓著,被百姓推举为百一总管。郑亨之妻任氏,生一子名曰和。二世祖郑和,因功绩擢升千一总管,郑和之妻瞿氏生一子绥。三世祖郑绥,晋升万一总管,后获封威烈侯。郑绥之妻冯氏、秀氏生三子,分别为荣庆一、庆二、庆三。郑亨、郑和、郑绥皆葬于系马冲,即今麻城相公桥附近之郑氏墓园(此于《麻城县志》有载)。至元末,烽火连天,各地纷纷起义。恰逢朱元璋起兵,四世祖荣庆一公舍弃祖荫不袭,入赘黄冈梅氏,更名为梅友敬而自立门户,归属明朝。自四世至十一世,尽管户籍为梅姓,子孙中仍有沿用郑姓者,直至十一世吉公进士及第,方始坚定从梅而不改,世称“郑源梅”。
字辈(自 21 世起):锦清本光基,鑑济枝辉室。钜泽業耀至,铨法集烈執。
青邱贵一公支系百岁堂《梅氏族谱》卷三十四记载,青邱始祖为贵一,字良爵。其远祖梅尧臣,字圣俞,乃北宋著名诗人,籍贯宣城。梅尧臣幼子名坦(麻城百岁堂谱载为恒),坦生子仁,仁生子贵一。贵一公自乐平移居黄冈青邱村,其妻子张氏生一子英甫,英甫育有二子,分别为友材、楚材。楚材,号大用,于元成宗大德八年进士登科,任淮安盐运使司,因刘福通徐寿辉兵乱而起,弃官后自黄冈迁至麻城青龙区并定居于此。此后合谱有二,其一为青邱贵一支,其二为郑荣庆一公支,因荣公弃元荫改姓梅,乃梅氏之赘婿,联谱共祀。传至七世梅吉,以进士任知府之职,自此之后,科举连捷,世代为官。
字辈:春元仕其昌,崇隆万久长,鑑济枝辉室,钜泽业耀至,鍂法集烈執。
奉弘公下瑯户支系据新洲梅玉阁乐道堂《梅氏族谱》所述,一世祖奉弘公于宋中叶自宣城迁至黄冈,自第八世分珍、瑰、瑛、瑯。瑯生道忠、道恕。其后裔散居麻城福田河、宋埠等地(因上届修谱时未合谱,故所掌握资料有限,不再详述)。
字辈:仁烈垂星鉴溥,春光载锦源,楙南佳兑泽,极炳绪钧泉。
二、麻城梅氏分布情况
麻城梅氏之谱牒堂号称作“百岁堂”。缘因十一世梅吉夫人熊氏寿达百岁,神宗皇帝御赐“百岁坊”故而得名。总督梅国桢的挚友李贽,对于百岁坊有所描述。李贽曾于《寿王母田淑人九十序》中写道:楚之麻城有梅姓者,实乃世家望族,余经其家门未见有匾额,处孔道未见有牌坊,唯见有楼巍然高耸入云,上书“百岁坊”。其上方为两方。其一之方上书曰:“曾大父某,寿若干岁;曾大母某氏,寿若干岁。”其第二方上书曰:“大父某,寿若干岁;大母某氏,寿至百岁以上。”
梅氏同胞亲兄弟六人:长即为客生;其四弟、五弟、六弟年少力壮,极为聪慧伟岸,时常在文学比试中列为特等;其二弟、三弟皆于一时同领乡荐。而客生又与其二弟以及其妹婿一时同登进士,一为台谏,一为给谏,亦甚为荣光矣。然而过其门未见匾额,过其街未见牌坊,倘若未有百岁石楼横截当道,便不知此中乃梅氏之居处。莫非客生之意专以百岁为荣耀欤?故而知晓《洪福》之五福,其一曰寿,并非徒然。抑或因子子孙孙之所以尊贵且贤能者,皆为其大母与其大父福寿之所遗,故而欲表而扬之,以显其所由来欤?然则客生之意深远矣。此乃余旅寓龙湖之时,所见“百岁坊”,所闻梅氏母者之情形如此。(李贽《焚书》片段)
李贽
青邱贵一公支系与亨公第四世荣庆一公支系合谱之后,亨公成为郑源梅的一世祖,贵一公则为青邱的一世祖。四世荣庆一公更名为梅友敬之后,自七世分为三大房,分别是谦、诚、让。再从十世分道字、玉字派,共计六十一支,加上合族青邱一支,总计六十二支。全市的梅姓人口约一万余人,散布于全城五十多个村落。
荣公支系大房谦公
