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川滇横断之旅第十六天小结
文/俞敏洪
今天是11月21日,川滇横断之旅的第十六天。今天是这次旅程的最后一天。本来想在大理休整一天,整理一下衣物,用悠闲的心情在洱海边喝喝咖啡,和朋友们聊聊天,但依然没有挡住当地朋友的安排。又在路上奔波了一天。
到了大理就到了奚志农老师的家,他在家里做了一个博物馆,叫苍山自然影像博物馆。这段时间,博物馆正在进行第59届国际野生生物摄影年赛获奖作品巡展。
他希望我去直播宣传一下,这自然是一件极好的事情。我们早上8点半出发,穿越城市的喧嚣,用了一个多小时才到达坐落在苍山脚下双鸳溪旁的博物馆。
我们在博物馆直播了那些抓住动物精彩瞬间的完美照片,很多照片有令人震撼的效果。然后我们一起坐在溪水边的树林下,以苍山为背景,在蓝天白云下喝着咖啡轻松聊天。和前几天特种兵一样的匆忙相比,今天的行程从容了很多。博物馆的楼顶有一览无余的绝美风景,可以仰观雄伟的苍山,可以远眺秀丽的洱海,可以耳听溪流的潺潺,可以享受阳光的灿烂。
随后,我们一起出发去沙溪古镇。沙溪古镇坐落在剑川县的苍山西北角的石宝山下。黑潓江从古镇的脚下流过,流入漾濞江,再流入澜沧江。
这些河流的谷地也正是古代茶马贸易的大通道。因此上连丽江和西藏,下接云南南部和东南亚的沙溪古镇,也就成了茶马古道上的重要驿站。
从唐朝开始,一直到民国时期都热闹非凡。经过近百年的沉寂后,现在因为文旅的兴起又焕发了活力。
小镇中的一些文物保存很好,兴教寺中的大殿木结构令人惊叹,明代的壁画依然栩栩如生,中心广场的古戏台暗示了当初古镇的热闹,街道两边的店铺和房屋,还有那残留的马厩和拴马桩,回响着清晨和黄昏曾经有过的人喊马嘶。当初的热闹已经消失,而今,这里不仅是寻古访幽者的天堂,更是那些慢生活体验者喜欢逗留的乐园。古镇外,清澈的黑潓河水一路向南,自古至今唱着同一首歌谣,那歌谣没有开头,没有结尾,无穷无尽,天老地荒。
大理沙溪古镇
离开古镇,我们折返到高速上,向位于洱海东岸的双廊镇出发。那是一个我一直想去的地方,从那里隔着洱海看苍山,更加能够体会什么叫山海一体的壮丽。
到达双廊已经接近5点,夕阳挂在苍山山头,很快就会落到山背后去。苍山洱海上,浓云翻滚,千变万化,形成了极其魔幻的天光云影。星星点点的小雨过后,村庄背后一道彩虹横贯天空,大风吹过,波涛汹涌,偶尔风平浪静,霞光满天。民居沿岸而建,过去的小渔村变成了滨水而居的童话世界,几乎每一栋房子都开成了餐厅、咖啡厅和民宿,让那些疲惫的游人来享受与世隔绝的从容时光。
忘记过去,忘记现在,忘记将来,忘记前世今生。那些波浪和云霞,会把你的烦恼带走,把你失落的心放回你的胸腔。我有个北大师弟,刚好也在这里开了一家滨水的民宿叫“与归墅”,建筑风格有地中海色彩。我们几个朋友在庭院里的咖啡厅,看着洱海风光,进行了一场关于洱海,大理历史和个人情怀的对谈。奚志农老师隔空呼吁相关部门,请允许洱海恢复渡船,免得游客和当地人为了到达对岸常常要开车环湖一圈。
当夜幕降临水面,我们起身离开,告别这个灯光扑朔迷离,充满了浪漫色彩的小镇,双廊镇的美好,恰恰是中国发展的缩影,没有改革开放,就不可能有人员流动,也不可能有那么多人改变自己的命运,重新定位自己的生活,更不可能让一个小渔村变成很多人都来寻梦的地方。
这是川滇横断之旅的最后一个晚上,团队全体成员在一起举行联欢晚会。为了满足粉丝的愿望,我们对联欢晚会进行了直播,150 万人左右和我们一起在线进行了互动,大家一起引航高歌,手舞足蹈,勾肩搭背,充满了不舍的情谊。奚志农老师从来不唱歌,也携夫人上台来了一首《长江之歌》,新老朋友一起举杯,相互祝愿,期待来日再见,大家一起欢闹,直到午夜方散。
这是一次匆忙安排的行程,也是一次充满收获的行程。我们不经意间走上了先民古老的迁徙之路和民族发展之路。我们看到了高山大水间人民勇敢而坚韧的生活,听到了他们乐观而悠扬的歌声。我们经过红军走过的路,对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艰辛表达了崇高的敬意。我们翻过一座座山,越过一条条河,这些山河让我们心生敬畏,又充满自豪。他们养育了中华民族的个性,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涵养了中华性格的包容。
走进横断山脉,不仅仅走进了绝世美景,也走进了我们自己的生命里。那是一种对于生命的接纳和重塑,一种在谷底可以仰望,在山顶可以远眺的心态和洒脱。一种千转百回,依然奔腾不息的精神力量。
大理,在繁忙一天后已经入睡,苍山也隐入了黑夜之中,洱海在黑夜中闪着微光。似乎一位温柔的母亲在吟唱让游子入睡的小夜曲。
我在这不悲不喜的夜里,和你说,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