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汪东兴的副手,曾长期主管周总理的警卫工作,1994年晋升上将

孔甲丙今说史 2025-01-20 03:26:10

杨德中曾为中国共产党三位领导人负责过安全警卫工作,得到了毛主席、周总理等人的大力夸赞。

1955年,毛主席在中南海接见中央警卫团的部分官兵,杨德中在工作中表现良好,得到了毛主席的亲自夸奖。

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伏罗希洛夫、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来到中国访问期间,杨德中曾任他们的卫士长,表现非常出色。

1964年,周总理还专门找到时任中央办公厅警卫局局长的汪东兴,将杨德中调到了自己身边,负责安全警卫工作,足以看出周总理对他的工作能力有多认可。

杨德中在周总理身边工作多年,出色完成工作任务,给周总理留下了深刻印象,他身上究竟有何特别之处?为何让多位领导人对他夸赞有加,赞不绝口呢?

武装头脑做党员

杨德中的一生可谓相当传奇,他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后许多重要历史时刻,也参与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

他之所以能够受到多位领导人的一致好评,是因为他发自内心热爱这份工作,拥护党中央,对国家一片赤诚。

1998年,他因为年龄的原因无法再承担高负荷工作,不能再担任中央办公厅第一副主任,告别了他保卫中共中央四十多年的工作岗位。

离职休养时,他分外不舍,极其感慨,深情的说自己热爱本职工作,保卫党中央就是保卫党和国家的首脑核心,这份工作意义极其重大,保卫党中央无上光荣。

正是因为杨德中看重自己的工作,认为保卫党中央是一件无比光荣的事情,所以才会长期坚守在工作岗位上,负责中共中央领导机关的安全警卫工作四十多年,为中共领导人的安全保驾护航,殚精竭虑。

家庭对于杨德中影响较大,他于1923年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他的父亲是中学教务员,培养了他好学的性格。

他少年时期历经坎坷,经历过中国最动荡的历史时期,经历过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也很清楚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以及共产党员的不容易。

13岁时,杨德中进入西安省立第一中学学习,在学校里接触到了许多由中共地下党印刷的进步刊物,看到刊物的内容,他大受震撼,从那时起,便在心里埋下了一颗革命的种子。

他不满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不抵抗政策,迫切期望成为共产党的一员,保卫国家,所以他在1936年12月9日参加了由西安各界爱国青年举办的一二·九纪念活动,并认识了许多有识之士,顺利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

当时,国内百姓深受战乱侵扰,抗日战争正进行的如火如荼,多座城市接连被日军攻陷,面对山河破碎,年少的杨德中内心愤闷不已,他也想保家卫国,对抗日军,主动进入西北战时青年短训班和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武装头脑,丰富了自己的理论知识。

15岁那年,杨德中就顺利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党员,为了更好的参与革命事业,他离开家乡,四处奔走,长期从事政治工作,担任过指导员、团副政治委员、团政治委员等职务,表现相当出色,直接参与了解放战争时期的许多重要事件。

能力出色保安全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一切正值百废待兴之时,虽说我党历经重重困难,终于建立了一个真正为民的国家,但当时面临的挑战依旧非常多,可谓是危机四伏。

不仅部分地区仍旧存在战争,而且还有许多邪恶势力和反动派一直在伺机寻找机会,危害国家领导人的生命安全。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保卫中央领导机关安全的需要,中共中央多次讨论后,决定成立中央警卫团。

中央警卫团责任相当重大,他们不仅要负责保卫中央领导人的安全,而且还在许多国际活动和外国领导人访华时,发挥出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工作出色的杨德中也加入其中,被任命为中央警卫团政治委员。

设立中央警卫团是中央领导的共同决定,但因这个部门较新,所以一开始,并没有形成完善的体制。

杨德中等人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加强警卫工作制度建设,四处奔走,研究调查,为警卫工作开展立下了良好基础,也为后来加入的警卫人员做出了一个好榜样。

中央警卫团的责任重大,他们保卫的是中央领导人,也是中共中央的核心,毛主席非常关心警卫团的建设工作,他曾亲自在中南海接见中央警卫团部分官兵,为他们授课,帮助他们更加高效的完成工作。

毛主席是国家领导人,是一位杰出的军事指挥家,也是很多重大历史事件的亲历者、领导者,他经历过许多危险,人身安全多次受到威胁,但大多都能化险为夷。

毛主席很清楚警卫工作的核心与重难点,他为警卫团的官兵讲述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讲述了过去发生的历史事件,并向工作人员下达指示,要求他们务必要做好保卫工作、学习文化和调查工作。

