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芬:女人一旦看透自己的人生剧本,命运就不会让你吃苦

张德芬空间 2024-03-14 12:05:26

拿破仑有句话说得好:能掌控自己情绪的人,比拿下一座城池的将军更伟大。

现代人生活在高压力、快节奏的社会中,饱受各种情绪问题的困扰。

为什么情绪对我们的影响如此之大呢?

这些情绪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其实目前我们生命中大部分的困境、大部分让我们痛苦纠结的人、事、物,

都是因为我们自己内在原来就有相似的情绪感受(情绪模式),只是找个身边的或是看得见的人、事、物挂靠上去,好让我们发泄出来。

而这些外在的人事物,是因为这样才变成我们的困扰的。

我是命运的受害者

先讲一个故事。

茉莉的姨妈命很苦,丈夫早死,两个儿子竟然也分别罹患绝症先她而去。

姨妈孤苦一人,想到了失散多年、在中国台湾的姐姐。

虽然素有来往,但毕竟不是那么亲密,于是姨妈就随朋友到台湾省去找姐姐。

姨妈的姐姐,也就是茉莉的妈,一开始就反对妹妹过来。

姨妈本来还想住在姐姐家,被茉莉妈妈严词拒绝。

姨妈到了台湾省以后,姐姐就见了她两面,并且没有邀请她回家坐,姨妈也没见到姐夫和其他人。

看到这里,你会觉得茉莉的家人很没有亲情吗?

但是如果你了解姨妈是怎样的人,就完全能够理解茉莉家人的做法了。

姨妈走了以后,妈妈告诉茉莉,每次见面,姨妈都觉得姐姐欠了她的。

解放战争时期,姐姐被爸爸的朋友带到了中国台湾。

姨妈宣称,她在单位里面“本来可以飞黄腾达,但是因为姐姐在台湾省,就受到歧视,所以不能转正”。

这件事情,每次见面都要拿出来说,并且姨妈会用各种方法加重茉莉妈妈的罪恶感,让茉莉妈妈觉得非常难受,但是又做不了什么。

姨妈的贪婪也让茉莉全家避之唯恐不及。

每次见面姨妈都开口要钱,永远不够。

其实姨妈每个月领到的退休金也不少,她在三线城市生活,加上有配房,过得是绰绰有余的。

但是恐惧和贪婪让姨妈一直不断跟茉莉妈妈要钱,而且还觉得理所当然。

姨妈这次来口气更大:“你不要每个月给我钱了,你一次给我一年的。

不,给五年的吧,谁知道你们家能有钱多久?!”

这话让茉莉的妈妈听了特别生气。

表面上看,姨妈的语言行为,造成了她亲姐姐的疏离,没有人想和她靠近。

但是,姨妈无法选择她的丈夫和儿子们的早逝,更无法选择她贪婪无知和粗俗的性格,她纯粹就是一个命运的受害者。

茉莉是我的朋友。她没有批判姨妈,实际上,她是全家唯一还愿意跟姨妈说话、来往的人。

因为,她就是看到了这一点:姨妈就是一个命运的受害者。

同父同母的姐妹,差三岁,茉莉的妈妈高贵美丽,皮肤白皙,年纪大了,有老伴有儿女,一家人其乐融融。

姨妈皮肤黝黑,说话声音都粗鲁,更别说整体的气质谈吐了,然而姐妹俩长得还真像。

这公平吗?

不公平。谁说人生是公平的?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真的管用吗?有人说,基因就是命运,可是像茉莉的妈妈和姨妈,同一个基因来源长相近似,但命运却如此不同。

所以,我们只能成为命运的受害者吗?

我们和茉莉姨妈的差别是什么?我们需要怎么做才不会沦为命运的奴仆?

扭转受害者角色的钥匙——学会宽恕

我们无法控制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同样,我们如何回应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一开始也是无法控制的,而这就是修行的重要起点。

姨妈不懂修行,也不会反观诸己,她只能成为命运的囚徒。

她无法意识到“人我”和“因果”的关系,只能像一台由自动化程序操控的机器一样过她的人生。

你呢?你看到这篇文章,想要翻身吗?想要自由吗?想要改变吗?

举个例子。

我在微博上发了路易·史密德的一句话:“宽恕就是让一个囚犯自由,然后你会发现,那个囚犯就是你自己。”

任何有怨恨后来放下的人其实都可以验证这个道理——

你不原谅一个人,一直怨怼他,最后,其实痛苦、受压迫的是你自己,而不是对方。

宽恕,其实是放过自己,不是为了别人。

有读者留言:“我每天都在折磨自己,跟神经病一样,为什么我就做不到宽恕?内心始终无法放下。

可能是被伤得太深,也可能是自己不甘心。我该怎么走出这个困境呢?真的不想这个样子。”

是的,宽恕不是每个人天生都有的美德,有些人就是需要后天学习的。

不能宽恕的原因是什么?很简单,就是我们无法和内在那个不舒服的感受待在一起。

那个人背叛我,让我觉得自己很没有价值;

那个人伤害我,我的利益损失了,我不甘心;

那个人羞辱我,让我觉得没面子……

没有价值、不甘心、没面子,其实都是一种“感受”和“情绪”。

我们当时吃了闷亏,咽不下那口气。

这个时候,如果情势需要你去采取一些行动,那一定优先去做。

但是,如果实际上你已经无法做什么,只能自我消化的时候,

最好的做法就是去忽视那个造成你拥有这种感受和情绪的人和事,专注在你的情绪和感受上。

我常说,先不去追杀那个放火的人,而是先救火。

接下来,你可以做的是:

1.为它们命名。

你感受到的情绪是什么?是羞辱吗?是悲伤吗?是无价值感吗?是绝望吗?