谦公,字守一,获赠耆宾之衔,为本县耆老。曾于两京面奏,论及官情民瘼,御赐乡饮达二十余年。享寿九十七岁,葬于凤凰窝。谦公之妻萧氏、岺氏生六子,分别为愉、怿、怡、怀、忭、怛。自第十世分道英、道雄(豹子山、细梅家湾)、道政(赤脚山、迎河集、裴家岗、夫子河街上)、道玉(赤脚山)、道谦(梅家河沟、晋兴隆)、玉刚(火烧庙河、蔡武冲、石堰河、太平畈、梅家洼、常达脑)、玉海(观音岩、望城岗、丁家园)、玉山(观音岩、东乡)、玉琳、玉实(教场畈、梅家下湾、廖家湾、喻家垅、木子店梅家山、观音堂、新屋湾、松树岗、田二湾、竹园湾、屋基湾、万家坪、杨家山、坳峰湾)、玉龙、玉树(五里墩老屋湾、袁家河)、玉华、玉珍(龙吼潭、梅家塘胜、官田畈、豹儿脑、龟山梅家咀、鏁子寨、梅家西塆、梅家东塆、盐田河梅家冲、梅家畈、牌坊畈、梅花岗、罗家堰、赵家沟、史家山、桥花河、铁匠铺、三里畈)、玉珠(张家店、塔尔岗)、玉玑(红安)、玉碧(四川,寄居汉口)、玉琪(冷家巷)、玉珂(冷家巷、肖家山、观音石河)、玉佩、玉冤(南门井边)、玉瓛、玉相、玉琯(南门井边、五里墩)、玉琬止、玉印止。
荣公支系二房诚公
诚公,字守清,葬于县西十里处,其墓形制如下山蜈蚣之形。风水师称:“头顶道观山,脚踏樊家桥,有人葬得着,金带世缠腰。”诚公之妻董氏育有三子,分别是惇、恢、性。自第十世起,分支为玉润、觅狗、中元、四儿、玉田、玉川(分布于周家冲、闵集、王家祠堂、四川开江普安场)、玉端(在毛畈冲)、玉蘭、玉清、玉均(位于枫香畈,即现龙潭村、梅家湾、曹家山嘴、闵集街上、罗家岗、张家巷、张家山、白果后街、董家堡)、玉柰、玉琏。
荣公支系三房让公
让公,字守性,其人品德高尚,身材修长,慷慨豪迈且具高尚气节。为人敦厚朴实,心地纯善。读书遵循事理,实乃隐匿德行的君子。享寿九十一岁,原葬于县南高岸河。至嘉靖己酉年,十一世祖吉公,因河水逼近,将其迁葬于祖茔,位于谦祖岺氏墓冢右侧,朝向相同。让公之妻夏氏生三子,分别为恺、恒、悦。
自第十世分玉鼎(梅家楼、梅家厂、梅博士河、松筠楼、梅家坳、梅家山嘴、高桥河、观音石河、顾家畈、梅家墩、茅屋坳、梅家台子、河上潭、沈家庄、蔡家亭子、汪家冲、赵家畈、阎河、陈家湾、伴仙亭、闵家凹、七里冲、梅家湾、罗山县、东梅湾、黄湾、东西梅湾、泼河刘坳)、玉英、玉金、玉崑、心空、玉鑑(中咀头、梅家巷)、玉辉(中咀头、戴家塔、畈上湾、梅家巷)、玉茔、玉宝、玉美(南关内)、玉璋(中咀头)、玉珩(梅家巷)、玉霞(梅家岗、张家寨、石马槽、博士河、袁家河、梓树坳、三角湖)、玉柱(艾阳寺、熊家坳、顺河梅家垸)、玉器(凤凰窝)、玉珪(南关、三里桥、申家冲、侧路谭)、玉琨(七里岗、细石山)、玉堂(龟头河、莺山畈、梅家坳)、玉珙(东王氏畈、九龙冲)、玉璇(袁家寨)、玉贵(许家坪)、玉立(梅家泉垱、马家院子、李家墩、万家铺、梅家院子、三里桥、望城岗、司马楼、狮子寨、皂壳树湾、龙潭冲口湾、龙头桥、贡家巷、烟墩岗、八里畈,蔡家亭子、陈家湾、野亭堑、塔尔岗、关厢、栗林咀、丁家畈、郭家巷、周家楼、和铺)、玉虎。
青邱贵一公支
贵一公,公字良爵,乃尧臣嗣孙。不歆慕元勋之位,性喜隐逸之态。生不逢时,恰逢宋季,兵戈四起,民不得安宁休憩。遂弃饶州乐平之旧业,择居黄冈打石河之佳地。男子致力耕耘,女子从事纺织。积德行善,储备祥瑞,得以昌盛门楣。子孙繁衍欢庆,绵延相继不绝。天赐高寿,寿终无所愧憾。张氏享年八十二岁,公与张氏合葬于打石山河东,面朝西之地,名曰象鼻,育有一子英甫。英甫育有二子,分别为友材、楚材。此后合谱有二,其一为青邱贵一,其二为郑荣庆一,荣庆一公乃梅氏之赘婿,其与贵一公合族并辈。分布于黄麻坳、王英湾、梅家里、梅家冲、余家山、象颜湾、柴家垱、梅家破堰、王家畈、罗田岗背山及新州等地。麻城梅氏总计六十二支,如星罗棋布。其中诸多支系寄籍他乡,大房谦公之下玉龙迁往四川内江,玉碧迁往四川后寄居汉口,玉玑公迁往红安。二房诚公之下玉润、觅狗、中元、四儿分别迁往重庆长寿区、重庆垫江县、四川邻水县。青邱贵一公之下亦有迁往重庆等地者。据麻城梅氏族谱以及四川、重庆等梅氏相关资料所示,诸多支系外迁,后裔繁茂发达,现今人口约有数万。
