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醒:
1、老徐自己作为创业者,身边有较多所谓的“新富阶层”,此篇文章仅仅是将大家的生活样貌展现一些,不对此现象作出主观评价。
此篇文章很多是我由于自身专业,对于市场现象的分析总结,摘录出部分作为分享。
2、本文所提及的所有品牌、活动项目,都是生活接触见闻,也希望大家不要强行 为别人的“品味”买单。
3、想成为新富阶层,融入所谓的圈子,归根结底不可避免的,是自身的硬实力。所以自己对他人具备足够的价值,比借助这些标签更重要。
以下是正文。
先科普高净值人群的概念,一般指资产净值在600万人民币(100万美元)资产以上的个人,他们也是金融资产和投资性房产等可投资资产较高的社会群体。
这个人群有多少呢,根据《2019胡润财富报告》显示,我国拥有600万资产的富裕家庭人群规模已经达到494万户。
实际上,600万资产只是一个基本门槛,国内“超高净值家庭”的门槛在1亿元以上,“国际超高净值家庭”的标准则是3000万美元。
下面我将从生活的“穿衣打扮”、“日常教育”、“私人生活”以及“自我提高”四个方面,为大家讲述这部分人群的生活样貌。
一、穿衣打扮。
在此我先声明一下,大部分有钱人,是需要标签的。
很多人喜欢yy说“真正的有钱人都是非常低调的”,那仅仅建立在他不需要保持高调的基础上。
换而言之,你自己的生活可以自由选择,带孩子去游乐场也要摆阔实在太累,可在工作中,出席各种会议,尤其和商业伙伴见面,穿搭就成了一门不能忽视的学问。
一方面穿搭是你个人综合实力的侧影,另一方面这体现了你对对方的重视程度。
扎克伯格可以一年四季都穿一样款式的衣服,但是他的T恤每件将近400美元,帽衫则要3000美元。
这是在得体的基础上,选择了简略。
真正重点是他穿什么,大家都认识他,哪怕穿路边摊别人也不会低估他的个人实力。
奈何大部分rich man不能如此潇洒。
那大家选择穿搭时,核心关注的点是什么呢?
1、不能太大众,不然就失去了逼格。
2、不能太小众,否则很容易无法让对方认出来。
3、为了更简单让对方认出来,衣服要带相对明显而简约的标识。
比如前两年声名鹊起的加拿大鹅牌羽绒服。
款式不难看,穿起来也OK,标识不大不小,不张扬不嘚瑟,但logo已经注定了这个衣服的价格。
几年前还是我老婆买了这件衣服,才让我知道有个牌子,在我所处的圈子里,确实火了一阵子。
Moncler同理,很简单就告诉了大家我的消费能力。
不过最近一两年,我又发现的现象,是这两个牌子不再是高净值人群的首选。
对于自诩有钱人的人而言,高端品牌一旦大众化,那么他们一定会选择逃离。
(这句话大家划重点,要考的,其实高端社会的消费逻辑一直与此密切相关)
对BBA是如此,对穿搭而言也是。
加拿大鹅牌靠着明星的示范效应,成为大众眼中新的潮流,也因泛滥被一些人舍弃。
所以在这之后,我老婆买了一件Mackage的衣服。还有小剪刀Moose Knuckles。
认真观察,大家的商标,都不会藏得很深
这种还没泛化的衣服品牌,在小圈子里,是具备蛮高吸引力的。
手表方面,我身边的人群中,对卡地亚的青睐程度,要高于劳力士。
其中一个原因,可能在于劳力士相对传统,是一款很保值的品牌手表。据说在港澳的某些典当行,只有劳力士才能直接典当。
劳力士纵航者型系列,偏向大家传统认知的大金表
卡地亚保值的程度更差,自然与奢侈品更为挂钩。(包括我自己的眼镜,都是卡地亚出品)
外观上看,卡地亚的精致程度确实更胜一筹
还有就是,劳力士在名牌手表里,显得略微俗套,看起来不够商务精英。
随着水鬼的过火,百达翡丽鹦鹉螺这样排队购买的款式会更受欢迎。
百达翡丽鹦鹉螺
在包包的挑选上,嗯……爱马仕明显要占据主流。
我对这个品牌不作评价,只是目前来看,它能够给有钱人带来的优越感,似乎是要更强一些。
二、日常教育。
基本的课外班就不说了,一对一,价格大家也是有目共睹。
比起单一的“贵”,高净值家庭的教育,还希望围绕的是一些能够上得来台面的品味。
就是普通人一听很哇塞很少见的那种。
比如小提琴,身边的朋友都是在帝都请老师登门,价格在500元/小时。
比如说马术,由于前些年高尔夫流行的热潮有点放缓的趋势,有些人在周末,会带着孩子一起去进行马术训练。
