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军旅画家范迪宽画集出版,著名画家唐小禾撰文深切怀念

艺展中国 2024-09-06 14:40:18

编者按:

历时三年,《范迪宽画集》终于和读者见面了。

作为中国当代军旅画创作领域的代表人物之一,原武汉军区美术创作的领军人,范迪宽为湖北现代美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湖北省美术家协会、湖北省文联文学艺术院,精心策划编撰的《范迪宽画集》,不仅是对画家个人的深切缅怀,更是湖北美术史进程中那一代艺术家们珍贵的共同回忆。

著名画家周韶华、唐小禾、孙恩道为画册倾情撰写了纪念长文。范迪宽的家人对画册的出版表示诚挚的感谢,女儿范春歌也用文字深情的怀念了父亲。

《范迪宽画集》装帧设计精美大方,内容丰富,整体设计与画家作品相得益彰。由湖北美术出版社出版。

范迪宽艺术简介

(1932-1991) 籍贯河南汝阳县。中国当代军旅画创作领域代表人物之一。1947 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跟随二野九纵队二十六旅前线战斗部队,在中原战场、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和解放福建、广东、广西以及进军大西南等历次战斗中做战地宣传工作。为部队采写、编绘、刻印《前进》画刊及火线传单。新中国成立初期,进入西南人民艺术学院美术系(现四川美术学院)学习。朝鲜战争爆发,他被派返回原部队十五军四十四师一三0团,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4 年回国,同年二次入朝参加了举办朝鲜卫国战争胜利纪念馆的展览工作。1955 年调武汉军区政治部,负责中南地区部队美术摄影工作,并组织部队的美术、摄影创作。范迪宽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全军画展,多幅作品被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和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美术馆收藏。历任湖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湖北省文联委员。曾两次参加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一次参加全国美术工作者代表大会。

唐小禾为画册撰写纪念文章

忆20世纪中国杰出的军旅画家范迪宽

文 | 唐小禾

湖北美术学院教授、原院长

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原主席

湖北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

中国美术家协会壁画艺术委员会名誉主任

在我从艺的成长过程中,曾受到几位著名军旅画家的帮助和影响,其中最重要的一位就是范迪宽先生。

他去世不知不觉已有31个年头,但他高挑、伟岸的军人身材,英俊、内敛而真挚的面容仿佛还在眼前。我最喜欢的他的一幅照片上,他穿着志愿军军服,手拿着画夹,神色凝重地伫立在阵地之上。这是那个时代奔走于战场的中国军旅画家的典型形象和真实写照。

然而,最具感染力的是他传奇的人生、正直的人格,还有对艺术的执着和热爱。

他是从革命战争中成长起来的军旅画家,在15岁刚知事时就能怀抱正义与理想投身于中国人民的解放战争。作为一名前线宣传战士转战大江南北,亲历了中原战场、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解放福建、两广,直至解放大西南,足迹遍布半个中国。他还两次入朝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他所在的第十五军参与了世界战争史上最为激烈的战斗之一——上甘岭战役。

如果把他早期成长的这些经历写下来,就是一本书。

根据他的绘画爱好和艺术天分,1950年部队安排他进入西南人民艺术学院美术系(四川美术学院前身)深造,为他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从此他走上了文艺创作道路。

他的作品形式非常丰富,主要是油画与木刻版画,还有大量的生活速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油画作品就是收藏和陈列于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英雄阵地上甘岭》。

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所谓的“联合国军”在朝鲜上甘岭展开激烈争夺战,在43天的战斗中,志愿军以无比顽强的意志夺回阵地59次,双方伤亡均过万人,志愿军最后取得胜利!作品《英雄阵地上甘岭》中战斗的场面在一片被敌方炸成焦土的阵地上展开,画面构图气势恢宏,高潮迭起,人物形象刻画真实而有冲击力,暗红的色调厚重浓烈。从画中可看出画家在创作过程中对自己的英雄战友始终饱含深厚的情谊。

