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列发布九江文史类研究文章,在“冯晓晖”“浔阳叙话”两个公众号上首发,并在国内主流自媒体网站(今日头条、百度、搜狐、新浪、网易、微博、豆瓣等)上同步转载。欢迎投稿,稿件要求及联系方式见自动回复。
本篇原刊于2019年版《浔阳商贸》,经浔阳区政协文史委授权转发。全文较长,约7500字,故分上下两篇发布。
续前篇(九江文史 | 民国时期九江的钱庄与银行(上))
九江钱业及其业务特征
1、九江钱业是行使现元宝“银两”为结算单位的市场,与汉口、上海、镇江相同,通用银两“实”本位制是它的特征。长江上下游各埠及省内景德镇等地,在本市虽然都使用二七秤银两为计算单位,但在本市市场交易中没有现银元宝结算。所以说他是“虚”本位制。其结算办法是,在武穴上游通过汉口结算,下游各地则与上海、镇江结算。结算标准,以上海规元为结算单位,轧平存欠。比如芜湖、安庆、南通长年派人驻在上海、镇江办理调拨事宜。这就是说,九江与其他使用“虚”本位制的地方,有不同的特征。那时九江经营钱业就是利用这种不同的币制,采用不同的兑换方式方法吸收利润。
九江三泰钱庄钱票
2、资金来源:由于地方游资不多,存款少,就利用上海兑的规元 13 天期票,套取资金,以资周转。例如:钱庄利用 13 天规元期票,放给进口绸布等百货商店,作为放款每天起息。商店每天售货收入现金,归还钱庄贷款,钱庄借此现金,想方设法,购进近期申票寄上海抵解。如是套出 10 天资金,放款取息,日积月累,每 10 天可以套出三五万两,甚至八九上十万两资金,利用放款取息。购兑申票,套出资金,就是九江钱业经营的方式方法。
3、运现抵解:为了预备抵解 13 天到期票款,除在本市收入出口商行、货栈的粮、棉、茶叶、矿产以及景德镇来九江出售大部份收入期票抵解外,遇有收付不能平衡的时候,就采用运现抵解办法。九江有一家“民信局”,专事九江至上海的银元、钞票往来运输业务。因钱业经营期票收支不得平衡,或曰通过钱庄“货与币”“生产与消费”不得平衡,便用运现抵解的办法,来轧平存欠。每年输出数量甚巨,这就是现金外流。
九江仁丰钱庄钱票
钱业公所设立票据交换专柜始未
大约在 1920 年前后,钱业手中现银元宝开始渐见枯竭,同行往来收付,每天不敢周转,经常轧不平衡。因而仿照上海、汉口汇划公所办法,进行同行票据交换,先由徽州帮派一中班学生(笔者本人)前往汉口,通过有往来的久康钱庄介绍到钱业汇划公所学习办理同行票据交换手续。学习回来后,公所遴选三个青年中班学生:南帮吴三泰、恒源水,徽帮长和各派一人,在钱业公所设立专柜,开始办理票据交换业务。
其办法是:集中专柜,建立帐册,每天午后,各家将所收银两票据盖上“同业汇划”印章,将张数、总金额写在送金簿上,送到专柜点收,盖上“专柜回印”为凭,尔后由经办人员分别清理,挨家立户,先收后付分别登入各分户日记帐册,当天轧出存欠。缺头之家要匡计欠额,将应抵解的现银元宝抄附码单,送往专柜作为抵解,经专柜核算点收,盖上回印为凭,经办人员再将所收现银元宝按批码记录,登入另立的出纳现金帐册,并将其银两总额,登上该户日记帐册,轧平存欠。
多头之家则在规定办公时间,派学徒前往专柜收回现银元宝。这样就可避免 30 多家往来收付元宝,拖延时间。设立专柜,不但缩短时间,而且节省人力,专柜每天常在傍晚就可办理完毕。如果缺头之家无现银元宝抵解,事先应派人来专柜联系,告之哪几家是多头户,缺户就去向多头户告帮,请求折放一天,缺户连同利息书立第二天兑付本票,经多头户同意,盖上汇划章送与专柜当现银抵解。这就是票据交换的功效。如缺头户既无现银,又得不到多头户的信用,专柜就要办理退票手续,这样缺头户就有倒帐之虞,必须经同业召开全体会议,讨论处理意见。
