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连续两起年轻人猝死的消息引发社会关注。1月2日,曾出演过电视剧《巴啦啦小魔仙》的演员孙侨潞被曝因心梗猝死,年仅25岁;1月4日,拼多多一23岁女员工下班途中猝死。正值花季的生命骤然离世,令人扼腕,值得反思。
回顾近年来的新闻,年轻人猝死已经是并不鲜见的话题。据国家心血管中心统计,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者高达55万,平均每分钟就有一个人发生心源性猝死去世,而在心源性猝死的人群中,43%是18岁-39岁的中青年人。
压力过大、过度劳累是引发年轻人患病、猝死的一大诱因。在一些行业、企业,“内卷化”的处境催促着年轻人不停向前奔跑,披着“奋斗”外衣的“996”“715”如黑洞般侵蚀着“打工人”们的休息时间,吞噬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加剧着人们的焦虑和压力。长期加班、过度劳累、心情抑郁,正成为杀死年轻人的凶手。
一条条鲜活生命的逝去,为全社会关注年轻人的身心健康状态敲响了警钟。要减少悲剧的发生,用人单位和相关部门应以人性化的关怀、严格的监管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不能让“拿命换钱”成为奋斗者的常态。“996”等畸形的加班文化,不应成为职场的常态,更不应堂而皇之地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针对“996”“715”的大行其道,社会各方应形成合力,加大治理力度,严格落实8小时工作制,抚平人们的焦虑和压力,让人们的奋斗获得更多幸福感;除此之外,一些年轻人也应对自己的生活方式加以反思,过度透支自己的身体,是对自身的不负责任,也将给家人带来巨大悲痛;定时体检、劳逸结合、加强运动、合理膳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能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未来才会有更多可能。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第四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按照“996”工作制的时间来计算,员工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一周工作6天,这早已严重超出国家法定的工作时长,侵犯到了员工合法利益。 人们应该对996说不,因为其严重伤害身体健康。
近期,连续两起年轻人猝死引发舆论持续热议和广泛关注。
深夜的城市
舆论哗然的背后反映出此类事件早已触碰到社会痛点,我们不禁要问:是否熬夜加班就是代表着认真工作?劳逸结合、正常上下班就是青年人懈怠、消极的表现?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但是奋斗绝不能以健康为代价。应清醒意识到,“伪奋斗式”道德绑架、畸形加班等都是企业为追求利益最大化所提出的伪逻辑,其结果只会透支员工对工作的责任心和认同感。
在这个法治建设深入人心、权利意识逐渐觉醒的时代,“996”这样一个违法行为却反复被一些人宣扬传播,甚至开始成为招聘标准,这显然是一个危险的趋势,由此产生的毒化竞争氛围、加重社会焦虑、动摇主流价值观等等危害不可小视。
“996”在职场大行其道,违法成本太低是主要诱因。对此,只靠劳动者拒绝是远远不够的。相关劳动监管部门不能保持沉默,应及时发声,重拳出击,加强行政执法,严格监管流程,给劳动者维权的底气。同时,呼吁国家立法机关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惩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让违法企业望而却步。
来源|半月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