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洪武年间,丞相胡惟庸谋反被诛,朱元璋下令废除丞相制度,由皇帝直接统领六部,虽然权力集中了,但是每天的事情上到国家大事、下到鸡毛蒜皮都由皇帝一个人处理的话就算给他八只手也忙不过来,于是仿宋朝制度设立了大学士一职,主要充当皇帝的秘书职责,明朝灭亡后,清朝沿袭明制,保留了大学士一职,将级别提升为正一品,并以殿阁命名,总称为“三殿三阁大学士”。
中和殿
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大典之前休息,并接受执事官员朝拜的地方,始建于明永乐年间,初名华盖殿,顺治时改名中和殿,内挂“允执阙中”牌匾。中和殿大学士设置于顺治十五年,为诸殿阁大学士之首,乾隆年间裁撤中和殿大学士,增设体仁阁大学士。
保和殿内景
保和殿,明永乐年间建成,后几经焚毁、重建,清顺治年间始名保和殿,内挂“皇建有极”牌匾。保和殿大学士最早设置于清顺治十五年,乾隆十三年,以保和殿大学士居诸殿阁大学士之首。
文华殿
文华殿,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明朝末年被毁,康熙时期重建。文华殿大学士最早设于明洪武年间,本为辅导太子的官职,清代时期变成辅佐皇帝管理政务的显官,终清之世,授保和殿大学士的之后傅恒、张廷玉等等几人,自此序班多以文华殿大学士常列六大学士之首。
武英殿
武英殿,位于北京熙和门以西,与文华殿相对,明初帝王斋居、召见大臣皆于武英殿。武英殿大学士设置于明朝洪武年间,为正五品,清朝沿袭明制,级别变为正一品。
文渊阁
文渊阁,位于文华殿后,是紫禁城中最大的一座皇家藏书楼,文渊阁大学士初设于明朝,清朝沿袭,级别为正一品。
体仁阁
体仁阁,位于太和殿前广场内东侧,始建于明永乐年间,最早名为文楼,嘉靖时期改称文昭阁,清初改称体仁阁。体仁阁大学士增设于乾隆年间,乾隆十三年裁撤中和殿大学士,增设体仁阁大学士,至此三殿三阁大学士正式组成。
东阁
东阁,位于紫禁城左顺门南庑房,东阁大学士最早设于洪武年间,清朝沿袭,掌管奉陈规诲,点检题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