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有上百种情绪,为它们命名,看清楚它们,是能够让你跳脱出来的非常重要的步骤。

2.接下来,看到它们在你生命中的重复性。

不是这个特定的人、这件单一而特殊的事才勾起你这个情绪的,它一定是反复发生的情绪模式,在你生命中一再出现的。

认清它们的足迹,接受它们是你自身携带和生产的,而不是外界引发的。

宣告、承认你对它们的“所有权”!

3.下定决心不让它再来主导你的人生。

每当这种情绪一出现,你就逃跑,或是做一些补偿行为,好让自己不要感受它。

那些补偿行为可能稍后会让你感觉更不好(比如因为不想感到愧疚而去额外付出),或是会遗留一些后遗症(像各种上瘾的行为),你已经受够了!

让自己挺直腰杆,像一个勇士一样坐在那里,说:“来吧!让我好好感受你,看你能把我怎么样?!”

端坐着,回想一些情境,帮助你把这些情绪带出来,然后,老老实实地待在那里,用身体去感受情绪,

或是说,从身体层面去观察情绪对你的作用。

感受它,接纳它,让它流经你,然后消失。

如果能够这样对待每一个困扰我们的人、事、物和情绪的话,命运就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了。

拿回主动权,做自己生命的书写者

其实我们生命中很多的痛苦,都是自己撰写的剧本、为自己加的戏。

既然我们可以写苦情戏,当然也可以写欢乐剧。

就像很早前的一部电影《荒岛余生》(CastAway),汤姆·汉克斯扮演的角色因为遭遇空难,

一个人在荒岛上生存,他如此寂寞,所以必须创造出一个说话的对象——一个沾了他血手印的足球。

他还为足球起名为威尔森,并常常跟“威尔森”说话,甚至还会吵架!

是的,剧情平淡的生活太无趣,没有人吵架就没有高潮起伏太无聊了。

我们的人生是否也是如此?谁要一帆风顺、没有障碍和挫折的人生?

表面上看,每个人都要,但实际上,并不是。

我们都是戏精,喜欢情感充沛的大戏,

所以添加了众多的戏剧元素在我们的关系、生活中,好让自己的生命有色彩,有波折,有激情。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的最佳玩家。

问题是,我们有时候玩过头了,搞得太戏剧化或是太悲情,自己都受不了,后悔了,

这个时候,其实只要修改剧本就能够挽回。

但是,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自己有这个能力。

就让我们来看看,如何修改自己的人生剧本吧。

有人做的事让你不舒服了。

剧情1:他每次都这样,这个人就是非常糟糕,我要跟他保持距离。

剧情2:他是故意让我难堪或不尊重我。

剧情3:他可能不是故意的,最近太忙了吧。

剧情4:他就是一个非常愚蠢的人,不理他。

剧情5:这件事除了让我不舒服,对我来说有没有实质损失?没有的话无所谓,我不采取什么行动。如果有实质损失,我会理性地去交涉。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能力在这些剧情中选择最适合我们、对我们最有利的反应和想法,

但是,我们最常做的就是按照自己的惯性去回应。

所以,当你发现自己的某种关系搞得很糟糕,自己很不快乐或是某件事老是搞不定时,

可能需要你把对这件事、这个人的想法和回应方式写下来,白纸黑字地看到它们。

并且,认真地探讨这些想法和反应模式,究竟能不能帮到你,得到你想要的东西。

放开自己的任性和情绪,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回应方式,就是改写人生剧本的最佳方式。

当然,你首先要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

如果你就是想要成功,那有的时候就必须放弃一些原则,甚至尊严;

如果你要的是幸福,就不要在关系里争执对错,你的回应方式要能够让对方更加疼爱你,而不是被你骂走。

太贪心的人,认不清自己的人,最终会无法得偿所愿。

看到那些对你不利的剧情,放下它们!承诺自己:你真的是想要幸福,而不是顺着自己的惯性模式生活。

当然,游乐场里云霄飞车是最多人排队的,如果放不下剧情就是想演刺激、过瘾的戏也无妨,

但是要能进退自如,不被卡在恶性循环的模式里,最终才能毫无遗憾地优雅离场。

*本文由张德芬创作,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策划丨李小豆

编辑丨李小豆

0 阅读:12

张德芬空间

简介:由作家张德芬女士创办,倡导自我负责的个人成长理念。