三、麻城梅氏文化(人物篇)
麻城这座城市历史文化底蕴极为厚重,其中尤以明代麻城四大家族(梅、刘、周、李)为首的梅家表现得尤为突出,人才源源不断地涌现,声名远扬,显赫一时。以下列主要人物为代表的梅家,在麻城漫长而丰富的历史文化进程中留下了极为浓重且绚丽多彩的一笔。
1、梅家首位进士:梅吉
梅吉,字仲修,号西野。在宏治十二年成功中进士,随后出任广东惠州知府一职。在主政期间,他因替诸位儒生洗刷冤屈,忤逆了直接掌权的权贵,毅然决然地挂冠归乡。他的清正廉洁之节在当时堪称翘楚,因而被惠州百姓祭祀为名宦,同时也被尊崇祭祀于乡贤祠中。梅吉成为梅家首位中进士之人,这无疑是梅氏在科举之路上的开端。自他之后,以梅吉为代表的七里岗梅氏在科举方面佳绩不断,甲科连绵不绝,世代为官者相继而起。
吉公之妻陈氏、熊氏为他生育了五子:汝嘉、汝懋、汝昌、汝靖、汝观。长子汝嘉,其曾孙廷和,进士出身,还中过武解元,官至广西游击金吾将军。五子汝观,字少宾,号南山。汝观公与陈氏共同生育了六子,分别是梅国桢、梅国楼、梅国森、梅国楹、梅国棨、梅国林。这六兄弟当中,三人中进士,一人中举人,成为了流传于世的佳话。汝观公与陈氏夫妇的墓地乃是明神宗下令敕葬,现今已被列为麻城市文物保护单位,这无疑是对他们功绩与地位的高度认可和永久铭记。
2、平叛将领:梅国桢
梅国桢,字客生,号衡湘,乃湖北麻城人士。其为中国明代之文学家与官员。于乡试中举后,客居京城达十余载,与徐渭、汤显祖、胡应麟、赵士祯、袁宏道等交游并校射,被推崇为诗坛之主盟。万历十一年进士及第,历任顺天府固安县令、河南道御史、浙江道御史。万历二十二年,西北哱拜叛乱,国桢奋勇而出,坚决反对和议,以自家身家性命作担保,唯独举荐李成梁父子领兵平叛,并主动请求以监军身份前往,历经数月鏖战,最终获胜。因其功绩擢升太仆寺少卿,晋升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大同。良久之后,升任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宣府、大同、山西军务,并兼理钱粮兵饷。在镇三年,节省市赏银十五万两有余。父丧归乡,尚未起复而卒,获赠右都御史,崇祀鄉賢祠。国桢与李贽情谊深厚,曾为李贽《孙子参同》《藏书》作序,李贽亦有《与梅衡湘》《复梅客生》等书札存世。梅国桢之文集多为奏疏,著有《西征集》《征哱奏议》《总督奏议》《燕台集》《性理格方》等。《明史》有其传记,见于第一百一十六卷。
3、楚中豪杰:梅国楼
梅国楼,字公岑,号琼宇,乃麻城人士,为明代官员。万历十一年进士出身,入选翰林院庶吉士,曾历任工科、礼科、刑科给事中,川南道布政司参议,获诰授朝议大夫之衔,崇祀鄉賢祠。著有《大安山记》《漕运改折记》。