军事绘画史上,由亲身经历一场战争的画家来刻画那场战争,这样的案例有没有,我不了解。但身为上甘岭战役主力部队十五军中一员的军旅画家范迪宽创作的《英雄阵地上甘岭》,却使我真切感受到了一种少有的震撼!这件作品在我国的军事绘画史上,应有重要的意义和地位。

现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馆的油画《刘邓大军挺进中原》表现的是在解放战争中他所在的第二野战军的战斗历程。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逐鹿中原,在解放战争中拉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这是一个重大的历史题材,也是他亲历的战争生活。作品非常真实地表现了真实场景中指挥员身处部队和群众之间贯彻战略方针的场景。没有浮华,没有刻意的夸张,表现的就是历史事件本身。又如他的油画作品《激战前夜》和《山重水复》,这两幅画都表现的是其所在部队在祖国山川大地上转战奔袭的场景,寂静的夜色和晨曦中涌动的铁流,呈现出诗一般的意境。而他,就是走在这支队伍中的一员!他的油画技法娴熟,刻画深入,并且善于把握情景的总体气氛。

如果以武器来比喻画种,油画犹如重炮,黑白的木刻版画就是轻武器,它尺幅不大,在战斗力上如投枪匕首,我国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革命版画就是如此。范迪宽也擅长木刻版画,留下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大部分作品表现的是和平年代的国防建设和军营生活。

他的木刻版画主题鲜明,富有浓郁的部队生活气息。画面黑白关系简约,形象生动,刀法干脆、有力。如《祖国的儿子》,是一位佩戴着军功章的战士的胸像。背景风云变幻,军人在国旗下巍然屹立,目光坚毅,画面动静相宜。看着这祖国的卫士,责任感、光荣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螺丝钉》表现的是一位守桥卫士,其构图十分别致。顶风而立的战士,披风如江鸥般扬起,坚韧不拔的身姿犹如紧紧拧在巨大钢梁上的一颗螺丝钉。《知音》则是一个具有故事性的画面:水岸边,新战士独自吹着竹笛,是否思乡呢?连队干部带来刚刚收到的战士的家信,正好谈谈心。这件部队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却蕴含着人民军队干群关系的大事。

他也作套色木刻,如《春天》,长江边,龟蛇山,保育员带着一大群天真活泼的孩子春游。嫩绿的底色上阴刻的大桥和江景,衬托出前面的主体,简洁的套色使一片春意盎然呼之欲出。多么巧妙的匠心和创意啊!

都说他的速写画得好,报刊上也看到过,但我还是想看他的原作。我到他家里,他一下就拿出好几摞,有关于部队训练的,有关于部队文化生活的,有关于社会生活和经济建设的,还有大量西藏采风的作品。这些鲜活的画面,表现了画家对现实生活的敏感和激情,留下了时代的印记。常画速写和会画速写,是对一个画家最基本的要求,是画家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也是从生活到创作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范迪宽画速写的勤奋值得后来者学习,他的速写画也是一笔宝贵的艺术财富。

从朝鲜战场回国之后范迪宽不仅领导着一个大军区的部队美术宣传工作,还投身部队文化建设,举办军区展览,活跃部队文化生活,培养部队文艺骨干。

我与他相识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我那时在艺术学院学习,就知道他是我们武汉军区著名的军旅画家。他之所以知道我,后来听说是因为当年他到学院来为军区美术组挑选毕业生,曾在军队服役并与他熟识的雕塑家张祖武教授推荐了我。虽然隔着专业,但张教授对我知根知底。

1965年,我毕业后去了中国革命博物馆历史画创作组。后来创作组解散,我回到湖北。正在这时,武汉军区要办展览,大量的版面需要绘画。是范迪宽先生出于对我的基本了解,将我借调了过去。能够重新画画,使我如鱼得水,创作得以持续,并且很有成效。特别是为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举办独臂营长王英洲事迹展时,我的画受到了大家的肯定。接着,他又安排我到野战部队协助美术工作。返汉后,我又与他合作过大型油画。在他的帮助和指导下,我前后约有三年时间在部队工作。他在全军的画家中有较高的威信,人缘也好,通过他,我又认识了我国最优秀的军旅画家何孔德等,有了直接向他们学习的机会。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在人民军队的怀抱中,我在绘画实践经验上,特别是在工作作风与素质上得到了锤炼,进步很大。从某种意义上,这改变了我的命运。