CKUR国际马会
有些骨子里具备冒险精神的家长,会愿意自己的孩子从事一些极限运动,类似于滑翔伞这种需要高专业人士协同才能玩的项目。(国内一般是17、18岁以上吧,才会参加)
造价贵而且确实有风险,假如没有高专业人士陪同,一定一定不要试探。
还有这两年复兴的滑雪运动,我很多朋友会带着孩子在冬天会去东北度假,在滑雪场的度假酒店待几周。(基本是造价最低的项目了)
这些运动或者说兴趣培养,除了价格上的不菲,更多的是但凡想玩得凑合,都需要大量的时间。
家长更在意的,可能是孩子能在过程中受到足够的环境熏陶。
说这个,某方面也是想给大家提供的另外一条从业思路,就是在你不知道从事什么领域的时候,可以考虑在这些方面深造,在有钱人身上赚钱。
像我说的小提琴家庭教师,大多数家庭是没机会找什么教授专家的(或者说也会控制下成本),所以其实很多中学开始学过七八年的人,就可以在这个行业赚取较为丰厚的收入。
包括一些滑雪教练,本身并没有练很多年,甚至有些仅仅是在东北长大、爱好滑雪。
我是哈尔滨人嘛,高中的某个同学,以前在一起的时候只是喜欢滑雪,后来花了一个月训练就考到了证,当了一名滑雪教练,目前过得也不错。
高端教育培养出来的后浪,除了太贵,别的地方都还好。
三、私人生活。
这几天被大家议论纷纷的一个事,就是什么雪乡、西湖一根烤肠15,三亚一根烤肠28……
同时大家又会捎带着提及的,是什么没人吐槽迪士尼不仅物价更贵,还不让带食物进去。
在这里我要说两点,其一是我们吐槽雪乡烤肠售价不合理,可是确实有很多人为之买单,对于高净值人群而言,他们去旅游是不在乎这点溢价的,卖烤肠的人确实靠此赚到了钱。
其二是迪士尼不被如此吐槽,可能的原因在于锚定的客户人群不一样,迪士尼的客户群体偏向于年轻化,并且这是一个纯粹的娱乐型消费,大家在这方面的价格敏感性会更低。
实际上,三亚的物价比雪乡要贵得多。
我身边相当一部分高净值人群,都去过三亚的亚特兰蒂斯。
几年前去过一次,亚特兰蒂斯消费最低的套房,没有低于3k/晚的。
同样是谢绝外卖,内部的主题餐厅,人均200——1500。
亚特兰蒂斯主题餐厅
所以在这种地方,烤肠卖28,说实话大家真的没那么在意。
同样是度假,很多高净值人群会选择投资一个海景别墅,每年去自己“家”度假,私人泳池差不多是基操。
由于全球有钱人的数目以及他们掌握的资本,是在逐年递增的,在消费主义盛行的推动下,这样的别墅、豪宅投资,一般都不会亏本。
这种投资直接导致的,是繁华地区,头部的房价记录,总是频频被打破。(腰部和尾部则要看市场泡沫会不会坍塌,投资需谨慎哈)
车辆选择。
前文已经说过,传统的BBA,由于这些年市场下沉的优秀,入门款太泛滥,逐渐被有钱人排除到第一选择之外。
对于自诩有钱人的人而言,高端品牌一旦大众化,那么他们一定会选择逃离。
大奔=牛X的印象,在80后的高净值人群里,已经不再是共识。
同等价位下,保时捷、玛莎拉蒂这样听起来就很贵的车,正逐渐成为新宠。
经济水平稍微差一丢丢的人,也会选择捷豹、特斯拉这种保值率一般的车。
好吧,Model X也不算太便宜,而且还有科技属性加持
四、自我管理提升。
比起上一条更注重过程的感受,自我提升这一部分,更注重的是目的性。
打高尔夫我可以花很多钱很多时间去打,但是打得如何,并无所谓。
没准我骑了十年马,还比不上某个骑了两个月的人专业。
这是无所谓的,因为那更多属于消遣。
不过涉及自我提升的话,就一定要达到提升的目的。
在自我管理方面,基本项,男性高端健身馆,女性高端瑜伽馆。
有些对自己要求很严格的人,会去跑马拉松,全马。
之前媒体上较为出名的,是易居中国的总裁丁祖昱,作为常年出差的公司创始人,他把全马跑进了3h,被誉为地产圈最能跑的人。
美容。
对于高净值人群中的女性而言,热玛吉已经是标配。
高端美容院的私人保养市场,可以说完全是被这个群体支撑起来的。
没错,我把美容叫作自我管理提升,是因为这个东西确实体现了一个人的综合底蕴。
在得知对方年龄后,夸对方“年轻”是比夸对方“好看”更得体的说法,因为好看仅仅是好看,看起来年轻却是基本颜值+保养时间+保养成本的综合结果。
明明已经那么忙,却依然有时间去做美容,这件事本身就很值得炫耀。
圈层的拓展。