漕运改折,乃发生于麻城历史之上关乎县计民生的头等大事。漕运,即通过河道海道调拨运输公粮,于水路不通之处则辅以陆运,以车载(于山路或用人畜驮运),故而又称作“转漕”或“漕辇”。此类粮食统称为漕粮。明代漕粮,乃是将作为税收所收取的粮食等物品,由南部地区漕运至北京,用作宫廷用度、百官俸禄、军饷支付等等。麻城县城东门外虽存有一条河,然而用梅国楼之言,乃是“淤沙平浅,掬土可塞;雨集而涨,雨霁而涸;舟楫不通,揭历可涉也”。原本,像这般“介在万山中”的大山区,本不应缴纳漕粮,然因明朝初年麻城由河南划入湖广省,而湖广临近长江,故而被列入缴纳漕粮的州县之列。尽管此种改革对于身处平原地带的梅家颇为不利,可梅国楼却欣然为之。国楼先后发起了两次程度各异的改革,为麻城百姓于税收方面减轻了诸多负担。(麻城县志有载)
4、守城英雄:梅之焕
梅之焕,字彬甫,号长公,别号信天居士,为国森长子,乃麻城人士,为明代之诗人、文学家与官员。其自幼喜好骑射,十四岁时,御史于考场阅兵,之焕骑马擅闯而入,御史勃然大怒,命其与才官比试射箭之术,之焕九发皆中,而后扬长离去。万历三十二年进士及第,入选翰林院庶吉士,其后历任吏科给事中、广东副使,改视山东学政。
天启元年,以通政参议召迁太常少卿,擢右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南昌、赣州、甘肃。十月,京师戒严,有诏传之焕部回朝保卫京师。出发之际,西部敌人乘空虚进犯河西,之焕迎击,两战两胜。率领部队向东前进,途中士兵叛乱,之焕再次平定叛乱。
待部队抵京之时,已然是次年五月。当时温体仁专权,起初,温体仁攻讦钱谦益,之焕袒护钱谦益,温体仁遂心生嫌隙,向崇祯上疏,崇祯遂下诏令梅之焕停职待查。之焕遭革职归乡后,匪盗横行肆虐,又有清军及张献忠部来犯,之焕于是将家仆及乡人聚拢,组建了规模达上万人的“梅家军”,并从广东购置了百门红衣大炮,在旧部召集了数百名炮手,于沈家庄园构筑护生堡,大力修筑防御工事,与县城形成犄角互援之势。历经八年抗衡,每次拯救百姓达数万之众。在此期间,梅之焕在麻城当地及周边兴建众多寺塔(诸如道一塔、息影塔),在沈家庄开仓赈粮,以救济躲避战乱、饱受饥饿之苦的百姓。梅之焕成为了整个县城的守护之神,甚至流传有“海内众正无不称公为长者”之语。崇祯皇帝追叙之焕往昔功绩,恢复其官位。崇祯十四年八月,之焕因病谢世,数千人前往其墓前吊唁。其著作有《中丞遗文》《中丞遗诗》《史记神驹》等。《明史》存有其传,见于第二百四十卷。
文人隐士:梅之熉梅之熉,字惠连,号槁木,乃梅国桢之子,为明代之明经学家,曾出任明锦衣卫正千户。1644 年,崇祯于煤山自缢。当年五月,明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凤阳总督马士英于南京拥立福王朱由崧,先称监国,旋即登基称帝。福王即位后,改年号为弘光。时任锦衣卫千户的之熉请求自备资粮,北上“省思宗帝后榇”,未获应允,遂弃职隐入萍庐,以著书为乐事。1645 年 5 月,清兵渡江,弘光帝逃逸。多铎至南京,礼部尚书钱谦益迎降。梅之熉做好最后的安排,他将家产的三分之一留予妻儿,其余悉数散与麻城百姓,而后走入囊山归隐,其遗迹迄今尚存。梅之熉乃复社成员,一生以复明为己任,被称作海内复明之顽主。逝后被崇祀于鄉賢祠。曾为冯梦龙《古今谭概》作序。著有《春秋因是》(被录入四库全书卷三十)、《芥舟续集》、《萍庐史论》等。其部分事迹被载入《麻城县志》、《湖广通志》(卷五十八人物志)。
