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假期的暖风还未散尽,江苏人已经一脚踏进了“初夏体验卡”。5日,南京以24.8℃领跑全省,淮北地区却还裹着20℃以下的“小棉袄”,堪称“一省两季”。但别急着收春装——这场升温大戏的高潮,才刚刚拉开帷幕。

“夏装倒计时”启动:7日逼近30℃,9日或迎今春首个高温日
根据气象预报,7日全省最高气温将集体冲击27-29℃,淮河以南地区甚至可能提前解锁短袖模式。而到了9日,30℃以上的“高温线”将被强势突破,网友戏称:“这是要跳过春天,直接‘一键入夏’?”
不过气象专家提醒,淮北地区8日将出现小幅降温,其他地区则继续“高歌猛进”,这种“北凉南热”的格局,正是春季天气多变的典型特征。

升温背后:干燥预警拉响,补水比防晒更紧迫
与气温一同攀升的还有空气干燥指数。假期最后一天,全省湿度持续走低,户外体感仿佛“自带烘干效果”。有市民调侃:“出门逛个公园,带的矿泉水比防晒霜先用完!”对此,疾控部门建议:每日饮水量需比平日增加500ml,并避免正午长时间暴晒。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升温与全球极端天气频发的趋势不无关联。数据显示,2025年春季我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1.2℃,江苏作为东部沿海省份,对气候变化的感知尤为明显。

三天天气速览:
• 6日:晴到少云主导,东南部23℃ VS 其他地区25-26℃,“薄外套+内搭”成出行标配。
• 7日:偏南风携4-5级阵风来袭,淮河以南多云“控场”,28-29℃高温考验穿搭智慧。
• 8日:晴热持续,淮北降温至23-24℃,“南北温差”或催生“一日换装”奇观。
这场升温看似“热情似火”,实则暗藏健康风险。笔者走访发现,不少年轻人已迫不及待换上凉鞋短裤,但中老年群体仍坚持“春捂”原则。从医学角度,骤然减衣易引发呼吸道疾病,建议采用“洋葱式穿搭”,随时应对温差“过山车”。毕竟,真正的夏天还未到来,与其和天气“赌气”,不如和身体“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