镌刻进岁月的春晚十大精品节目,你看过吗?

硕果廉博说事 2025-01-29 06:22:46

春晚正式开办于1983年。但春晚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56年由国家文化部主办、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制作的《春节大联欢》。1978年,以录像播出形式呈现的“迎新春文艺晚会”是中央电视台在春节期间播出的具联欢性质的综艺晚会。

1983年,导演黄一鹤及主创团队筹办了新模式的第一届春晚。此次春晚首次采用直播的形式,现场与观众电话连线,点播节目,增加互动,并首次设立主持人报幕,获得了热烈反响,从此便延续下去。

春晚发展到今天已经不仅仅是一台晚会,它承载了中国人太多的情感和记忆,成为了中国年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中国人过年当之无愧的最好大餐。

春晚历史上出现过很多观众最难忘记节目,至今为人们津津乐道。现盘点42年间的春晚的十大精品节目。

小品类

- 《吃面条》:1984年春晚,陈佩斯、朱时茂表演。作为春晚小品开山之作,以无实物表演和夸张动作,将吃面条场景演绎得惟妙惟肖,开创了春晚小品先河。 

- 《主角与配角》:1990年春晚,陈佩斯、朱时茂表演。通过“叛徒”与“八路军”主角之争,展现精彩喜剧冲突,陈佩斯的夸张表演和朱时茂的沉稳配合默契,经典台词众多,是小品艺术的经典之作。 

- 《卖拐》:2001年春晚,赵本山、高秀敏、范伟表演。“忽悠大师”赵本山把拐卖给健康人的故事,“走两步”“要啥自行车”等台词成为流行语,三人默契配合,生动还原“忽悠学”,是赵本山小品的巅峰之作。 

歌曲类

- 《我的中国心》:1984年春晚,张明敏演唱。朴实真挚的歌词“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唱出海外游子爱国情,旋律朗朗上口,传遍大江南北,引发全球华人共鸣。 

- 《难忘今宵》(1984年) :由乔羽作词、王酩作曲,李谷一演唱。作为春晚的“压轴曲”,旋律优美、情感真挚,传递出共度佳节、团圆美好的情感,歌词富有诗意,简洁而深刻,成为春晚的标志性符号,每年春晚结尾响起时,都能唤起观众对春晚的集体记忆,承载着时代的文化印记,是春晚文化传承的重要象征。

- 《冬天里的一把火》:1987年春晚,费翔演唱。热情动感的歌曲,加上费翔潇洒的舞姿、迷人的外表,瞬间点燃晚会,成为当年现象级作品,引领了新的表演风格。 

- 《常回家看看》:1999年春晚,陈红、蔡国庆等合唱。以朴实歌词、温馨旋律,唱出父母心声,引发全社会对亲情的共鸣,成为亲情主题的经典之作

舞蹈类

- 《千手观音》:2005年春晚,邰丽华等21位聋哑舞蹈演员表演。舞蹈动作整齐划一,将佛教文化与舞蹈艺术完美结合,展现出和谐之美与人性之美,是艺术与人文精神结合的典范。 

《飞天》(2008年) :由总政歌舞团表演,以敦煌壁画为灵感。舞者们身着绚丽服饰,借助特殊舞美效果,如彩带飞扬、光影交错,营造出壁画中仙女飞天的梦幻场景。舞蹈动作轻盈飘逸,如行云流水,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飞天形象鲜活地呈现在舞台上,展现了中国古典舞蹈的韵味和深厚文化底蕴。

《只此青绿》:2022年由孟庆旸等表演,舞蹈以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为灵感,通过舞者的身姿和服饰,展现了青绿山水的大气磅礴和诗意之美,舞者们的高难度动作和优美姿态,给观众带来了视觉上的震撼。

其他类

- 《宇宙牌香烟》:1984年春晚,马季表演的单口相声。以幽默讽刺的方式批判虚假广告现象,马季的表演生动形象,把推销员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是相声艺术的佳作。 

0 阅读:3
硕果廉博说事

硕果廉博说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