九江慎昌钱庄钱票
据我回忆,当时每天票据交换总额,约在十万至十五万两之间,收付现银元宝常在四箱之间(每箱六十只,计三千多两),总计在一万多两。无法轧得平衡,亦是常有之事,每天缺头之额常有一二万两之多。好在同行都能互相帮助,调济盈虚而得其平。所以十多年来,没有发生退票事件。
币制改革加速了钱庄业务衰落
1933 年 3 月,宋子文当任财政部长,颁布政府命令,将全国金银收归国有,废两改元,实行币制统一。钱庄银两兑换方法,所取得的利润无形消失。甚至利用十多天期票套出资金的方法,也被银行钞票直接汇兑办法所取代,使钱庄经营地方金融的业务逐渐转移到国家银行和商业银行。至抗日战争九江沦陷后私营钱庄即全部消失。
九江钱庄虽纯系商人组织,但由于国家政体衰弱,九江又地处长江口岸,在外国的不平等条约和种种经济侵略下,掌握九江金融的钱庄,就无形中做了外国商人的附庸。就笔者亲历所见,九江的白银和现洋通过钱庄流入外国轮船水脚运费、煤油公司、太古洋行、海关税收,不计其数。另外还有直接交民信局运往沪、汉的洋钞票,每年为数亿巨。以上种种都是资金外流现象,言之令人痛心,不堪回首。
九江银行业
民国初年,九江即有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民国银行后改省办裕民银行,后来又有中国实业银行九江分行,系由曾任过江西省长的胡思义来九江创办,他自任经理,行址在江边台湾银行九江分行旧址,经营两年(1931-1933 年)后自动撤销。该行行址,现为中国人民银行九江支行。同时上海储蓄银行由汉口分行派人来九江开办分行,主要业务是投资兴中纱厂,以购进棉花及加工生产棉纱作为银行外栈抵押放款,大量吸收地方游资创办储蓄业务。为当时新兴银行业务之一。
九江台湾银行旧址 图源:维基百科
日商开办的台湾银行,系满清末年由日本人投资南浔铁路时创办。民国初年,该行大量信用放款给九江钱庄,后突然紧缩,全部收回,致使钱庄蒙受重大损失。受影响最大的是徽帮钱庄,为此日商银行吃了倒帐,于 1923 年曾被九江商民捣毁。1927 年国民政府收回租界时,迁回台湾去了。
省办裕民银行,进入钱业公所,与一般钱庄同样承做存放业务。中国、交通两银行,有推行上海分行发行的钞票权利,资金来源充裕。交通银行又有代收海关税银专利,资金来源更为雄厚。其放款对象,大部份是南昌帮钱庄。而中国银行则不分帮别,择其殷实可靠的钱庄作为放款对象。其主要业务是推行上海中国银行发行的钞票,取其利润。后来逐渐选择本街殷实商店,开户信用往来,透支活期放款,兼以招揽汇款业务,籍以帮助地方各业,繁荣市场,两得其益。中央银行属于国家银行,经理国库收支,不在地方银钱业范围之内。抗日战争爆发后,九江沦陷前夕,各银行分别撤退后方,直到抗日胜利,才逐渐回浔恢复营业。
资料来源:
1988 年《舒鹤群回忆录初编》。
1989 年九江市政协文史参考资料第五辑。
1993 年景德镇政协文史参考资料第九辑。
【编后记】
本篇很长,文史价值很高。之前本公众号发布的《九江文史 | 辛亥革命前后的九江总商会》,作者也是舒鹤群,他是九江商会会长舒先庚的侄子,安徽黟县人,是徽州帮在九江的代表性人物。舒鹤群能够被推荐到汉口学习金融,想必也是舒先庚的助力。
旧时的钱庄,有其经营的时代背景,以我们现在来看,殊难解读,即便是金融专业的人士。这也是读史最难之处,你如何能够带入性地读懂那个时代?如果做不到,凭什么你能讲述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