对于有钱人而言,渠道是很重要的一个东西。
很多人为了拓展人脉,会参加一些年会费几万的会员制俱乐部。
纯粹为了交个朋友……的过程中再助推下自己的事业。
像上海圈内可能比较出名的,有雍福会、证券总会、银行家俱乐部……
北京有香港马会会所、北京长安会所等……
在学历与知识方面,很多人会去考CFA、CPA,我某个在上海做高新技术增资稅筹的朋友,创业有成后去进阶法考,两个月前还看他报了罗翔老师的线下课程。
一知名公司的CEO到沃顿商学院参加演讲的时候,他首先向大家提问:“你们读MBA的目的是什么?”并给出了3个选择:MBA的名声、圈子和知识。大多数人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圈子,然后还反过来问他:“你1953年毕业,到现在对你帮助最大的是什么?”他回答说:“就是圈子。
圈子是灵感,是进步的台阶,是另一个层面的生产力,在这里,很容易得到合作伙伴、朋友、引路人。有个朋友,在圈子里他遇到了一个对他来说很重要的人,让他对企业的战略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位老师告诉他企业要做精,不能三心二意,要学会做减法。他突然悟到:“做减法,做到品类第一”,于是他果断地转型,开辟一个新的商机。
圈子是战斗力、是生产力,这里不仅仅是交友平台,更是关系转化为“融资能力”乃至“生产力”的平台。保罗·艾伦年轻时就与盖茨志趣相投,一起干事业,这就奠定了他的未来。与一个注定要成为亿万富翁的人交往,自己怎么可能成为一个穷人呢?
在我读MBA的期间的很多同学和老师,在我后续创业的过程中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其中几个要好的同学还成为了创业伙伴,持续到现在。
圈子是是财富是机会,创业者要混的很多圈子:知识圈、技术圈、人脉圈、经济圈等。IT创业者的圈子是社会最耳熟能详的,比如雷军系、李开复的创新工场、网易“创业帮”、清华创投圈等,可以被称为创业者密度最大的地方。
但是,所谓圈子、资源,都只是衍生品,最为重要的还是你的知识和内功的积累。只有自己修炼好了,才会遇到更多的“贵人”。你只有奋斗到了那个层次,才会有相应的圈子。而如果自身层次不够,你即使到了那个圈子,也可能也没有大的作为。
所以当我在毕业进入了IBM、隆基泰和,经过两年多的经历,意识到个人的成功到底是平台赋予了我们还是说我们自身的能力水平,同时也思考未来想要个人突破,大的平台不一定能够满足于个人的目标,所以当时就想到了通过MBA进行提升。
后续经过准备,申请了北大光华MBA项目和清华经管MBA项目,但是最终选择了北大光华就读MBA:
毕竟一个北大光华MBA这样的标签,除了花费十几万的学费(全日制),意味着你曾经可以和很多在不同行业优秀的人组成一个圈子,同时还有校友导师的一个启发和周围环境的一个熏陶,您会发现MBA圈子这群人的感情确实是不太一样。
老徐可以分享读北大光华MBA那些事儿~
对于刚毕业也好或者说在职场上奋斗很多年的人,也或许是家里有家族企业或者想要学习MBA的人,或者想要积累人脉的青年人,那么MBA一定是你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选择,后者也和我进行私信沟通。
关于MBA学历的投资95%是赚的,可以帮助你提升获得梦想的机会
你可以做一个个人背景评估看看自己适合什么样的学校:
最后,老徐要提醒回归现实生活的大家,重新看一遍前面的阅读提醒:
1、老徐自己作为创业者,身边有较多所谓的“新富阶层”,此篇文章仅仅是将大家的生活样貌展现一些,不对此现象作出主观评价。
此篇文章很多是我由于自身专业,对于市场现象的分析总结,摘录出部分作为分享。
2、本文所提及的所有品牌、活动项目,都是生活接触见闻,也希望大家不要强行 为别人的“品味”买单。
3、想成为新富阶层,融入所谓的圈子,归根结底不可避免的,是自身的硬实力。所以自己对他人具备足够的价值,比借助这些标签更重要。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