初识范迪宽先生时,我才30岁出头,而他在部队的资历和级别已经很高,师级干部,领导一方。结识之初感到他高大严肃,只能仰望。但不知是不是出于缘分,我很快就感受到他亲切的一面,见面直呼“老范”,成为忘年之交。

老范是个实干的人,办展览的时候,他要统筹调度整个展览工作。他虽然本身就是画家,却把创作和画画的机会让给年轻人,自己事无巨细地做起事务性的工作。做展览墙面要搅拌涂料,他看到有人怕脏怕累,索性自己挽起袖子将整个手臂伸到颜料桶中去搅拌。为了赶进度,他还发明了一些小工具,我至今还保存着他送给我的一个往墙上钉大头针的小工具。

我与程犁常去他家。他的夫人李莉也是一位画家,时任《长江日报》美术编辑,同样也是对我帮助很大的“贵人”,她见证了我和程犁的每一步成长,在媒体上最先给予了我们支持和肯定。

我们也看着他们的两个女儿长大。他们对孩子要求严格,并以自己的人格影响着孩子。在他们的倡导下,范春歌6岁就开始写日记,从小培养观察生活、描述生活的能力。当时他们还给我和程犁看过她写的日记,生动有趣。后来范春歌成为我国的著名记者,曾获范长江新闻奖。范春雨能歌善舞,15岁就考入武汉空军政治部文工团,转业后到武汉电视台工作,主持文化专栏节目,是湖北武汉美术界亲密的朋友。

得知老范生重病,我非常揪心。去看望他时,他表现得平静而坚强。手术后,他在床上坚毅地挺过数年,医生都说是奇迹。他热爱生活,不能画画就写作,还时而在报纸上发表一些富有文学性的美文。有回忆童年和故乡古镇生活的,有回忆战争经历的,有一篇《你也有过的往事》却写的是一件艺术藏品的得与失,折射了一个时代的美好与谬误。此文还获得了刊登报纸当年的优秀作品奖。

难忘的是,一次我去看他时,他拉着我的手说:“你真是我的好弟弟!”我想起来就落泪了。他是二十世纪中国人民军队中特有的军旅画家的代表性人物之一,正直、善良、嫉恶如仇、热爱生活、有同情心,我感谢他,并以他为荣!他去世的时候,我在国外,没有与他做最后的告别。他并没有离我们而去!

2022 年5月20日于汤逊湖居

与画册出版同时,由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湖北省美术家协会、湖北书画院等单位举办的“岁月如画——著名军旅画家范迪宽、李莉伉俪作品展”在武汉东湖听涛景区屈原美术馆(屈原纪念馆二楼)展出。

范迪宽代表作品选登

《英雄阵地上甘岭》 范迪宽 油画 330cm×200cm 1976年

《山重水复》 范迪宽 油画 108cm×110cm 1981年

《祖国的儿子》 范迪宽 木刻 61cm×52.5cm 1979年

《螺丝钉》 范迪宽 木刻 52.5cm×38cm 1980年

《知音》 范迪宽 木刻 46cm×54.5cm 1980年

《东湖初雪》 范迪宽 国画 50cm×67cm 1979年

《武汉港口》 范迪宽 速写 1972年

《紧张的战斗》(武汉锅炉厂) 范迪宽 速写 1972年

《从龙王潭看布达拉宫》 范迪宽 水粉 39.5cm×54cm 1963年

《藏民的鸡群》 范迪宽 水粉 38.5cm×54cm 1963年

范迪宽时代留影

范迪宽在朝鲜战场废墟

范迪宽在上甘岭

范迪宽在西藏

范迪宽在鄂豫皖

范迪宽在长城

范迪宽与妻子李莉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