有了毛主席的指导,警卫部队迅速明确发展方向,掀起了一阵学习文化的热潮。

杨德中本就是一个为人谦虚,不耻下问的人,他的学习热情高涨,经常和同事们一起交流学习心得。

他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大搞调查工作,将各省各部门的调查结果整合在一起,向毛主席进行汇报,得到了高度认可,能得到毛主席的夸赞,可以看出他的工作能力之强。

除了毛主席之外,周总理对他的工作也非常关注,非常认可他的工作能力。

杨德中与汪东兴在工作中是一对好搭档。

汪东兴任职中央警卫局局长期间,杨德中担任中央警卫局副局长,两人共同为警卫工作的推进执行做出过较大贡献。

杨德中在许多外国重要人士到中国访问期间,担任过卫士长,负责安全保卫工作,出色完成了任务,所以1964年周总理专门找到汪东兴,将杨德中调到了自己身边,负责安全警卫工作。

杨德中跟随周总理一同参与过许多重要外事活动,访问了亚洲、非洲、欧洲的多个国家,并多次随周总理前往全国各地视察,将任务完成的非常出色。

特殊时期来临时,杨德中的工作面临过巨大挑战,他的工作环境非常复杂,经常受到他人干涉,当时中央许多重要官员的人身安全都受到过威胁。

杨德中曾参与过保护贺龙夫妇和陈毅的许多具体工作,他置个人安危于不顾,顶着巨大压力出色完成了周总理交代的任务。

他与周总理不仅是工作伙伴,而且还有很深的感情,他非常感谢周总理对自己的赏识,为了报答这份赏识,在工作中投入了全身心的热情,但周总理去世时,他却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到场,送他最后一程,这是杨德中内心最大的遗憾,每每提起都无限感慨。

杨德中之前在周总理身边工作时,周总理的身体状况就一直不好,他日夜操劳、早出晚归,操心的事情太多了,内心极度焦虑,所以心脏病较为严重。

杨德中从日常警卫安全和服务保健方面提出了许多具体措施并实行,能及时应对周总理安全的突发情况,并制定紧急预案,让周总理和邓颖超都非常满意。

杨德中关注周总理的身体状况,不仅是因为自己的工作责任,更因他从心里爱戴、敬重这位杰出的领导,只可惜上世纪七十年代,杨德中被下放到了陕西工作,离开中央,没能一直守在周总理身边。

1976年1月8日,周总理因病离开了人世,杨德中得知这件事后分外悲痛,他想再看看自己的老领导,想送他最后一程,但是因为当时环境特殊,所以他未能回去,这件事令他非常遗憾。

众望所归获荣誉

在周总理身边工作的这段时间,杨德中迅速成长,工作能力与日俱增。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来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时,杨德中也直接参与了相关保卫工作,共同负责安排外宾的衣食住行。

尼克松在中国北京、上海等地参加了二十多场活动,活动场地环境非常复杂,不容易控制,很容易出现意外,杨德中等人提前踩点安排工作,调度得当,计划周密,这份细腻令人赞叹。

在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中美双方会谈进行的非常顺利,活动现场秩序良好,工作人员的工作成果不仅得到了中央领导的高度赞赏,也得到了美方的一致认可。

邓小平同志对杨德中的工作能力早有耳闻,所以他对杨德中也非常器重,安排他参与了许多重要工作。

他也不负众望,将自己的经验总结在一起,以文字报告的形式整理了许多资料,为警卫工作的后续安排起到了带头作用。

工作之余,他会反复观看世界重要领导人遇刺的资料,分析案件动机、背景,并吸取教训,与同事积极交流,在自己的工作中避免出现同样问题,他的认真负责有目共睹的。

履历优秀的杨德中众望所归,被授予上将军衔,上将军衔是党和人民给予他的荣誉,也是对他能力的认可。

时间进入九十年代后,他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但他仍旧放心不团队的建设工作。

为了将老一辈的工作经验传承下去,他留下了许多工作资料,并极其注重对年轻干部的选拔培养,这份精神感动了不少同事。

1998年7月,杨德中离开原本的工作岗位休养,同事都舍不得他,即便离开原本的工作岗位,他依旧非常关心国家发展和同事的工作情况,关心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工作。

2020年11月12日,杨德中在北京离开人世,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

参考资料:杨德中:为中共三代领导人担负安全警卫工作 水新营

杨德中同志逝世.中新网

中办原第一副主任杨德中逝世,曾长期负责周总理警卫工作.澎湃新闻

汪东兴同志生平 来源:新华网

0 阅读:192
孔甲丙今说史

孔甲丙今说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