奇女子:梅澹然梅澹然,乳名锦哥,乃明代麻城人士,为梅国桢第三女。其父国桢兼具文韬武略,一生书剑相伴。明代文学家徐谓自称“书第一、诗第二、画第三”,却言读梅国桢之诗“喘不可望,追之难及”。足见梅国桢才华之高远。梅澹然生于如此书香世家,自幼饱览诗书,明《万历野获编》赞其“有才色”。然而命运对梅澹然颇为苛刻,她受聘未过门,丈夫便已夭亡,在命运的重击之下,遂守全贞而入空门,寄居于家庙修行。李贽移居麻城后,与她的父亲梅国桢结为挚友,他欣赏梅澹然的才华,称她为“出世丈夫,虽是女身,然男子未易及之”,并唤其为“澹然师”,二人以诗书相互往来。1602 年,李贽于狱中自尽。梅澹然遭谤而亡,时年仅三十七岁。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向来男尊女卑,明代尤甚。论及女子见识短浅,不应入学堂。梅澹然顶着舆论压力奉李贽为导师,向世人彰显了她的不屈。一位逆流而行的奇女子,其一生行止,仅能在李贽《焚书》内有限的章节里,以及晚明笔记中略微推见的零星片段而已,然梅澹然这种追求自由的精神将永远被铭记。
惟楚有才,鄂东称冠,麻邑尤盛。千年古县麻城文化繁荣昌盛,仅明朝一代,便共有 136 位进士与 482 位举人脱颖而出,故而被誉为“湖广进士第一县”。麻城人梅国桢、梅之焕、周思久、李长庚、刘天和等十人被载入《明史》。梅国桢、梅国楼、梅之焕被誉为“荆楚三梅”。身为麻城明代四大望族之一的梅氏,总计走出了 10 位进士(梅楚材、梅吉、梅国桢、梅国楼、梅国林、梅守盛、梅廷和、梅之焕、梅开先、梅茂南)以及 19 位举人,其中梅国桢、梅之焕这对伯侄双双列入《明史》,实乃明朝的中流砥柱。除却上述人物外,麻城人梅钿、梅圻、梅任均、梅埛、梅眉锡、梅钲、梅凤藻等人亦名震海内,他们的文章及事迹在麻城县志中大量刊载。于历史的漫漫长河之中,梅氏涌现出数不胜数的杰出子弟。新中国成立后,梅家人承前启后,持续登上历史的舞台。
文化的蓬勃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经济支撑,中国经济的高速前行,得益于国内优良的政治、经济环境。在当下国泰民安、全民步入小康的时代,麻城作为湖北省下辖的一座县级市,也在积极施展自身的优势,发挥应有的作用。2023 年,麻城在《2023 中部县域经济百强研究》中获评中部百强县,全市年总产值达 465 亿人民币,经济排名位列黄冈各县市之首。麻城地处大别山南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畅达,乃是湖北三大交通枢纽之一。境内现有“四高”(大广高速、麻武高速、麻竹高速、麻阳高速)、“三铁”(京九铁路、沪汉蓉铁路、汉麻铁路)、“两站”(麻城站、麻城北站),106 国道纵贯南北,大别山红色旅游公路横穿东西。值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5 周年之际,衷心祝愿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富强兴旺,人民生活美满幸福、吉祥安康。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答曰:梅花不单在瑶台,亦栽于荆楚大地,更植于每个梅家人的心中。甲辰年八月二十九
(编者:梅晓兵,男,1983 年 9 月生人,系麻城市万家铺村人士,现定居于浙江温州。其钟爱中国历史文化,尤其对中华梅氏文化情有独钟。在《中华梅氏村落卷 - 湖北黄冈卷麻城篇》的编纂工作中,出任责任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