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公开叫板特朗普:撤销对华关税!科技巨头集体反水对等关税
权哥观舆说事
2025-04-09 02:56:55
——特斯拉市值蒸发千亿,马斯克称“关税伤害美国企业更甚”
一、风暴乍起:硅谷钢铁侠的“叛逆宣言”
2025年4月6日,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在社交媒体X(原推特)发布爆炸性声明:“美国对华加征的34%关税,本质是对全球供应链的核打击。我们要求立即撤销这项政策,否则特斯拉将考虑将上海超级工厂产能转移至墨西哥。”
此言一出,全球资本市场震荡:
- 特斯拉股价暴跌:当日跌幅达9.7%,市值单日蒸发1200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 美国车企集体沉默:福特、通用等传统巨头未表态支持,被指“实质默认关税伤害”;
- 中国供应链反制:宁德时代宣布暂停向特斯拉美国工厂供应电池,谈判进入僵局。
这场看似突然的“马斯克起义”,实则是中美科技博弈白热化的必然产物。
二、关税陷阱:美国车企的“慢性自杀”
① 成本黑洞:特斯拉的“双重绞杀”
- 直接成本:34%关税使Model Y美国售价从4.2万美元飙升至5.6万美元,销量同比暴跌37%;
- 隐性成本:为规避关税,特斯拉需在美国重建完整供应链,研发费用激增28亿美元。
② 产业链反噬:美国供应商集体“断供”
- 芯片危机:高通、英伟达暂停向特斯拉供应自动驾驶芯片,导致FSD(完全自动驾驶)研发停滞;
- 电池困局:松下、LG新能源因关税成本拒绝为特斯拉美国工厂供货,产能缺口达40%。
“这就像让糖尿病患者戒糖,结果饿死了自己!”美国汽车工人联合会主席罗里·甘布尔痛斥。
三、科技巨头“反水”:利益至上还是良知觉醒?
① 马斯克的“商业算计”
- 中国市场依赖:特斯拉2024年35%营收来自中国,上海工厂贡献全球55%产能;
- 政治站队风险:马斯克公开批评特朗普关税政策后,其星链卫星服务遭美国军方审查。
② 库克的“沉默是金”
苹果公司选择沉默,但供应链已行动:
- 富士康转移:郑州工厂加速向印度、越南转移iPhone生产线;
- 库克游说:苹果游说团队斥资500万美元推动国会削减对华关税。
③ 扎克伯格的“投机主义”
Meta宣布投资100亿美元建设东南亚数据中心,被指“借关税之名行产业转移之实”。
四、政策博弈:特朗普的“关税大棒”为何失灵?
① 美国制造业空心化难逆
- 产能缺口:美国汽车产业工人缺口达8万人,重建供应链需5-8年;
- 成本劣势:美国制造成本比中国高42%,特斯拉美国工厂单车亏损超3000美元。
② 盟友体系裂痕加剧
- 欧盟反制:对美国进口电动车加征25%关税,马斯克称“这是双标”;
- 日韩离心:丰田宣布追加在华投资120亿美元,三星电子转移3nm芯片产线至西安。
③ 中国反制“精准打击”
- 稀土管控:中国限制钕、镝等稀土出口,直接影响美国F-35战机和特斯拉电机生产;
- 光伏禁令:美国对华光伏组件加征关税后,中国转向东南亚建厂,美国光伏装机量暴跌60%。
五、未来推演:关税战争下的三大可能
① 短期:特斯拉“服软”保产能
若特斯拉被迫接受关税,可能采取:
- 涨价策略:Model Y美国售价突破6万美元,瞄准富豪市场;
- 减配方案:取消Autopilot硬件,成本降低15%。
② 中期:美国重建供应链失败
- 时间成本:美国本土电池厂投产需2027年,远落后于中国;
- 技术断层:中国在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领域专利占比超60%。
③ 长期:全球供应链“去美国化”
- 中国方案: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成员国贸易额突破10万亿美元;
- 欧洲觉醒:德国大众宣布追加在华投资240亿欧元,建设纯电专属工厂。
结语:当商业逻辑碾压政治口号
马斯克的“叛逆”,本质是资本对关税政策的用脚投票。当美国车企在关税壁垒下挣扎求生,当特斯拉上海工厂的机器人仍在高效运转,这场博弈早已分出胜负——全球化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题。
正如马斯克在内部信中所写:“我们不是在和关税作斗争,而是在和物理学定律对抗。资本会流向效率最高的地方,这是永恒的真理。”
0
阅读: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